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weibo.com提供.
#当一个漂亮女生卷入校园霸凌##欺凌行为可能是系统性暴力的最后一环#2004 年,初中生彩子拿起一支削尖的2B铅笔,猝不及防地刺进前桌男生的后背。男孩大叫一声,他的白衣服上逐渐浸出血迹。

被戳的男生叫孙立,事发时,他和几个朋友正在进行“处女排名”。他们轮流在笔记本上列出班里长相还不错的女生,后面一栏写上QQ号或电话,再后面是有没有男朋友,以及暗示处女的“是不是纯”。

“哎,你有没有跟那 XXX 睡过?”孙立和边上几个男同学对着彩子起哄,她突然决定不再忍耐,顺手拿起一支2B铅笔,大力刺向孙立的背。

彩子将反击时的集体寂静形容为“猎杀时刻”——本来喧闹的班级不闹了,她的暴力有了杀鸡儆猴式的威慑效应,这基于她小时候的经验,“下手轻,对方以为你调情,那时候男生女生之间打来打去的很普遍。”

澳大利亚教师、心理学家肯•里格比( Ken Rigby )研究欺凌问题25年,他在书中写道,“一些女性在还是女学生时,通过采取完全出乎意料的身体报复手段,严厉地教训了欺负她们的男孩,从而戏剧性地结束了欺凌……这些女性的攻击性通常是反应性的,是她们对无法容忍的情况的回应”。

人们常常认为校园欺凌关乎个人品质。要么是施害者太恃强凌弱、天性顽劣,要么是受害者人际支持脆弱、不懂反击。当我们认为欺凌者只是恶霸,受害者只是绵羊时,僵化的刻板印象正在阻碍我们认识这一并不罕见的现象。

“校园欺凌”的严重程度是一个光谱。彩子的“灰色”介于黑白之间。她的故事揭示了真实校园生活中欺凌的复杂性,以及,欺凌行为本身,有可能是系统性暴力的最后一环。彩子说:校园就是一个斗兽场,是动物丛林。(文|姜昊珂 编辑|徐菁菁)
  • 长图
  • 长图
  • 长图

正在加载,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