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weibo.com提供.
读书一年间2024·书从哪里来?
阅读数:45662

​​写在开头:又到了每年的“世界读书日”总结时间了。

 

首先是喜报,在经历了2022年和2023年的忙碌、读书不达标后,2024年我的年度(从本年的4月23日到次年的4月22日)读书册数,终于又重返100+本及格线上,一共是102本。

 

考虑到满满当当的工作时间表,能一年读一百本(所有书籍都记录在 #读书经眼录# tag下),我自己已经很满意了。过去的一年,因为放下了一些工作,所以读书数字有所回升。随着年龄的增长,确实要逐步放下工作、享受人生夕阳红了。或许哪一天,我就转型为旅游博主了。

 

说到#读书经眼录# 这个tag,今年开始(具体是1月3日),我又新开了一个tag,那就是 #记后待看# 。主要纪录我浏览到的、觉得还有意思的书。两者的区别是:#读书经眼录# 是看完的感想,#记后待看# 则是我还没有看、但是觉得有兴趣、有可能会看的书。

 

以前这个书单,我是自己记录。今年想想,分享出来也好,供一时找不到书看的读书同好参考。这一tag,现在固定每周五会更新(我每周整理电脑文件的时候)。

 

=======正文的分割线=======

 

再来说说到哪里去找到书看。

 

这几天,北京正在北京书市。在我来到北京工作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北京书市都是我每年必去的节目。最早是在劳动人民文化宫(就是太庙),后来转移到地坛,近年则已经到了朝阳公园。

 

那些年,我和冯老师每次进了书市,就像老鼠掉到了米缸。我们会约定一个集合时间和地点,然后就开始分头逛了——毕竟我们俩喜欢的书不一样,我喜欢非虚构、历史相关,她相对更喜欢虚构、文艺挂。顺便岔开一句,我们逛博物馆也是一样,约定个时间集合回家,中间都是自己逛,两个人进度不一样、兴趣也不完全一样,这样都自由自在。

 

说回书市。那时候,书市确实是能淘到一些好书,关键是还便宜。

 

但是,我最后一次去北京书市,应该是它还在地坛的时候。不知多久之前,我就已经不再去了。原因很简单,书市已经捡不到什么漏了,孔夫子、淘宝、京东这些平台出现后,市场已经完成了价格发现的功能。

 

更重要的事,家里的书已经满坑满谷。再买书就得买房了,所以对实体书,我也已采取了“如无必要,勿增实体书”的准则。

 

那么,现在我看的书哪里来呢?kindle占了一部分,kindle国内业务终结后,英语书还是可以看的。

 

但实际上我现在出门已经很少带kindle了。对于我来说,出门通常就一部手机,又不带包,再多一个kindle,不好拿。到了我这个年纪,虽然还没有老花,但也不需要再考虑视力问题了,墨水屏需求锐减,手机的kindle app就能解决问题了。

 

晚近,微信读书(此文无广告费,微信读书会员也是自己充的值)有很大帮助。它甚至成为了我的待读书架:就是某本书看着不错,就去微信读书上先加入书架。

 

其实,在去年的“读书一年间”里,我已经表达了一个观点:真正大量读书的人,不会对实体书有太多的原教旨依恋,只要方便读书,kindle、微信读书,都是好工具。否则真要原教旨起来,我们今天应该在读竹简或者青铜器。

 

我知道一些出版界的朋友对微信读书非常不喜欢。我也能理解他们的立场,其实就是微信读书给出版方带来的收益不足。对此,我也没有更好的办法。而就读书人的角度来说,微信读书真的不贵,周一会员日充值的话一年只要一百多。很多人还积攒了很多免费卡。

 

除了微信读书自身购买了版权的书之外,它还可以是一个单纯的阅读器。我比较喜欢的一个微信读书功能就是可以从外部灌书给微信读书,方法是从reader.qq.com登录(微信扫码登录、双重验证),然后在上方菜单选择“从手机传书”,导入就可以阅读了。不管是epub还是mobi格式的文件,都可以在手机上顺利阅读。不过能从外部灌入的书是有数量限制的,500本,不过对一般人来说也就够用了。

 

如果你灌入的是英文书籍,如果你又是微信读书付费会员的话,你还可以让微信读书翻译这本书。现在的机翻拜人工智能所赐,已经比过去质量好多了。即便有翻译不顺的地方,反正也是中英文对照,回过头去看英文原文就好了。非常适合那些只是想获得信息、而不是阅读优美文字的书,也就是适合我最常看的非虚构,而不是英文小说、美文之类的。美中不足,是翻译后的书排版还是多少有点问题。

 

除了kindle和微信读书,其实还有一些读书的渠道。比如图书馆,去一次可以借不少,朝阳区到处都是还书的24小时自助图书机,直接在机器上还书就好,不用再去图书馆。有些书,还可以直接在“朝图预借”小程序下单,免费快递送到家,然后去自助图书机上还就好了。

 

如果你嫌借实体书太麻烦,那么各大图书馆其实都还有电子阅读的资源。比如,如果你拥有上海图书馆的借书证,就可以用“京东读书专业版”(也没有收广告费)免费看书。虽然没有微信读书那么多、更新那么快,但毕竟是免费的,适合吾等穷酸。

 

英语书也是一样。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
Overdrive
?它的电子图书馆覆盖了不少最新的英语书籍。它有一个专门的app,叫
libby
,可能需要美区账号下载。libby需要有海外图书馆的借书证来登录,但一些海外图书馆是提供网上注册电子借书证的,所以这个大家只要耐心找一下攻略,都应该能解决的。

 

只有在以上途径都不容易找到的书(比如台版书),我才会下单买实体书。

 

写在最后:这篇读书杂记写到最后,猛然发现:一转眼,“读书一年间”已经十周年了。那么,祝大家在又一个十年里好好读书,开开心心!

 

=====================

 

从2015年开始,我每年写一个《读书一年间》作为总结,以下是前情提要链接:

 

1、2015年的读书一年间(可点击跳转),谈了读书的时间资源问题,以及读书经眼录的缘起 ;

 

2、2016年的读书一年间(可点击跳转),谈了读书的书目选择问题,以及如何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

 

3、2017年的读书一年间(可点击跳转),谈了读书有什么用的问题,结论就是“没用”,可还是要读;

 

4、2018年的读书一年间(可点击跳转),谈了读书的场地选择问题;

 

5、2019年的读书一年间(可点击跳转),谈了“前读后忘”的问题;​​​​

 

6、2020年的读书一年间(可点击跳转),谈了读书“不怕晚”的问题;​​​​

 

7、2021年的读书一年间(可点击跳转),谈了智能手机对读书的干扰问题;

 

8、2022年的读书一年间(可点击跳转)。这一年读书不到一百本,提出了一些对自己的检讨。

 

9、2023年的读书一年间(可点击跳转)。这一年读书又没到一百本,电子书还是实体书?​​​​

发布于 中国台湾
推荐阅读

快速开通微博你可以查看更多内容,还可以评论、转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