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weibo.com提供.
个人信息保护 微博在行动
阅读数:366万+

​​     作为我国第一部有关数据安全的专门法律,《数据安全法》已于9月1日起正式施行。此前,8月20日,《个人信息保护法》已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11月1日生效施行。这两部法律的问世将为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数据安全保障乃至数字经济发展奠立重要基础。

    

     回顾一下《数据安全法》的“出生历程”,就会发现整个过程相当迅速:2018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将《数据安全法》列入立法规划;2020年6月,初稿交人大常委会初审;2021年6月10日,最终稿表决通过,9月1日施行。整个时间加起来也才三年左右,这在我国的立法实践中,并不多见。8月20日刚刚通过的《个人信息保护法》,从2020年10月提请草案审议到表决通过,也只经历了短短一年左右的时间。


     究竟是何种原因“催生”了这两部法律的快速出台?从宏观层面看,伴随着蓬勃发展的互联网行业的触角深入到我国社会各个角落,“大数据”概念从模糊走向清晰,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价值也在水涨船高。但毋庸讳言的是,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相对滞后,数据对于企业来讲,就像是无主之地上的矿藏,大家一拥而上,不顾后果随意攫取。随之而来的是数据泄漏、数据滥用、数据垄断、数据跨境等各种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威胁着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在微观层面上,长期以来,广大用户既享受了“大数据”带来的便利,也深受“大数据”其害:在未被告知或诱导授权的情况下就被APP获取了自己的精准位置、通讯录、相机等隐私权限,甚至“不给权限不让用”,强迫用户“隐私换便利”;有些APP甚至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将这些个人信息私自共享给第三方,强制进行个性化推送、商业化营销,让用户感觉到自己正被实时监控,也为诈骗、勒索行为打开了方便之门。


     可以说,不论是微观层面的个人隐私保护,还是宏观背景下的数据安全,都是同一件事情下的一体两面。那就是,对数据产业发展的规范和约束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刻。


     在此背景之下,微博深感责任重大,于2021年初成立安全合规与数据安全专职团队,主动对齐法律规范化要求,制订了《个人信息数据安全管理制度》等内部强化管理规定,完善数据分类分级管理与数据安全评估机制,并在公司内部通过线上课程、线下培训、结课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宣讲贯彻,提高公司员工尤其是敏感数据相关岗位人员的信息安全意识。


     对于个人信息数据,微博采取高标准的技术保护措施,最大程度上保障了数据采集、使用、存储、传输等过程中的个人信息与敏感数据安全。此外,微博积极参与主管部门、行业组织的论坛、会议及宣传周等活动,关注行业前沿技术,并与业内同仁分享微博有效实践,为全行业个人信息保护事业的发展尽绵薄之力。


     针对用户关心的个人信息相关的知情权、控制权问题,微博对照未经授权索取用户权限、捆绑授权、诱导用户授权、强制进行个性化推荐等上百个行业内用户投诉热点问题,对旗下多款APP进行全面自查和风险排除。同时,微博在主管部门的指导下,通过梳理近40部现行个人信息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分析差距,对标行业最佳实践,对多款产品进行了数十处功能优化加固,健全了个性化推荐的告知、关闭机制,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推荐关闭按钮。用户可在设置路径下,自主选择开启或关闭个性化广告推荐及个性化内容推荐功能,把选择权交还给用户。


     此外,微博根据法规要求变化对《微博个人信息保护政策》做了相应更新,并在各产品线贯彻APP个人信息收集的最小必要原则,完善用户告知机制、明示同意机制等诸项措施。


     随着数据使用“合规时代”的到来,公众对自身数字隐私、数字权利的重视和维护程度不断上升,这必将在极大程度上重塑行业生态。深知做好个人信息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微博将在主管部门的指导和引领下,积极参与到这一变革进程中来,做好产品数据安全和用户隐私保护,与时代呼声相应,与用户同行。


​​​​

推荐阅读

快速开通微博你可以查看更多内容,还可以评论、转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