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weibo.com提供.

崔庆龙_

崔庆龙_

二级心理咨询师 微博新知博主 V+优质创作者 心理博主 头条文章作者
置顶心理潮湿并不是一种日常情绪,因为情绪是有时效性的,当带来情绪的事件已经结束,但情绪却持续存在时它就成为了一种障碍 (Disorder),这是一种具有连续性、稳定性和周期性的状态。心理学中有很多内涵近似的概念,比如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Complex PTSD),比如自体脆弱(Self-fragility),又或者是 ​​​​...展开全文c
消除“心理潮湿”——重构我们的心理地貌
崔庆龙_

消除“心理潮湿”——重构我们的心理地貌

置顶一个人在哪方面的经验上没有得到过回应,或者说被强烈挫败过,对那种经验被补足的需要就会成为最高权重。

所谓理想化的需要,就是通过与一个理想客体的连接,来将自己也也体验成理想的部分。理想化客体不是为了追求完美,而是为了把你内心中将人视作庸俗的那些经验彻底的分隔开。

人无论如何也需要体 ​​​​...展开全文c
亲密关系里的模式是如何形成的
崔庆龙_

亲密关系里的模式是如何形成的

今天 07:12来自 微博网页版已编辑
昨天和一个失恋的朋友交谈,在外面小酌了几杯,对方向我分享着几近抑郁的痛苦,却又维护和建构着延续痛苦的堡垒,ta几乎封锁了每一个可能被挑战的漏洞,就像在那片领域,只有ta才能审视和决断,只有ta才能说出谁重要或不重要。

不知道你是否能明白那种感觉,ta穷尽一切力气试图脱困,却又生怕逃离得太 ​​​​...展开全文c
是的,我用情感斟酌了每一个字//@孙西西J:“感恩这个宇宙以无边的包容接纳我的存在,愿我安全无惧,愿我安宁无忧,愿我自在幸福。”昨天第一次看到这句话念出这句话眼泪就怎么也止不住,一直念一直哭,今天也是抑制不住的眼圈发红[悲伤]
心理潮湿并不是一种日常情绪,因为情绪是有时效性的,当带来情绪的事件已经结束,但情绪却持续存在时它就成为了一种障碍 (Disorder),这是一种具有连续性、稳定性和周期性的状态。心理学中有很多内涵近似的概念,比如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Complex PTSD),比如自体脆弱(Self-fragility),又或者是 ​​​​...展开全文c
消除“心理潮湿”——重构我们的心理地貌
崔庆龙_

消除“心理潮湿”——重构我们的心理地貌

之前有个人说,自己的视频在某一天有了上千万的播放量,但是自己的关注者依然没有增长到一万。其实这种速热的流量对于内容创作者基本上不会有太大的帮助,尤其是当这种热度不是基于内容,而是基于热点时。

所以我时常在想,蹭热度真的有用吗?或许有,它确实能提高曝光量,但真正让一个人想要关注的, ​​​​...展开全文c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VPlus会员活动时间,这种程度的打折活动一年可能就两次,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在此时安全上车。#618#福利来啦,限量100张早鸟优惠券限时发放中,专属折上折,全年底价!订阅加入我的专属粉丝群,享受专属内容、粉丝铭牌和评论靠前特权!再抽现金红包,100%中奖(最高奖1111元),点击下 ​​​​...展开全文c

成为TA的V+会员

订阅成为@崔庆龙_ 的V+会员,加入专属超话,享受专属权益
做什么事都无法坚持,甚至包括自己喜欢的事情,那种热情很快就衰减,以至于让一个人无法执行真正的长期任务。我在很多人身上都观察过这一点,ta 们往往会有这样的体验:比如说希望所做事情的反馈机制是即时而强烈的,不要有太长的反馈周期,不要有过久的平台期,最好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检验到成果。

这 ​​​​...展开全文c
我也是这几年才慢慢学会和人交流。这种交流的意思是不会刻意找话,在想表达时才说,在说的时候也能确保自己听见了对方想说的,两个人都能将沉默识别为安全且必要的部分。当频率不具备时,也无需客套,让话题停留在它该终止的地方。在现实关系里,我不喜欢我和对方任何一个人成为话题的绝对主角,在我的 ​​​​...展开全文c
人在被逼入绝境后会发生什么?不知道你是否经历过这样的处境,你是碎掉了从此一蹶不振,再也不抵曾经的高度。还是对着那囚困之势绝地一击,打破了过去,也创造了未来。

在这里,我把绝境定义为令人彻底绝望痛苦的,覆灭了原有秩序和生活的处境。在这个含义下,绝境作用在每个人身上的结果都是完全不同 ​​​​...展开全文c
人生中有很多被自己视为珍重的东西,在它被辜负后我们会对其嗤之以鼻,甚至弃如敝屣,直到某天它在另一个时空和心境下被再度寻回。

就拿承诺来讲,我曾听不止一个人说这是一个被 ta 早已遗忘多年的东西,时过境迁到已经不需要嘲讽,只是被移置到了悲喜不再,期待无有的淡漠之境。

但也许就是在人生的 ​​​​...展开全文c
在生活中,有很多躯体症状或许不是因为器质性因素,尤其是那种久治不愈的,甚至检查不出具体病因的,这种现象或许是心理学所说的躯体化(somatization)。

躯体化这个概念最早也是源自于弗洛伊德的动力学模型,他认为个体会将无法承受的情绪(如焦虑、愤怒)压抑到无意识中,这些情绪可能通过身体症状 ​​​​...展开全文c
性欲化(sexualization)是精神分析理论架构中非常常见的一个概念,它本身就衍生自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理论,只不过后继者慢慢地不再把性欲化视作是孩童的本能,而是健康需求(如依恋的需求、被镜映的需要、理想化的需要)受挫后的一种反应,更准确的说,它是试图抵消这些挫折的一种努力。

这是能在 ​​​​...展开全文c
不知道大家现在能否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我们很容易在一些文娱作品中看到一种压倒性差评的现象。我当然不是在说那种烂到根里不值一提的东西,我说指向的是那些优缺点都有,但却被差评完全覆盖的作品。

如今的社会已经变成了一个非常复杂的动力场,可以说今天的人们普遍携带着自己的历史情绪在看待一部作 ​​​​...展开全文c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