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weibo.com提供.
是谁让一个人认为“性”与“爱”分开很正常呢?

通常是ta的父母。

婚姻里的夫妻,不再相悦,甚至有厌弃之心,但依旧上床,这就是“床上的义务”。

如果夫妻双方不再彼此欣赏爱慕对方,却还保留“床上的义务”,那么孩子就会以为这是爱与性的真相,认为这是正常的。

可以轻松的将“性”与“爱”分开的人,通常是因为从小就观察到自己的父母就是这么做的。比如出轨的父亲回来依旧与母亲上床、或者父母互相憎恶嫌弃却依然上床。

一些女性有反复不愈的妇科疾病,其实是身体在替自己的内心表达:“我不想和你做”。

部分女性则通过反复不愈的疾病表达对感情的疑惑、不满,对这段关系是否继续下去的反复矛盾。

性开放或者open式的婚姻,恰恰是反人性的,人的内在并不会真的觉得这一切ok,反而内心会充满怀疑与不安、撕裂。

前几年风靡的美剧《致命女人》里,原本open式婚姻的律师与编剧夫妻,最终还是回归了人性,恢复了情侣之间本来的样子,这就是人性最终的答案。

原生家庭性与爱的分裂经常会被孩子延续表达。

我们看到的那些身心不一、多重人格、戏精的人,甚至可以很轻松的用身体去换取利益的人,都是因为ta们认为这是正常的,因为ta们自幼见到的就是这样。

有些女孩儿安全感非常差,是家庭系统排列的延续,比如父亲出轨、母亲抱怨哭泣、但母亲又与父亲和好、父亲又出轨、父亲又回来说爱母亲、他们似乎还在做爱………这一切真实发生。

当一个女孩儿爱上一个人,内在渴望的是合一的爱,是彼此眼里唯一的爱。

但是因为她曾经有过“性与爱可以随意分开”的观察和人生经验,撕裂了她的安全感,而她也体验到自己用身体可以随意得到男性的爱慕………往往有过性与爱分开经验的人,不安全感以及对伴侣的不信任感会更越高。(这就是心理学上典型的投射,总担心对方出轨的人,大概率是自己的父母或者自己出轨过。)

不安全感,会毁掉一段感情。

比如冯绍峰和倪妮演的《我想和你好好的》,就是典型的例子。本来是相爱的,但一方像疯了一样监督、查岗、翻手机、甚至在家里安摄像头………那只能分手。

要具体到每一个人、具体的事,也要觉察自己的内心黑洞。

不要因为自己的父亲太差,就把恨投射到所有异性身上;不要因为恨自己的母亲不坚强、不争气,就厌恶已婚女性、厌婚;不要因为自己的父母做的不好,就厌恶育儿、厌恶小孩子………这些都是没有与原生家庭分离的表现。

很多人充满与年龄和身份不符的怨恨、不满、不信任、戾气,说着看似“成熟”的话:“ 我是独立的,我厌男、厌婚、厌恶孩子。”

这哪里是独立,是完全的沉浸在原生家庭的粘液里。
欢迎新用户

正在加载,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