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weibo.com提供.
24-05-25 18:58发布于 广东 已编辑
读书确实能改变人的认知,我认知改变最崩溃是我在读本科时,那时候我没有任何的消费欲望和偏好,唯一的爱好就是食物,每个月会用披萨店打工4小时的时薪去买一块分级很高的牛排。直到上课看书时学到了牛排营销的真相,也就是最早肉品分级的时候,是在1920年的美国,因为经济下滑太厉害了,农牧产品销量减少,从业者必须想到一种营销方法来提高农牧作物的消耗量,同时让它们的价格卖得更贵,就想到了可以用谷物来做牛的饲料,这样既增加了自己谷物的消耗量,让其不会滞销,又减少了牛的饲料消耗。

但用谷物饲养的牛肉又非常的肥,为了让当时的消费者接受这种牛肉质量,也为了提高卖价,1926年美国农业部开始为肉品屠宰加工厂进行分级指导,标准就是牛肉中油脂的含量。一开始还在担心消费者不买账,没想到执行之后这个策略非常地成功,美国消费者很轻松地就接受了牛肉中油脂越多等级越高卖的越贵这一说法,就这样美国牛肉开始有了分级,后面加拿大,日本,韩国也学着美国这套分级开始在市场中售卖,再后来澳洲也参考了日本和牛的分级方式。

不过美国政府也怀疑过牛肉以油脂分级的标准到底合不合理,就赞助了相关研究,结果发现油脂多并不能保证肉品的细腻和风味程度,不过因为牛肉分级的营销手法太成功,消费者已经完全接受。

当我读到这的时候看了看厨房和室友一起买的120刀的低温慢煮机和里面75刀250克的牛排,陷入了淡淡的崩溃中。

PS:

后面我自己又查了一下,发现大理石花纹在牛排中口感变化所占比例不超过10% (Campion et al., 1975),在牛肉嫩度变化中所占比例不超过 15% (Koohmraie et al., 1995),其他因素包括品种,饲料,运动量,熟成过程,储藏条件,烹饪过程更为重要。

1. Wheeler, T. L.,& Koohmaraie, M. (1995). "BEEF TENDERNESS: REGULATION AND PREDICTION"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2. Smith, G. C., Savell, J. W.,& Cross, H. R. (1983). "RELATIONSHIP OF USDA QUALITY GRADES TO PALATABILITY OF COOKED BEEF" Food Technology.

正在加载,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