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weibo.com提供.
孩子在幼儿园磕碰,家长的处理方式影响孩子一生!
阅读数:17304

​​​

孩子天性爱动,喜欢在运动中发展自己。而在幼儿园中,因为小朋友们比较多,比较集中,一起玩耍打闹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磕碰的情况。



很多家长一看孩子摔倒了,划伤了,腿青了一块儿,胳膊划了个小口子……就变得急躁起来,不问青红皂白,便要和老师理论。


如果再遇上初出茅庐的老师,便更是气急败坏了。新老师往往不懂得如何处理孩子磕碰的情况,更加剧了家长的担忧和不安。


如此一来,不但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还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负面影响。因此,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都要明确孩子在幼儿园磕碰情况中如何有效处理,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具体可以这样做:


孩子磕碰后的不同表现


孩子年龄小,疼痛神经不是特别发达,转移注意力也快,所以有的孩子根本不知道自己受伤了;有的孩子绊倒后会使劲的大哭,也许并不疼,但是孩子认为自己摔倒了就是受委屈了;也有的孩子会主动跑过去给老师报告。


但是只要不是孩子之间的生气打闹,这种小伤过不了一会儿孩子们就会忘记,所以老师们要针对性的针对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区别对待每一种情况。


磕碰放大化的后果


不同的家长对于孩子磕碰的态度也有不同。当然了,大部分家长都是比较通情达理的,认为在幼儿园有个小磕小碰是在所难免,但也有一些家长会把孩子的磕碰放大化,殊不知,这样不仅会让老师伤心难过,同时也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伤害。



限制孩子的成长发育


孩子不敢再有大动作的出现,孩子正是骨骼发育的时期,适当的锻炼可以增强孩子骨骼的强韧和身体素质的提高,可是因为家长的过分关注,孩子不再爱动,体质逐渐下降。而过分的责备教师,则会让教师不敢再让孩子外出大量的活动,孩子们内在的躁动得不到释放,心情会压抑沮丧,越来越消沉。



影响孩子的性格


特别是小小班孩子语言沟通能力不强,所以孩子们的友谊都是在玩耍跑跳中获得的,家长过分关注孩子安全,让孩子失去沟通的机会和玩耍的乐趣,严重的孩子很有可能自闭。



会让孩子学会推卸责任


如果发生了磕碰,家长在孩子面前埋怨老师、斥责幼儿园,会让孩子觉得自己磕碰受伤完全是别人的错,和自己没有关系。这样的处理方式,很容易让孩子学会把责任都推卸给别人。


孩子是活泼好动的,那么如果一个孩子没有磕碰摔到,那么孩子的童年将是不完整的。所以家长朋友们要用正确的心态来面对孩子的磕碰现象,不要过分夸大,也不要视而不见,为孩子诸方面的全面发展打好结实的基础。


遇到磕碰应该怎么做?


幼师篇


第一:立即带孩子去处理伤口


不管什么时候,我们都要把孩子的安全放在首位,孩子受伤了,一定要立刻放下手中的事物,送孩子就医。还有,不要忘记班里的其他孩子,要确保这些孩子有老师看管。


第二:事后和家长讲明原委


送孩子就医后,要及时和家长取得联系,将孩子受伤的情况讲清楚,不要含糊不清,切记要讲明原委。


第三: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


学会自我保护,才能在突发情况中,明白自己该怎么做,老师可以在平时多开设一些安全教育活动,或者将安全教育融入到各个环节之中。


家长篇


第一:小伤口,不在意


一般磕碰的小伤口,老师肯定会带孩子去医务室处理,不会有什么大碍,家长不用太过紧张,自乱阵脚。


第二:先问原因,再下结论


如果孩子受伤之后出现哭闹、告状等情况,家长一定不要冲动,先搞清楚事情原委,而且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埋怨幼儿园和老师。


第三:对老师多一些宽容


孩子在家,几个大人看护,也无法完全避免孩子的磕碰,更何况在幼儿园里,一个老师要照顾几十个孩子呢?家长要多理解老师的工作,这样不仅可以教会孩子对他人宽容,也会让老师非常感激,以后会对孩子格外上心。


第四: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


在孩子的成长路上,每一次磕碰都是教育的契机,家长可以借此机会告诉孩子哪些事情是有危险的,让孩子慢慢学会保护自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