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定义咖啡,香港领先南京阿姨40年

微博

      咖啡是香港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最近,南京有一款”手冲“咖啡爆火。

      有网友在南京遇到了一家”韩老太甘蔗汁“饮品店,买了一杯咖啡,发现店主阿姨直接给冲了三条雀巢速溶。

      他忍不住吐槽:南京有自己的阿嬷手作。

      在这个瑞幸、库迪等等咖啡都在卷优惠券、卷豆子、卷口味的时代,一杯速溶咖啡,迅速点燃了网友的表达欲:

      有的嫌贵。

      有的觉得你情我愿的买卖行为,没什么不好。

      有的网友觉得阿姨一次冲三条雀巢,算是非常良心。

      还有网友调侃:首家雀巢咖啡实体店。

      雀巢则大方回应,称会免费给阿姨供应速溶咖啡。

      一杯”手冲“咖啡,冲上热搜,”炸“出众多网友,不是没有原因的。

      近年来,内地涌现出大量精品咖啡店和新兴咖啡品牌,咖啡种类也层出不穷。

      今天,我们在咖啡馆可品尝到不同款式的咖啡,如美式、意式浓缩、卡布奇诺、拿铁、摩卡、越南咖啡、爱尔兰咖啡等。

      内地的咖啡品牌经常另辟蹊径,夺人眼球,令人发出疑惑的声音。

      相信大家还记得去年轰动一时的酱香拿铁。

      章鱼拿铁、皮蛋咖啡… …

      你想得到和想不到的食材,都可以放进咖啡里。

      内地咖啡馆的数量也一骑绝尘。

      上海开了9553家咖啡馆,以近万家的数量,一跃成为全球咖啡馆最多的城市。

      听起来是很多,但是够多吗?

      2023年,内地人均年饮用咖啡数,为16.74杯。

      这个数字,比起人均年饮用杯数280的日本、380的美国,内地的咖啡文化只能算刚刚起步,所以暂时还没有本土风格的咖啡。

      咖啡是香港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上班族早起提神需要饮杯咖啡,工人下午三点叹茶时间也要饮杯咖啡。

      有数据显示,2022年,香港的人均年饮用咖啡数,为148.6杯。

      具本土风格的咖啡在香港早已发展起来:大牌档和茶餐厅发展出来的”鸳鸯“,正是一种奇特的香港本土化咖啡产品。

      香港的咖啡文化,主要在殖民时期由英国人引入。

      20世纪50年代,香港的高级西餐厅已经有”黑咖啡配方糖“的供应。透过玻璃窗看到这些洋人摇晃着咖啡杯的样子,老百姓自然想学学派头,一些大排档嗅到商机以后,也卖起了一毫几厘的廉价咖啡。

      但对于这些大排档来说,做一杯咖啡难过登天:买不起烘焙机,就用炒菜锅来凑,人手一下一下地炒。

      当年的人哪里懂得浅度、中深度烘焙对豆子风味的影响,味道不对了就加入白糖和芝麻,让咖啡产生更香的焦糖风味。

      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师傅们便用丝袜奶茶的冲泡方法,将咖啡粉倒入茶袋,浇上热水萃取出咖啡液。

      直到今天,一些旧式大排档和茶餐厅依然保持着这种传统做法。

      对于喝茶长大的香港人而言,咖啡又苦又酸,只有日夜打拼的”三行工人“(泥水、土木、油漆行业),会经常借咖啡提神。

      他们不要糖,不加奶,一口闷,后来这种喝法又叫做”飞砂走奶“。(还想了解更多香港茶餐厅的”黑话“?请戳这篇:内地游客在香港茶餐厅看懵了……

      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将咖啡和奶茶搭配而成的”駌鸯“,成为香港特色咖啡饮品中的佼佼者。

      据说”鸳鸯“始创于香港的兰芳园,将三成咖啡和七成奶茶混合,能让饮用者同时享受咖啡的香味和奶茶的浓滑。

      ”鸳鸯“这个名字的由来有两种说法。

      其一,是有一位行船的客人要求兰芳园的老板冲一杯”鸳鸯“,老板询问何为”鸳鸯“,客人答之将咖啡和奶茶混合,因此有了第一杯”鸳鸯“,广传开去。

      第二种说法是取自鸳鸯特性。鸳鸯雄性和雌性形影不离,异常和洽。饮品名”鸳鸯“,便是取自这种特色,咖啡、奶茶,虽然是两种不同饮品,味道却非常配搭,入口顺滑之余,又保留了咖啡的独特香味,相得益彰。

      一杯駌鸯,见证了咖啡和奶茶在香港同步发展的趋势。

      2009年,香港咖啡红茶协会主办的第一届”金茶王大赛“,将港式奶茶的文化推向国际。

2014年8月15日,时任

香港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高永文出席「国际金茶王大赛2014」,化身奶茶大师一展冲奶茶「身手」。 (香港文汇报资料图片)

      2011年,由香港咖啡行业协会主办的香港咖啡大师赛,令香港的冠军咖啡师有机会代表香港参加世界赛,和世界级的咖啡师交流切磋,令更多的香港咖啡师可以在国际舞台尽展所长。

      近年香港更有不少人加入咖啡师行列,连陈豪、马浚伟等艺人也纷纷考牌,成为咖啡师。

      谈论”咖啡文化“,总感觉或多或少有点媚外影子。

      其实咖啡的原产地是非洲,在整个咖啡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不同民族都有所贡献,没有一地一民可以把咖啡私有化,这是人类共同的发展创造,因此不应存任何高低之别。

      流行文化强调雅俗共赏,我们欣赏咖啡,既可以领券来一杯九块九的瑞幸,也可品尝一下香港茶餐厅的鸳鸯,又或者花十块钱帮衬一下南京阿姨的手冲速溶……只要喝得开心,就不必用鄙视链来分出高下。

      今日,你饮咗未?

      综合:大公文汇全媒体、社交网络

      编辑:常伯劳

      审校:林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