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weibo.com提供.
23-06-28 18:57发布于 上海 来自 微博网页版已编辑
徐高也来普及基础知识了,这篇写的很通俗,很适合吃瓜群众理解。

有全球最强的生产力、有全球最勤劳的工作人口,人均GDP还相较发达国家相差甚远,潜在增长率很高,为什么自我设限,过上高失业率、居民收入低增长、一线住房逼仄破旧的苦日子?

以下为徐老师文章——

过去几年,中国经济增长一直面临比较明显的下行压力,令预期转弱、信心不稳。经济的弱势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去杠杆政策带来的自我紧缩。去杠杆政策的初衷当然是好的,但良好的愿望未必会带来好的结果。缺乏宏观思维,忽略我国经济的宏观背景、以及这种背景产生的原因,仅凭微观逻辑而就债务谈债务,很容易形成对债务的偏颇认知,进而影响到政策。

当前,中国经济需要的是全面纠偏对我国债务的认知,放松自我施加在中国经济上的约束。必须要纠正那些在理论上站不住脚,在实践中也被证伪的看法,从而让各方对债务这个关键问题的认识更加全面准确。这样方能让政策更加切合中国实际,从而扭转过去几年我国经济的不利走势,重塑各方信心,让经济发展重回正轨。(完)

………………
我国的债务,必须要放在我国消费不足、储蓄过剩、内需不足的宏观背景中才能得到完全的理解。我国因为企业部门与居民部门的财富效应联系被割裂,在投资回报率下降的时候,流向企业部门(尤其是国有企业和股权高度集中的私企)的收入并不会自动变成企业向居民的分红。这就使得我国消费不足、储蓄过剩的问题不会被市场自动纠正,从而长期存在。由于内需之中,消费才是最终需求,投资只是派生需求,所以当消费占经济的比重偏低,就会衍生出现内需不足的问题。

给定我国储蓄过剩、内需不足的宏观大环境,我国需要加杠杆。此时首先应该由政府来加杠杆——即政府发债来扩大财政支出。政府债务的约束,不在政府债务规模本身是大是小,而在于政府债务作用下的内需是否超过了国内供给能力。只要国际收支保持健康,并且没有通胀压力,政府加杠杆就不会碰到紧约束,可以持续进行。

过去几年我国的去杠杆政策并未减慢国内债务率的上升速度,反而有推高债务率的倾向。此外,去杠杆政策还更为明显地打击了经济中最具活力的民营部门,并给货币政策带来了明显干扰。当前,中国经济需要的是全面纠偏对我国债务的认知,放松自我施加在中国经济上的约束,从而扭转过去几年我国经济的不利走势,重塑各方信心,让经济发展重回正轨。O需要全面纠偏对我国债务的认知 (万字长文)
需要全面纠偏对我国债务的认知 (万字长文)

需要全面纠偏对我国债务的认知 (万字长文)

进入2023年2季度,我国经济增长下行压力明显加大。当前各方虽普遍赞同应该通过更有力的宏观政策来稳增长,但在如何...

正在加载,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