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weibo.com提供.
#京彩文化青春绽放#【“京”彩文化,让青春精彩绽放】“真好看”“很有创意”“设计用心了”……
随着观众的声声赞誉,我们将视线聚焦到一款铜坐龙文创上。与以往常见的毛绒玩具、卡通摆件不同,这可是一款运用了我国传统榫卯结构和鲁班锁工艺的益智积木。
这款文创产品既保留了文物原汁原味的细节特色,又赋予了文物时代感和生命力,真正“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而它的设计者正是来自首都的高校师生。
这也仅仅是“‘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众多成果中的一处亮点。自2023年5月行动计划启动以来,在7个多月的时间里,共举办活动1000余场,覆盖首都高校20余万人,将文化资源“送进”首都高校,也让青春力量“注入”首都发展。
以文化人、立德树人,“京”彩文化助力首都高校人才培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行动计划积极探索文化育人的新方式,努力打造立德树人的“北京样板”。一方面,聚合优质文化资源,把优秀文化送进大学校园。邀请理论大家走上课堂,把文艺精品演出送进高校,用文化滋养学生心灵。另一方面,上好鲜活“大思政课”,让思政课堂浸润文化力量。挖掘首都文化资源中蕴含的历史遗存、人文精神和红色故事,组织学生走进首都新地标,感受中国式现代化的蓬勃生机,体察伟大信仰在京华大地的生动实践。
全力以赴、全情融入,青春力量汇聚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在北京高质量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首都高校人才是一股不容忽视的青春力量。一方面,丰硕成果带动产生文化效应。一批红色文化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一批学生原创文艺精品崭露头角,一批促进文化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金点子”不断涌现。另一方面,珍贵经验推动形成良性循环。学生深入参与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所见闻、所经历的好经验、好做法,也会深植心田,像蒲公英种子一样,和着毕业季的暖风播撒四方,在亲身实践中涵养文化情怀,在潜移默化中坚定文化自信。
2024年,行动计划再启新程,新视野、新形象、新伙伴,必将带来全新体验,收获丰硕成果。
再出发,聚焦更丰富的内容打造。行动计划进一步升级,打磨推出7项机制、25个项目、65项重点实践活动。既完整保留了去年备受好评的“信仰行”“红色行”“古都行”“文艺行”“志愿行”“园区行”六大机制,又创造性地增设“书香行”系列活动,组织引导高校学生参与体验非遗技艺、走进实体书店、对话文化名家、参与阅读共建和版权宣传创新。
再出发,呈现更多彩的项目设计。行动计划体现出更精心的内容设计、更精准的需求把握、更精细的指导说明。新添古籍修复、展览策划、广播电视节目拍摄等参与形式,让更多学生从“边上看”到“一起干”,从参观者、体验者变为参与者、建设者。深化“理”赞青春等经典项目,让学生在深度参与中感受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实践。创新推出《项目指南》,紧贴学生特点和高校所需,图文并茂地展示活动内容、基本流程、报名方式等要素。
再出发,覆盖更广泛的参与群体。行动计划搭建起“双向奔赴”的平台。宣传思想文化领域的参与单位再扩容——社科研究单位、各类文艺院团、百余家文博场馆、数十家文化产业园区摩拳擦掌,行动起来。参与的学生队伍再壮大——参与高校由去年首批的16所拓展至26所,实现理工类、文史类、艺术类等不同学科的均衡覆盖。
北京,文脉绵长,底蕴深厚;北京,青春勃发,生机无限。以青春之我,融入青春之北京,体会“京”彩文化之魅力,让青春精彩绽放!
文/王学博

正在加载,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