迥然不侔

解释

      

拼音

jiǒng rán bù móu

怎么读

      【迥然不侔】的意思和解释

      【迥然不侔】是什么意思(来源:成语词典版)

      释义

      义参「迥然不同」。见「迥然不同」条。

      典源

      此处所列为「迥然不同」之典源,提供参考。 ※#宋.张戒《岁寒堂诗话.卷上》(据《历代诗话续编》引)1>韵有不可及者,曹子建是也。味有不可及者,渊明是也。才力有不可及者,李太白、韩退之是也。意气有不可及者,杜子美是也。文章古今迥然不同,锺嵘2>《诗品》3>以〈古诗〉4>第一,子建5>次之,此论诚然。观子建「明月照高楼」、「高台多悲风」、「南国有佳人」、「惊风飘白日」、「谒帝承明庐」等篇,铿锵音节,抑扬态度,温润清和,金声而玉振之,辞不迫切,而意已独至,与《三百五篇》异世同律,此所谓韵不可及也。
      (1) 典故或见于宋.朱熹〈答程允夫书〉其四。
      (2) 锺嵘:??公元518?,字仲伟,南朝梁颍川人,南朝齐、梁的文艺批评家。好学有思理,历仕南朝之齐、梁。曾品评汉魏至梁一百二十余诗人之诗作,论其优劣,分为上、中、下三品,着成《诗品》,与《文心雕龙》并称。
      (3) 《诗品》:南朝梁锺嵘撰,共三卷。品评古今五言诗,自汉、魏至梁,共一百二十余人,论其优劣,分上、中、下三品,每品冠以序。
      (4) 古诗:指流传于两晋南北朝时期之两汉无名五言诗。其作者、作年、时代、篇目等,众说纷纭,难以详考,非一人一时一地之作。
      (5) 子建:曹植(公元192?232),三国时魏武帝第三子,文帝之弟。十岁能属文,甚得武帝宠爱。文帝立,忌其才而不重用,封陈王。植才思敏捷,词藻富丽,尤长于诗。六朝诗人多受其影响,谢灵运尝言:「天下才共一石,子建独得八斗。」卒諡思,世称为「陈思王」。所作经后人辑为《曹子建集》。〔参考资料〕 宋.朱熹〈答程允夫书〉其四(据《朱子文集.卷四一》引)此又杂于释氏之说,更当以二程先生说此处,熟味而深求之,知吾儒之所谓道者,与释氏迥然不同,则知「朝闻夕死」之说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