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weibo.com提供.
24-05-14 00:53发布于 河南
不要轻易和给你做服务的人交朋友

一个人在干一件事的时候只能有一种身份。如果身份错乱,界限不清后期则麻烦不断。

最近我换掉了去了三年的美容院,刚开始去的时候还挺好,关系处久了,她们开始模糊了服务和被服务对象的边界感,试图把你当成朋友。天越聊越多,手上的活越来越糊弄。

说话也越来越随心所欲,开始打探我家住哪,家庭收入之类的个人隐私。

还有其他怨种经历,比如跟理发师太熟后,剪头发越来越漫不经心,有次烫发时间居然定错了,我还不好意思发脾气。跟附近小吃店太熟,有几次明明有新的,居然把剩的卖给我[汗]

一开始是因为他们很热情,手法好/剪头发细致/做的东西好吃,建立信任感后,每次去都会直接找他们,也喜欢跟他们聊天。后面发现是这种越来越不被认真对待的情况,目前已经果断放弃这几家店了

我不需要在享受服务的地方交朋友,我只需要她们给我提供专业的服务

服务过程你不需要给我说什么,推销什么,我就想安安静静的休息和放松好。

如果是陌生的技师,他们很能掌握好这个分寸和尺度。但越是熟悉的技师,反而做不到。

和人相处,多使用陌生人框架。
你对别人表达出善意,素质高的人会接受你的好意,同样回报给你;素质低的人会认为你好欺负、好拿捏,反过来欺负你。

无论你去了多少次,一般来说就事论事就行。不需要额外打招呼和照顾对方的情绪。

换句话说,只要非私人关系,熟人框架基本上属于浪费情绪。

保护好隐私
出门在外和别人聊天,再聊得来都不要暴露出真实隐私。服务业打听你的隐私,一是为了判断你的消费力和粘性;二是为了套近乎,模糊服务和被服务对象的界限,以此降低服务成本和标准。

什么场合认识的就是什么关系。不要和太多人发生“深度链接”,除了核心圈(伴侣、子女、贵人、密友)需要你主动用心经营外,其他场所认识的人可以多,但蕞好“半熟”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