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5-11 00:12 发布于 上海 来自 微博网页版 已编辑
没想到竟然会看到一个让我干活了的热搜 [笑cry] 说出来大家可能不相信,今天是这么多年来我第一次正儿八经地看《歌手》,完整地看完了节目的真人秀、VCR、前采后采等,以前那么多年看《歌手》的时候,播出表演以外的其他部分,其实我一个字都听不见电视上在说什么,因为全在紧张忐忑、全神贯注地低头码字,心焦火燎地思考如何遣词造句,如何自圆其说,如何振振有词,以求在几分钟之内,写出一条即时性的与电视表演所同步的像模像样的“点评”。

其实回头看那些短评,真是不忍卒读,不堪入目啊,各种漏洞百出、见识短浅。非常诚实地说,回头看自己,我当年什么都不懂,全凭一腔虚荣、满腹自恋与无知无畏,没想到竟然会有那么大的反响。如今再看那些年的短评,多数都令我感到非常羞耻,之所以那时候响应者众多,如今自己推断可能有几个原因:一是我当年的狭窄审美、浅薄见识与语言的通俗易懂,刚好和绝大多数网友是同频的(这里我真的没有要diss大家的意思),因此很多人都觉得我说得有道理;二是我那个时候是发自内心地爱听那些歌、喜欢那些形态的音乐,喜欢飙高音的技术流,对着一个新鲜曲风一惊一乍的,然后非常诚实地表达出来,诚实有时会抵达到一些真实。三是因为自己当时无知无畏,反而非常自信笃定,很多人可能翻我微博,就只是想看到一个确切的答案,在不确定的时代里,任何言之凿凿的坚定答案都会吸引人,哪怕是错误的答案。于是,曾经在这种审美同频、不知羞耻、虚荣心爆棚的状态里,大家的评论转发点赞又如巨大的能量放大器,在源源不断地给我输送着激情与灵感,竟能在短短几分钟内激发出了强烈的动力与速度,去无所畏忌地做一个网络裁判。然而后来这些年,我每天都在听大量的音乐,弥补自己很多不足,反省了很多所传递出的错误,反而再没有那份自恋,也再没有那份虚荣了,而是生出了更多的羞耻心、怀疑心与感到自己更加什么都不懂的强烈内省。

不过尽管当年那些短评都令我自己感到羞耻,但还是很怀念和大家一起看《歌手》的那些日子,那些都是非常美好的回忆,我很怀念自己当初那么有劲头去投机的时候,那也是一种生命力,怀念自己的那份自恋,自恋的人是快乐的,也是充满希望感的,就像很怀念二零年以前的世界一样。所以《歌手2024》的播出,我依然会和大家讨论节目,但可能会换一种形式了,具体是种什么形式,暂时也还没想好。

看完了今天的《歌手2024》第一期节目,我的第一感觉是这就是那些年我既看过又没看过的《歌手》吗?像是一个新的节目了。从表演上来说,没有我很喜欢的表演,主要是这些选曲实在是难以激发出热情,这样的歌单其实要说是2013年的《我是歌手》也基本没什么违和感。

而大家最关注的直播车祸问题,倒是没有明显出现。我感觉是今年的声音播出效果与混音风格,跟往年总决赛直播有些不同,听感没有那么“干”了,没有想往接近录音室那种质感去靠拢,或者是技术加强了,所以不容易放大演唱瑕疵。从整体表现来说,Chanté Moore自然是压倒全场的存在,没想到这么一首给中国听众的特供选歌也能唱得这么有自己风格,且拿出了她的力道,因为我印象中的她没这么喜欢展示强声;Faouzia没有我想象中发挥得出色,感觉比较紧张,唱得不够有律动感,跟Chanté Moore一比显得稚嫩了不少;那英这场在我心里也排第三,但可能确实紧张,声音不够流畅;海来阿木中低音其实还不错,但实在欣赏不来他高音的那种咬字审美;杨丞琳其实挺会唱的,但这场主歌音准表现不够稳定,高音那句貌似有比较明显的问题;汪苏泷表现是稳定的,但这种类似于《天后》的大流行歌,实在不像是竞技场上的歌曲,更适合流媒体吧,预感这首歌会火;二手玫瑰表演了我很喜欢的《耍猴儿》,这个编曲跟乐夏版一模一样,是全场最复杂的歌曲,表现是挺扎实的,但是这种复杂编曲的歌就出现了我之前所担心的直播混音的问题,跟乐夏版精心混过的一比,那种冲击力与荒诞感明显出不来。总的来说,节目投票的排名跟我的观感排名基本一致(顶多汪苏泷与二手玫瑰调换下)。

其实从我写的这些点上,你就会发现,到了直播,注意力都首要放在了声音的稳定、音准、高音与流畅度上,我的感觉是,好像来不及去欣赏思考编曲、改编与作品意境了,跟我之前所预料的“直播的优势与劣势”一样,直播对于歌手业务能力的要求、对歌手唱功的真实检验性提高了,但是对于作品的审美性却降级了,也就是说,往年录播听的是“作品”,而直播听的是“表现”。就拿二手玫瑰的《耍猴儿》来说,这首歌我是非常喜欢且熟悉的,他们的表现很扎实稳定,没有问题,但是直播混音出来的效果,我喜欢这首歌的每一个点感觉都没出来,比如原本又癫又颤让人浑身发毛的唢呐,原本又滑又弹的贝斯,原本结尾处那光怪陆离的乱弹,那种冲击感全都被削弱了,那种浮靡荒诞的劲儿也没出来,我觉得这不是二手玫瑰的问题,而是直播形式的问题。而当Chanté Moore唱〈If I Ain't Got You〉的时候,其实这首歌我已经不想听了,了无新意,可是听到她海豚音高难度接强声时我还是浑身一颤,若论作品的艺术性,我肯定会选《耍猴儿》,但是让我在两者中间投票,我还是会投Chanté Moore。所以直播似乎不太适合艺术性、意境性的作品,还是更适合技术流的Vocal唱将。当然,目前只是第一期亮相,选歌都很大众化,我这种判断也着实武断了,希望后面会不一样。

尽管我认为直播存在上述问题,但也依然要说,《歌手》这次的全程直播是非常有意义的,尤其是对于行业的推动。现场直播难度必然比录播大得多,其他方面不了解,就现场演唱来说,对声音信号的输出、实时混音方面都有着非常高的要求。曾经写过,内地的大型晚会与节目都长期陷入在一种「恶性循环」里——“节目与晚会习惯性假唱——没有动力去改善提高真唱的技术环境——坚持真唱的歌手会因糟糕的收音播出效果变成车祸现场——假唱的歌手被夸稳而真唱的歌手全网嘲——下一次演出时想真唱的歌手会胆怯——越来越多的歌手选择假唱”,而只有推动行业真唱的技术条件与环境,才能打破这样的恶性循环。同时,推动直播能够提高现场演唱的门槛,如今市面上的节目与晚会,唱歌类的表演并不是专业歌手在做专业的事,而是有大量不会唱歌的流量明星与演员在舞台上假唱,或者把跑调的声音修成了电音假人,没有任何欣赏价值,而当观众与从业者都形成了直播真唱的共识,那么会自然劝退那些不会唱歌的人,把舞台机会留给真正有实力的歌者。

看了第一期节目你有什么感受,说说你的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