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weibo.com提供.
24-05-24 13:23发布于 美国
如果脑海中没有先行的对“男性是什么样,女性是什么样(即刻板印象)”,那怎么会有“跨性别”呢?——这是非常常见的对跨性别的不解,甚至直接影响到大众认知中跨性别存在的有效性。接下来这篇文章以“身体感觉”这个角度解答了这个问题,值得耐心看完。对于自身的感知,在“性别“这个社会概念前就存在了。只是在出生后接收的社会信息影响下,接受命名:和那样的感知所对应的概念叫“女性”/“男性”。

《非跨群体可以怎样理解跨性别 (1)》

1
在我生活中跟别人的交往来看,我依然发现别人对于跨性别是一种怎样的感觉/体验感到非常的困惑。比如我收到过类似的问题:
如果跨性别是对自己的性别感到不认同,那一个人是不是也可以对自己的种族或者年龄等其他普遍意义上“无法改变”的身份特征感到不认同,比如一个黑人的自我认同为白人,一个老人自我认同为中年人,等等。

我并不觉得这些问题冒犯,而觉得这些问题都是都是值得讨论的,是一些顺性别者的真心困惑,他们试图理解,但是却无法真正理解。
我自己也一直想解答这些问题,但是真的去想的时候,感觉自己也想不明白。
直到最近我读到了一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这本书叫 Theorizing transgender identity for clinical practice: a new model for understanding gender,作者是 S.J. Langer,是一个在美国纽约州执业的心理咨询师/社工,自我认同为跨性别男性。

我发现跟我之前读到的其他跨性别相关的书或文章不同,大部分的医学或心理学著作是从外到内的描述跨性别者的行为和体验,而他可以从内到外的去描述这些事情。
我强烈推荐大家自己有能力的话去读一下原著,虽然作者的行文风格让这本书有点难读,但是他的每个分论点都说到我心里去了。我会在之后一章一章的去分享作者的主要观点。

2
这本书中,作者试图用各种各样的哲学,心理学和神经学的相关证据,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性别这个概念。

在第1章中,作者首先提出了“核心性别”这个概念:核心性别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身体感觉,它非常的原始,以至于无法用语言形容。
我们在这里统称为身体感觉,其实作者讲的更细,包括内感觉(内脏,肌肉,骨骼感觉等),外感觉(皮肤,五官感觉等),和它们之间的协调感觉,等等。
作者认为,核心性别的本质和吃饭喝水是一样的,就是我们也不清楚自己具体是怎么感受到的,它从哪来的,但是反正我们就能感受到。

我们拿 “饿” 这个身体感觉来举例:
首先,饿的感觉并不只是大脑虚构的,也不只由胃来决定,而是由胃部,神经,大脑这一系列的交互,感觉传达,最终让你意识到的。
我们意识到 “饿” 这个感觉有三个步骤:身体将信号传递给大脑(胃部向大脑传递信号)注意力注意到了这个信号(我们的大脑注意到了饿了这个信号)我们主观评估这个信号(想了想这个饿的感觉是有多饿)
这个过程是被动的,并不受我们的主观控制,我们只能意识到它。这个过程也是私密的,从外界是看不出来的。这就是为什么,人并不能主观选择自己的核心性别,同时别人也不能替我们作出决定。
没人知道自己饿了没,直到意识到自己饿了,同时别人也不能靠我们的外表看出来我们饿不饿。

同时,饿这个感觉是有阈值的。我们通常是不觉得饿的,只有当这种感觉持续加深,我们才会在某一点意识到饿。
性别焦虑的感觉也是如此,对于顺性别者来说,这种感觉不存在或不明显,我们意识不到自己“饿了”,也就是对自己的身体感到舒适;
而对于跨性别者来说,这种感觉明显的存在,我们能很清楚的意识到自己“饿了”,即对自己的身体感到不适。
我个人认为这个描述同时能够和性别谱系化的概念达成共识,因为我们并不是只有 “饿” 和 “不饿” 两种状态,而是一个连续谱。
我自己画了一个比较丑的示意图:图1

3
但是在刚刚说的,意识到 “饿” 的三个步骤中,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感受有多准确。
这是一个医学界非常关心的问题,也是为什么跨性别者的医疗需求需要经过层层审核:你的感受靠谱吗?你不会感觉错了吧?你要是错了我们可就白折腾了,你自己也遭罪。

因此作者介绍了另外一个概念,Interoceptive Accuracy (IAcc),也就是,来自我们身体内部的感觉有多准确。
比如,我们很容易想象到,一个存在进食障碍的人,对于“饿”这个身体信号的感知很有可能是不咋准的。
测量IAcc 的常见方式是估计自己的心跳。通常来说,高IAcc 的人,对自己的身体满意度较高,认为自己对身体的控制能力很好,感知自己情绪的能力较强,等等。
这里就存在一个悖论:跨性别者常常因为对自己的身体感到痛苦,因此IAcc 很可能较低,也就是对身体信号判断的低准确性。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怎么能相信跨性别者对自己性别的判断呢?
这个地方就是心理治疗等治疗方式能够发挥作用的地方,作者在第一章的最后提到了一些方法,我也按顺序放在后面。

4
作者也借用了神经学中 predictive coding 原理,就是我们的神经系统工作的方式,来帮助大众理解跨性别者的感受。
我们可以用跑程序的方式来理解这个关于人类自我调节的理论。
首先,人会先根据过去的经验,有一些预设。
比如我要拿面前的一个东西,在我的预测中,微微伸手就可以够得着,那在我的身体执行的过程中就会产生两个结果:
身体反馈:我够着了,程序结束。或者
身体反馈:没够着;那么大脑需要作出调整:那就再往前伸伸手;身体再反馈:够着了;程序结束;大脑修改预设,以后这种情况要多往前够一够。
这就是我们每天的生活中,身体在做的事情。显然,这些事情都是大脑和身体在我们无意识的层面进行的。
人类和来自身体内部感受的交流也是同样的程序。
这样就可以解释为什么顺性别者对自己的身体不会感到不适,因为比如顺性别女性的大脑会预设,我有胸,我的身体能感觉到胸的存在,这和我的预设是相符的,没有引起任何需要调整的地方。
而对于一部分跨性别男性(这个词本身就是一个定性的专有名词,我这里是想表达有胸部焦虑的人)来说,我们的大脑会预设胸前是平的,而当身体持续的感受到胸的存在时,这就像卡bug了一样,大脑会不停的回复:error!
那么为什么我们的大脑没有像上面的例子一样修改设定呢?这就回到了上面提到的核心性别的概念,因为这个设定是与生俱来的,就是出厂设定,所以我们无法在不采取极端手段 (比如严酷的惩罚, 让我们的大脑从 “追求更好的生活” 状态退变回 “我要活着” 的状态) 的情况下更改,但是很明显,这种极端手段的弊端更为严重。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让人不继续卡bug的更有效的方式就是进行性别肯定的医疗手段。
作者:当有需要的人经历了平胸手术后:instantly felt interoceptively and visually that their bodies were being returned to them in the proper form, regardless of how they identified: trans, trans man, man, genderqueer, butch lesbian, etc. The identity did not lead their need, their bodies did.
(他们)瞬间感觉 (身体感觉和视觉上) 到他们的身体以适当的形式被送回给他们,不管他们的自我认同是什么:跨儿、跨性别男性、男人、酷儿、T等等。身份认同并不会带来需求,身体才会。

这句话让我想到了我经历了平胸手术后的第一反应:我立刻适应了没有胸的状态,这个感觉终于对了,我有一种失而复得的感觉,这是一种我的意识不断给我推送过的感觉,我非常熟悉它。

5
除了一些理论上的论证,作者也试图用一些 “客观证据” 来证明跨性别者存在的正当性。
例如他提到,在美国退役的老兵中,61%存在身体残疾的人报告说自己存在幻肢痛(感觉到已经失去了的身体部分的疼痛)。同时,在存在先天身体残疾的5-25岁人群中,有16%左右的人经历过幻肢痛,虽然他们从出生就没有过这一部分的身体。
也就是说,这种先天的,感受到自己的身体和大脑并不一致的感受,并不是跨性别群体所独有。
同时,脑科学也研究了跨性别者大脑中的灰质白质等特性,对比激素疗法前后等等,但是都是小样本的研究,也有很多批评的声音,这里不多赘述。

6
作者在第一章的最后讨论了心理治疗可以怎样帮助跨性别者。
首先,心理治疗的目的肯定不是为了改变或者审视跨性别者的想法或感受,不是去评判对或错;而是提供一个安全的空间去谈论和探索,并培养忍受不确定性的能力。

作者:The purpose of therapy is to aid in the connection to one’s feelings and develop the ability to articulate and act on them.
治疗的目的是帮助一个人与自己的感觉建立联系,并发展表达和行动的能力。

这个建立联系,就是我们之前提到的,增加 IAcc,增强识别身体感受的能力。运动,正念冥想,都是有帮助的。艺术治疗,戏剧治疗,舞蹈治疗等治疗方式,在这一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能够提供给来访者谈话治疗所不能提供的,与身体的连接感。
同时,让来访在实际生活中更多的去体验和探索也非常的重要,例如体验不同的穿着,使用一些方式让焦虑减轻 (束胸,假体,义乳,其他填充等),或者探索一些让自己感到性别被肯定的活动 (例如对于跨性别女性来说,她们会享受做饭/烘焙这种传统意义上来说非常女性化的活动)。

而作者所说的表达,则是一件及其困难的事情,因为我们对身体感觉的词汇描述少的可怜。有一些感觉我们还可以尝试用语言表达,例如冬天喝热咖啡的时候从喉咙到胸口的一股暖流;坐跳楼机下降的时候肾上腺素飙升的感觉。
但是这些描述都依然不够具体,无法涵盖人与人之间的感受差异 - 但这些差异肯定是存在的,比如我小时候我妈带我洗澡,我觉得要被烫死了,我妈还嫌水凉。
因此我们要意识到,语言就是无法做到这个层面的信息传达,无法涵盖让人能听完就能感同身受的所有元素。这就是跨性别者为什么有时非常难以表达自己的感觉和遇到的困难。
作者:“as soon as you ask someone to vocalize their internal state, it has become corrupted. Language distorts the visceral information since it is primarily a non-conscious process. Labeling is an interpersonal endeavor; if we were alone, we would regulate ourselves without the need to label it.”
"只要你要求某人说出他们的内在身体状态,它就已经被侵蚀了。语言扭曲了这个来自你内脏的感受信息,因为它主要是一个无意识的过程。贴标签是一种人际关系的需要;如果我们是独自一人,我们会直接去调节自己而不需要贴标签"。
这句话让我想到了我小时候肚子疼,去看医生,医生问我哪儿疼,怎么个疼法,我每次都emmmm。。。这也造成了 “你妈觉得你需要穿秋裤” 的现象。

(转自公众号:一个FTM的日记本)
O【in-for-out 03】非跨群体可以怎样理解跨性...
欢迎新用户

正在加载,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