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weibo.com提供.
23-05-17 07:17发布于 黑龙江 来自 微博网页版已编辑
我的“博物馆研学”入门书。带着孩子们在各地行走,当地的博物馆通常都是要去的,因为一个孩子行走和阅读的范围,就是他的世界,而博物馆正好是二者的交汇处,是一个城市历史和人文的缩影。通过博物馆中的藏品和叙事,我们可以突破现实生活中”此时此地“的束缚,对抗时空压缩的局限,去碰触那些比我们短暂人生更为浩大和恒久的事物,从而不仅可以更全面、真实、深入地了解我们所在的城市,也能更好地理解世界的广阔,文化的多元,以及生命的无限可能性。

喜欢带孩子一起去博物馆,还因为在天地间行走,一个孩子到底能看到什么,感受到什么,不仅跟眼睛有关,跟视网膜有关,还跟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知识储备有关,跟自己的文化底蕴和思维方式有关。而想要更全面、深入和快捷地去了解一个城市的历史、人文、地理、民俗等知识,除了可以通过书籍的阅读,另一个途径就是去当地的博物馆参观。

带孩子去博物馆的目的,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就是是希望孩子能明白,学习不是只有学校课堂一种方式,还有很多种途径,而一座博物馆,本身也是一所学校。参观博物馆,本身就是一种探究式、泛在式的学习方式,具有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情境性和叙事性等特点。相比于学校被动的学习,参观博物馆的学习方式,更符合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所说的“知识的获得是儿童主动探索和操纵环境的结果,学习是儿童进行发明与发现的过程。教育的真正目的不是增加儿童的知识,而是设置充满智慧刺激的环境,让儿童自行探索,主动学到知识。”如果能让博物馆学习成为儿童的一种生活方式,那么对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拓展儿童的知识和视野,培养儿童的系统思维和设计思维,提升儿童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审美能力等都非常有益。

所有的教育,最终指向都是自我教育,所有的学习,最终指向都是自主学习。作为父母和老师,必须意识到:学海无涯。在一个科技飞速发展,新知不断增长的时代,我们能教给孩子的终归非常有限。所以,最重要的不是教会孩子多少知识,而是激发出孩子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发展出孩子自我驱动、自主学习、自我负责的意识和能力,帮助孩子爱上学习和学会学习。让孩子明白,学习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学校和教师都不是教育的目的,而只是手段和途径,且不是唯一的。真正的学习是一种自我知识体系构建的过程,唯有,才有可能让孩子未来走得更好,走得更远,走得更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