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weibo.com提供.
24-05-20 13:12发布于 江苏 来自 Xiaomi 13 Ultra
今天爬山,遇到好几只小猫,最可爱的就是这只粘人的橘猫。它原本走向你,忽然看到了经过的蝴蝶,于是它忍不住跳起身来扑蝶。

上一次看到扑蝶的美好描写还是《红楼梦》里的宝钗。不过美好后面紧跟着少女的心机,她在滴翠亭听完红玉与坠儿不合乎礼的谈话,其实也没啥,就是红玉跟坠儿说贾芸帕子的事情,当然那个时代,丫头这么做肯定不行。宝钗第一反应是避嫌,可是避嫌就避嫌,偏要演自己跟林妹妹在捉迷藏,平白无故地嫁祸给林妹妹。

书里这么说,“犹未想完,只听‘咯吱’一声,宝钗便故意放重了脚步,笑说道:“颦儿,我看你往那里藏!’一面说,一面故意往前赶。”

“那亭内的红玉、坠儿刚一推窗,只听宝钗如此说着往前赶,两个人都唬怔了。宝钗反向他二人笑道:‘你们把林姑娘藏在那里了?’坠儿道:‘何曾见林姑娘了?’”

“宝钗道:‘我才在河边看着林姑娘在这里蹲着弄水儿的。我要悄悄的唬他一跳,还没有走到跟前,他倒看见我了,朝东一绕就不见了。别是藏在里头了。’一面说,一面故意进去寻了一寻,抽身就走。”

“口内说道:‘一定是又钻在山子洞里去了。遇见蛇,咬一口也罢了。’一面说,一面走,心中又好笑:这件事算遮过去了,不知他二人是怎样。”

我读这一段是觉得宝钗为了维护自己好人设,一方面把自己摘干净,一方面又不动声色电光火石之间就嫁祸给林妹妹,甚至还演上了。这体现了她的心机。另外,她想到的第一个人就是林妹妹,可见她对林妹妹内心有一些不易发觉的恨意。
另一处比较明显的就是金钏儿之死,她迎合王夫人说金钏儿,“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胡涂人,也不为可惜”。
所以我觉得宝钗固然好,固然大气,但这个好是有前提的,那就是不能影响自己,也不能僭越等级制度。
但这不能因此就说宝钗不好,人是很复杂的,她有非常多体恤别人,做事识大体的方面,不应该用一两个标签描述她。

悲剧人物既不能是“邪恶的”,也不能仅仅只是“厄运”的牺牲品。

我后来看了欧丽娟老师的解析,她是旗帜鲜明的喜欢宝钗,所以她有不同意见。她觉得借用林妹妹避嫌是因为,她跟林妹妹最好,这样说不会让人起疑惑。另外,王熙凤在鸳鸯事件里,也借林妹妹撒过谎,所以宝钗这样做也没啥,毕竟大家都知道林妹妹有个性,又是贾母心头爱。

我觉得倒不至于这么牵强,一两件事不会影响一个人的全貌,没必要全有全无。当然这也是曹公文笔的魅力,一个人物可以让人反复解析。

王梆在《贫穷的质感》里说,“然而我们就把这些人通通“标签化”,从现实里彻底删除吗?常识告诉我,当你面对的人变得真实、具体,像棱镜一样具有多面性时,任何一种标签都是粗暴的”。

正在加载,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