微博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weibo.com提供.
24-05-25 01:20发布于 山东 来自 微博网页版已编辑
萨尔浒战败的锅,摆烂仙人万历起码要背一半,长年与国家官僚集团非暴力不合作的恶果之一就是,朝廷在各种人事安排上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断档,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军官团体,后世大家都觉得当时出征的人选有问题,诟病颇多,但在那个时候,能比他们更强的确实不多,包括杨镐也是,他不是最佳人选,但能替代他的不多。

没办法,了解东北情况,也能压服各路兵马的人选就那么几个,互相之间再扯扯皮,选来选去也就这几个人能上了。所以萨尔浒之战明朝出征的指挥官团队,和调集的军队一样,都是四面八方凑起来的。

“调兵四方,议兵十万”。听起来天威煌煌,内里却是帝国精血枯竭,面对强敌只能四处拼凑,勉力一击的无奈。

萨尔浒之战那年,杨镐已经快七十岁了,按理说不该再上战场,但和他同一时代,有知兵之名的官员,例如郑洛、叶梦熊,以及打过平播之战的李化龙等人早已去世,还活着的人里,能称得上“威名素著”的只有一个王象乾,但王象乾没有指挥大军的经验,而且时年七十三岁,身体也不太好,根本无法带兵出征。

至于熊廷弼,且不说他那祖安人一般的暴脾气,此时的熊廷弼压根就不能算是领兵的文官,他是走监察线晋升的,只做过一任辽东巡按,之前没有军事经验,本来在南直隶督学,结果杖责生员,不慎把人打死丢了官,战前正在家里蹲,肯定不会用他。

老一辈人才凋零,新生代却没有冒头的,人才断档至此,杨镐是唯一的选择。

恰好他相对年轻,身体也一直比较硬朗,萨尔浒大败后,他在监狱里蹲了近10年,还活得好好的,直到崇祯二年才被斩首。

而战绩方面,杨镐也算拿得出手,万里初年担任山东参议期间,负责防守辽海道。他曾经和名将董一元一道,在雪夜中翻越墨山袭击蒙古炒花部的营帐,大获全胜,因功升任副使。这期间,开垦荒田一百三十多顷,积蓄军粮,安抚百姓有功,又被提拔为参政。在参政任上跟随李如梅出塞作战,就算在领兵的文官里,敢于亲身出塞的也是凤毛麟角,算是文体两开花的代表。

至于说杨镐最大的污点蔚山大败,明史记载多有吊诡之处,士卒死亡二万肯定是不可能的,明军第二次入朝算上空饷总共不到五万人,真的死两万人仗就不用打了,伤亡率比萨尔浒还高,后面别说围歼小西行长,赶紧退守鸭绿江吧。免得16世纪末就来个“甲午”。

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杨镐起复为辽东巡抚,炒花袭扰边境,辽东各方都想着息事宁人,杨镐一力主战,最后辽东总兵麻贵出塞四百里大破炒花,又击破林丹汗和内喀尔喀诸首领的袭扰,肃清辽东北部边境。

在明代,统兵文官的职责是筹划一场战役而不是组织一次冲锋,杨镐的筹划固然存在问题,以事后诸葛亮的角度看,最明显的失误就是他把杜松和马林的合兵点放的太靠前了,但太靠后也不行,就那个行军条件,大兵团进军速度肯定大受影响,所以无论抱团还是分兵,都各有利弊,以后续战况来看,就算抱团进攻,恐怕也不会有好结果。

四路总兵的人选上,杜松西军出身,时任山海关总兵,在辽东属于客场作战,之所以打主攻,是因为西路军主将当时只有两个人选。一个是杜松,另一个是辽军出身,现任辽东总兵李如柏。其他的诸如刘綎、柴国柱等等,都不能同时压住辽军和西军。而比他更合适的人,例如大同边军出身,做过辽东总兵的麻贵,西军出身做过辽东总兵的董一元,都被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万历给熬死了。

至于李如柏,他作为现任辽东总兵,是有责任打主攻的,因为他家作为辽东将门的领头羊,盘踞辽东数十年,是最了解女真人的,但也正是因为非常了解女真人,导致他一开始认准了这个仗根本打不赢,战前就主张不要轻易出战,坚壁清野等待机会,但这个建议朝廷不接受,只能出战,既然胜算渺茫,那打主攻岂不是送死,所以李如柏不愿意去,恰好这里有个勇的不行的杜松……

李如柏这个人,说他贪淫,这是公认的,说他失败主义,也恰当,说他废物,也不过分,但是说他通敌就太离谱了,就当时努尔哈赤手里点本钱,给个大贝勒都收买不了现任辽东总兵,努尔哈赤那点地盘哪有李家深耕两代人的辽东富饶?贪官也有贪官的底线。

马林之所以能统领北路军,也是这个原因,名将之后,西军出身,当过辽东总兵,之前战绩尚可,也没多少污点,他的实战表现如果按百分制的话,至少能打七八十分,但是七八十分的水平对付努尔哈赤是远远不够的。

至于刘綎,南兵出身,将门之后,他既没在辽东任过职也没在西军任过职,好在战绩不错,之前平播之战、平罗雄之乱和反击缅甸入侵时表现勇猛,而且他好死不死还去朝鲜打过仗,Buff叠满了,对病急乱投医的朝廷来说就是急需的人才。去宽甸带着南兵和朝鲜战五渣钻山沟吧。

所以萨尔浒从一开始就是个烂仗,就算杜松马林顺利合兵,依托河流山谷摆开防守的阵势,以明军的战斗力,能不能扛住八旗军的猛攻实在难说。

从一开始,正确的战略就是固守为主袭扰为辅,只要牢牢守住辽中平原的产粮区与后金拼消耗,此时的大明内部还算稳定,真狠下心来拼消耗,后金那点本钱根本耗不住,但就明末那个官场环境,这个战略显然没有任何能执行下去的可能性。
欢迎新用户

正在加载,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