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weibo.com提供.
24-05-16 03:58发布于 加拿大 来自 iPhone 13已编辑
偶然与朋友聊起讨好型人格,发觉有的讨好型是下意识凭直觉的,有的讨好型则是精确地计算过的。比如,某类作品你读了后觉得特别随性自然,有治愈人心的效果,但可能是作者精确地计算了别人情感的结果。不得不说,这份洞察人心并做出准确反应的能力特别厉害,虽然不见得让人喜欢。相对而言,女性似乎更容易养成讨好型人格,总担心别人不喜欢自己。

对照起来,我自己显然不属于讨好型人格。很多时候并不是没有觉察到别人喜欢听什么,但仍然选择表达内心真实的看法,明知人家不爱听还是要说,至多稍微调整一下语言的尖锐度。所以,于我而言,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曾经踌躇,是否要往外圆内方的方向努力。之所以踌躇,是因为清楚地意识到,角色扮演久了面具会变成自身人格的一部分,在外圆的同时丢掉内方,以致最后变成内外皆圆。

在绝大多数环境中,一个有锋芒的人注定不招多数人喜欢,因为有锋芒本身就容易被认为具有进攻性,不够随性自然人畜无害,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是努力讨取别人的喜欢,还是保持自己的锋芒,就需要做出选择。从中学时代开始,金庸小说里的主人公,我最欣赏与喜欢的人物一直就是令狐冲与杨过。这份欣赏与喜欢,并不是女性对心仪男性的喜欢,而是对想象中的个人理想形象的欣赏。

至于女性形象,金庸小说中没有哪个女性角色是我欣赏的。 因为都是相当传统的女性角色,包括《射雕英雄传》中的黄蓉。当然,即便在现今的时代,女性退居幕后,以家庭为主,无条件牺牲自我,仍是最被大众喜欢的女性形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现代社会对独立女性形象的倡导充满了叶公好龙的味道。

正在加载,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