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weibo.com提供.
24-05-13 16:04发布于 陕西 来自 微博网页版
【赌上日本国运的氢能源,为什么行不通?】
在新能源汽车的江湖里,纯电和氢能之争从未停歇。日本赌上国运的氢能,作为零排放的清洁能源代表,一度被认为是新能源的未来。

可放眼目前的市场,电车却大行其道,就连马斯克也对氢能源嗤之以鼻。这波,咱确实得站马斯克这边了。氢能车是真的不行,为什么呢?

【PART1 氢能如何供电?】
我们先从氢能车的两种技术路线说起。第一种是氢内燃机。跟汽油内燃机结构差不多,只是燃料从汽油换成了氢气。但是它的造价过于昂贵,迟迟也没有办法进入主流市场。

目前大家认为的主流方向是氢燃料电池。最具有代表的车企是Namx,燃料只有6小罐,但续航有800公里。燃料小罐单手就可以操作,换起来非常方便。

氢燃料电池的结构当氢气进入燃料电池后,燃料电池的几百组质子交换薄膜,把氢气分解成氢离子和电子。氢离子穿过薄膜跟氧气结合生成水,而电子会流向外部电路,给电机供电。电机再驱动汽车,实现续航远、充电快、0污染的目标。

【PART2 致命的弊端】
这么一套流程下来,氢能车好像确实比电车环保太多了。但是,氢能车有个弊端——太贵。一般氢气的生产有四种:灰氢、蓝氢、绿氢和粉氢。虽然制氢方法很多,但成本低的高污染,污染低的高成本。所以导致商业化和环保性,没法兼容。

除了制造成本高,运输成本也是高得离谱。氢气一般只在200km范围内运输,而且运输氢气的鱼雷车,每车只能运输300公斤。其中只有5%是氢气的重量,剩下95%全是气罐的重量,运了半天也只是运了个寂寞。

如果超过200km的范围,氢气必须得液态运输。而氢气想要变成液态,就必须让氢气的温度降到接近绝对零度,这导致氢气的成本又大幅上涨。

除了制备与运输,氢能源车使用的电池非常依赖稀有金属“铂”,光是“稀有”俩字,应该也能猜到它价格不菲。而且最要命的是它也不怎么安全。就比如在2021年,美国一家氢燃料工厂发生爆炸,造车了附近60处房屋损毁,这杀伤力光是想一下都让人毛骨悚然。

【PART3 降低成本是关键】
所以说,马斯克喷氢能源,喷得一点问题也没有。一项新技术的普及必然需要足够低的成本。降低价格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依靠大规模的量产降低供应链成本。

纯电路线之所以能够胜出,就是在于大量资本投向了产业上游,诞生了一大批百亿千亿市值的零部件和供应链企业,比如LG化学和宁德时代。而特斯拉为了加速进程开发大批专利,帮助让更多的新能源企业进场。

我们再来看看氢能源。一直致力于氢能技术发展的日本掌握着氢能源80%以上的专利,而丰田又占其中的47%。但丰田从来不去公布专利,这一决策使氢能源赛道仅有日本一个玩家在继续坚守。从而导致生态没打造成功,成本也降不下来。

所以,我们又回到之前苹果那期的问题,特斯拉开放专利,造就了一个行业,丰田守着专利,却让自己的创新胎死腹中。所以专利到底是在保护创新,还是在遏制创新呢?在评论区给出你的答案!#微博公开课#
  • 正在加载,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