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weibo.com提供.
24-03-15 14:05发布于 上海 来自 iPhone 15 Pro Max
一条消息:《红毯先生》上映了。个人情感上我真挺希望这部片子卖座的。这个题材,这种情绪,放在国产电影系列里绝对是独一份儿的。着眼人间关系,且不回避阶级、性别身份意识,又直面当代媒介文化环境的,国产标签下面真找不到同类。
这个主题很容易拍出道德说教味,但《红毯先生》的讲述视角很平视。平视是宁浩一贯的视角,他曾是重新发明中国市井喜剧的那个人,擅长用细节琐碎来消解一切严肃。

我一直说有两个人对大陆喜剧发展有断代级别的影响。一个是王朔,他让市井语言浮出水面。另一个就是宁浩,他让市井人物获得了道德松绑。
在宁浩以前,市井小人物固然小,但仍需承担道德使命,得扮演一下朴素正义使者。宁浩不是,他的喜剧创新性就在于,他看市井人物并不“小”。《疯狂的石头》最后街头狂奔的黄渤,《疯狂的赛车》里“满嘴顺口溜你想考研啊”的悍匪,这些不是小人物,而是野心膨胀,私欲充盈的真市井人物,是你和我偏离正轨的版本。他们好笑是因为他们逼真。在宁浩之前,没人敢这么逼真地打开市井这一面:
尴尬的,不堪的,荒唐的,但总有点尊严要争取的,现实生活。

《红毯先生》貌似宁浩是自反其道。如气质上撇去“疯狂”系列路线,给定了一个严肃主题:沟通。故事上离开市井,设置了一个严肃场景:拍电影。角色又离开地表,设定一个严肃大人物:刘德华半真半演的香港明星——但看完你会发现,这依然是宁浩,通过一次倒叙他完成了他一贯的主题。以前是小人物并不小,《红毯先生》则说大人物也并不大。
人和人的差别那点滤镜,一个饭局,一次对话,一场幽会,一头猪的闯入,就击碎得一干二净。
宁浩可能不知道现在流行的“草台班子”说法,但《红毯先生》却印证了这股“思潮”。这部电影尽显了一切阶级,性别,社会角色的沟通淤堵事实,艺术和资本的,道德和欲望的,新语言和旧语言的,男人和女人的,人和猪的,人和不如猪的,最后无非向我们证明了当代生活——森严的世界表面之下是一方摇摇欲散的临时戏台。

但实际上宁浩从出道作品以来,就已经在这样看待世界了,只是那时是从那一头,贴地的那一头,现在这一头,飞升的这一头。两者差不多。这可能是一个创作者在今天最真实的情绪。
欢迎新用户

正在加载,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