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weibo.com提供.
24-05-2 12:13发布于 山西 来自 iPhone 12 Pro Max已编辑
致青春的喘气

#人生的容错率其实高得超乎想象#实际上这里的高容错率是特指——中低程度的物质追求➠只要是没有战乱的国家,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还是可以保证基本的温饱,躺平活到七八十岁问题不大。

这就是江湖上最野的心法——只要我不想当科长,那我就是处长。

如果采用这种爱咋咋地直接躺平的心态,不攀比、学会脸皮增厚术、心态脱敏术、执念解脱大法等之后,那么宿主就彻底顿悟了,那人生容错率简直高到了天际。

————————————

然而,现实生活中则是——生老病死,处处都得考虑至亲的需求和感受,处处需要花银子。

父母想要四世同堂,没有几个子女能真正狠心拒绝。

父母生病,自己也生病,即便有医保,那自己也得有点应急的积蓄。

而最要命的其实是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攀比——马斯洛第三四五需求,逼着每个人不得不去装13,不得不去焦虑……

————————————

因此,如果不是孑然一身,或者心狠手辣到极致的人,是很难做到洒脱和坦然平躺的,不得不进行中高程度的精神物质追求。

而这种高段位的追求,那容错率可是真低了,就像《致青春》里的赵又廷,他从山里念书出来,每个阶段都是谨小慎微,不敢迈错一步,因为相对他的起跑线而言,山外的任何事物都是高段位的存在,他的身后没有任何人为他托底和撑腰,他的容错率无限接近于零。

多年后,他从美国留学立业归国,他才开始慢慢喘口气,才敢回忆当年青春里的遗憾,才想起来给自己的人生打补丁。

————————————

解脱的法,就在每个人内心深处。

我们每个人也都知道该怎么解脱和放下执念。

但是我们每个人舍不得血缘亲情,离不开人类族群攀比背后带来的安全感。

所以很难早早的做到放下执念。

高容错率的背后,其实是对灵魂的超高要求——让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放下对父母老师的依赖,去除对作业和学校章程的敬畏,相当于直接剥夺了我们小时候的生存本能,真的很残酷。

这是一个宇宙沙盒的游戏,每一关都充满了各种有舍有得的考试——想要高容错率,要么投胎技能拉满,含着金汤匙出生,余生游山玩水,心安理得的躺平;

要么就像王阳明那样超高灵魂的解脱,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掀桌子不玩这个游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