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weibo.com提供.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泾县街头看变迁
泾县公安在线作者: 泾县公安局王响宁 2018-12-14 已编辑投诉编辑记录
阅读数:12950

​​    指缝太宽,时光太瘦,不经意间,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40个春秋。在历史长河中,40年只是一朵浪花,而我国改革开放的40年,却是波澜壮阔、异彩纷呈,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卷中演绎了一段精彩的篇章。

    40年间,滚滚向前的改革浪潮推动祖国走向繁荣富强,从城市到农村,从单位到家庭,无不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巨变,从泾县街头可见一斑。

      不久前,两位媒体友人从首都北京来到皖南泾县,天刚亮他们就到城区转悠,他们说:“真没想到,大清早交警还没上班,电动车遇到红灯就能自觉停车等候,这在不少大城市都难做到;真没想到,泾县空气那么清新,到处都是天然氧吧,让人心旷神怡;真没想到,泾县这座小城这么干净,走在街上让人心情愉悦,连脚步都轻松了很多。”远方客人的评价,着实让我这个土生土长的泾县人陶醉了许久,也让我思绪万千。

    40年前,泾县城区只有现在的迎宾路、云岭路、苏红路、茂林路、南华路、环城路等区区几条街道,街上的汽车屈指可数。而今,城区面积已经扩大了七、八倍,四通八达的交通网已经形成。走在泾县街头,呼吸着江南小城的新鲜空气,赏花红草绿,听鸟儿鸣啭,每一步都能品味出泾县这个宜居小城的无穷魅力,幸福和惬意油然而生。

(网络图)
(网络图)

    回顾泾县的城市变迁,许许多多难忘的镜头也萦绕脑海。在泾县,50岁以上的人们可能都对泾县城有着数不清、道不尽的爱恨交织。曾几何时,诺大的县城中心菜市场空空如也,屠夫们将肉案子移到了苏红路中央,像隔离墩般排成一条长龙;菜贩子们占据大街卖菜吆喝,几乎所有店主都将沿街门面房里的货物延伸到人行道,再延伸到大马路上,市场管理人员喊破嗓子也无济于事;仅有的几处公厕大多水漫金山,需要从垫在臭水里的砖头石块上跳跃一番才能如厕。街头垃圾堆的像小山似的,夏天蚊蝇飞舞,冬天污水横流。在车站、电影院售票窗口买票时,十次有九次要挤破头,记得电影《少林寺》上映时,有人花一角钱买串鞭炮,点燃后往售票窗口一扔,待窗口攒动的人头闪开的一刹那,始作俑者从容地冲到售票窗口,此等雷事,既缺乏法治的约束,也少有道德的谴责。在法治滞后和管理力量不足的情况下,各行各业的行政管理几乎都处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状态。究其原因,可能是长期计划经济的束缚,人的思想有了固有定势,而随着农村分产到户和改革开放号角的响起,喇叭裤、花衬衫、卷头发一夜之间充斥街头,台湾校园歌曲、邓丽君的爱情小调、张帝开放式的随机演唱席卷大街小巷,少数年轻人的思想如冲出牢笼的野马热烈奔放,而这种找不到北的奔放,直接导致打架斗殴、聚众闹事、涉黄涉赌等消极和丑恶现象滋生蔓延,在电影院、车站、溜冰场,一言不合挥拳相向成了家常便饭,以致中央痛下决心,于1983年开展了声势浩大的严打斗争,喧嚣的街头才消停了许多。

    40年前,一辆自行车就是普通工人半年的工资,尽管自行车颜色只有黑色,尽管需要凭票,尽管需要托关系开后门,但为了方便,人们还是勒紧裤腰带,想方设法去购买。

(网络图)
(网络图)

​    那时,一辆“永久”、“凤凰”或“飞鸽”牌自行车,其身份完全不输今天的一辆中低档轿车。在那特定的历史环境下,自行车几乎成为市民购买交通工具的唯一选择,以致大街上的自行车像潮水一般,中国成了名副其实的自行车王国。可是,没丢过自行车的家庭也是凤毛麟角。作为工作和生活的代步工具,自行车一旦丢失,懊恼可想而知,但凭个体之力又难以改变,车主只能扼腕叹息。随着改革的深化,单是自行车颜色就由过去的单一黑色发展到五彩缤纷,高档的赛车、山地车层出不穷。而今,强大的警力、超强的警用装备和数不清的监控探头,日夜守护着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各色各样的汽车、摩托车、电动车、自行车在街头演奏着强劲的时代交响曲,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前所未有。

     记得改革开放初期,泾县只有2辆“上海”牌轿车,使用单位分别是泾县县委和宣纸厂。慢慢的,产自宣城的“飞彩”牌农用三轮车在交通市场唱起了主角,蒙上铁皮篷,装上2条长木凳,既能装人,又能拉货,方便快捷。但历史的沉重记忆怎么也挥之不去,1992年11月18日,泾县一运输公司一辆大货车与一辆三轮车交会时相撞,致七死八伤,随后不久,在园艺场路段,再次发生一起与农用三轮车有关的车祸,致四人死亡。显然,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安全系数明显低下的机动车留下的历史痕迹是深重的。随后,黄皮面的达雅机、残疾人专用车、电动三轮车充斥街头,市场需求和法律底线的拉锯战几度打响,文明进步和依法治理最终占据上风,正义的超强音律动着改革开放的阔步前行,街头,一次又一次见证了交通工具的快速发展和市民守法意识的进步。

    如今,“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一辆甚至几辆轿车,普通百姓对“奔驰”、“宝马”、“奥迪”等豪车已不再稀罕,只要有能力,不论地位高低,谁都可以享有“保时捷”、“牧马人”等高档车。

    今天,泾县的大街上,颜色各异的高档轿车一辆接着一辆,整齐的交通护栏、规范的交通标线阵容壮观,散发着芳香的绿植花木把小城点缀的格外精彩,现代化的交通信号灯一丝不苟地指挥着城市交通,环卫工人、交通民警、文明创建志愿者辛勤劳作的身影与城市文明交相辉映,店外店几乎遁迹,跳广场舞的大妈们个个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早晚锻炼的人们,尽情地徜徉在小城怀抱,大街上来自全国各地尤其是发达地区的高档轿车比比皆是,通往高铁站的指示牌,标志着这座小城已与繁华都市快速融合。交通管理已由过去的撕罚单、人海战术向人工智能快速迈进;红色旅游、人文旅游、生态旅游推动着泾县由旅游大县向旅游强县阔步挺进;宣纸、电机工业给小城经济注入了强劲动力;茶叶、大米等无公害农产品已经走出乡村,进军大都市;过去遥不可及的电商、网上交易悄然来到我们身边;“对接苏浙沪、融入长三角”的口号,充分表明了泾县人民的决心和信心,小城已经驶上了新时代飞速发展的快车道,与40年前人们仅仅满足于温饱形成明显反差。

    抚今追昔,一桩桩往事让我们百感交集,一件件改革成果让我们感到骄傲和自豪,尽管在改革的进程中,存在着这样和那样不合时宜的人和事,有过阵痛,有过迷茫,也触碰了少数人的利益,但是,每一步艰难的前行,都是一帧美丽的风景,历久而弥新。如今,当广大人民群众在分享改革红利时,改革的洪流必然势不可挡地继续奔腾向前,我们期待着,未来的泾县街头会是更加美妙的诗歌和远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