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weibo.com提供.

崔庆龙_

崔庆龙_

二级心理咨询师 微博新知博主 V+优质创作者 心理博主 头条文章作者
置顶一个人在哪方面的经验上没有得到过回应,或者说被强烈挫败过,对那种经验被补足的需要就会成为最高权重。

所谓理想化的需要,就是通过与一个理想客体的连接,来将自己也也体验成理想的部分。理想化客体不是为了追求完美,而是为了把你内心中将人视作庸俗的那些经验彻底的分隔开。

人无论如何也需要体 ​​​​...展开全文c
亲密关系里的模式是如何形成的
崔庆龙_

亲密关系里的模式是如何形成的

置顶我们的心理状态,永远取决于我们摄入了什么样的体验,人的内心就和电子一样,始终需要光子撞击并把自己激发到更高能级并释放能量,它让我们跃迁到更高轨道后又再次回归,这个过程所释放的能量就是我们的心理效能水平,是我们的创造力和生产力,而那个不断跃迁和回归的张力区间,就是一个人存在感和活力 ​​​​...展开全文c
克服拖延:过一种有反馈感的人生
崔庆龙_

克服拖延:过一种有反馈感的人生

性欲化(sexualization)是精神分析理论架构中非常常见的一个概念,它本身就衍生自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理论,只不过后继者慢慢地不再把性欲化视作是孩童的本能,而是健康需求(如依恋的需求、被镜映的需要、理想化的需要)受挫后的一种反应,更准确的说,它是试图抵消这些挫折的一种努力。

这是能在 ​​​​...展开全文c
不知道大家现在能否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我们很容易在一些文娱作品中看到一种压倒性差评的现象。我当然不是在说那种烂到根里不值一提的东西,我说指向的是那些优缺点都有,但却被差评完全覆盖的作品。

如今的社会已经变成了一个非常复杂的动力场,可以说今天的人们普遍携带着自己的历史情绪在看待一部作 ​​​​...展开全文c
检验哀悼结果的一个体验,就是当我们回忆起丧失对象以及有关联的东西时,不是完全的无感,也不是被淹没在悲伤中,而是从记忆中感受到应有的温存。就像是那些温暖的记忆和丧失的体验之间终于有了界限,那些存在过的美好记忆不再是丧失痛苦的唤起线索,而是一段存在于某个安全空间的,可以被缅怀的时光。 ​​​​
自体的晃动分为两种,一种是冲击性的,一种是持续性的。前者你可以把它想象成遭受了暴雨后的猛烈摇晃,但暴雨过去后就会慢慢复原,恢复干燥。而后者则是不间断的渗水,潮湿,它不会带给你那种瞬间崩溃的破碎,却又会在另一个层面不断消耗你的心理能量,让你持续处在一种脆弱、敏感、警觉的状态下,并体 ​​​​...展开全文c
只有当我们否认自己身上的某些部分时,他人的评价才构成致命的杀伤力。

当一个人会在外貌、身材、能力等方面不断苛求自己,同时也会在一些非常细小的事情上苛求别人,因为缺陷始终反映着那些令我们感到羞耻的经验,无论它在自己这里,还是在别人那里。

拖延并不是一个人什么都没做,而是那个无能和退 ​​​​...展开全文c
何谓真正接纳自己
崔庆龙_

何谓真正接纳自己

让抄吧,我就不信这些人能一直假装下去,对方籍籍无名抄了也白抄,对方若是有了名气伤害的是 ta 自己//@ziemtxgwy:抖上有人抄袭你的
有时候我非常不喜欢这个时代的一些特征,比如信息的碎片化,表达主观性时的叠甲,艺术和审美的降级,平庸商品的过度营销,过度内卷的生存方式,社群的分裂,人际关系的持续疏离和猜疑链的放大,人们进入了一种情感饥渴和精神荒漠的处境。

我们迫切需要填充,又害怕被非我的经验所玷污,我们用心理饥饿 ​​​​...展开全文c
有时候我们会用各种意义上的失败来维护自己的安全区,这样我们就可以无限次的后退,一次次来到自己的安全屋,在这里我们可以蜷缩,可以用物理和心理意义上的狭小空间作为遏制不安全感的方式。

对有的人来说,用心做好一件事,或尝试新的东西,就像是令人不安的一次冒险,就像是玩家拿着简陋的木剑和盾 ​​​​...展开全文c
前两天和人聊到有关旅行的一些事情,我说出了一个近乎不可能的诉求,那就是以较低的时间成本亲近纯粹的大自然,也就是那种非旅行景区的,较少被人涉足的自然环境。对方也有类似的追求,但ta比我有更多时间,ta可以用一个月的时间去一个很少有人踏足的地方,但这对我来说不太可能,而城市周边那种被人开 ​​​​...展开全文c
在和人谈及关于写作的一些经验时,我意识到写东西(表达而非论述意义上的),它其实是有经验层级的。有人说自己总是写不出来东西,这其实是预设了一种关于写作的理想状态,那就是我们应该有想要表达的对象,以及能够用精妙的语言去组织它。真实的情况是,我们可能想表达些什么,但无法用语言为它赋予形 ​​​​...展开全文c
有时候我非常不喜欢这个时代的一些特征,比如信息的碎片化,表达主观性时的叠甲,艺术和审美的降级,平庸商品的过度营销,过度内卷的生存方式,社群的分裂,人际关系的持续疏离和猜疑链的放大,人们进入了一种情感饥渴和精神荒漠的处境。

我们迫切需要填充,又害怕被非我的经验所玷污,我们用心理饥饿 ​​​​...展开全文c
我关注了接近100个YouTuber,但真正让我有“学习体验”的只有3个,虽然我很在乎知识的严谨性和专业性,但却从不关注那种大的官方机构号或者权威号,这类内容太过于四平八稳,缺少来自于创作者本人的独特调性。而这三个人似乎根本不是冲着数据和流量来的, 更新也非常佛系,但ta们又是那种各种意义上跳 ​​​​...展开全文c
不知道是我的错觉,还是GPT4退步了,至少在文本理解和阐释方面,GPT4(4o)几乎全面落后于Claude 3 opus,虽然GPT4给出的回答看起来更有“条理”,但更像是围绕着原文的扩写。

这里最大的困难,那就是要关联Stolorow和Bromberg的视角,Stolorow我只给出了“经验组织原则”这么一个关键词,Bromberg则 ​​​​...展开全文c
前面一条微博后,发现一些人对认知负荷理论感兴趣,我再分享另一个临时想到的例子来帮助大家理解。

记得以前读古文的时候,我遇到不止一个老师说,阅读古文最好是凭借自己去品,不要看白话文,也不要看别人的解释,只有自己领悟的才是最重要的。

这个办法不能说错,但倘若一个人连古文中的基本字词都 ​​​​...展开全文c
决定学习效率的最大前置条件是我们已经拥有的知识。这就像当我看到一个自己熟悉的心理学流派的新概念时,即便我第一次看到它,我对该流派已经掌握的知识也能让我快速领会它。

所有学习都是如此,提升自己的解码能力在一开始是很重要的,有一些知识相较于另一些知识是更重要的,尤其是那些有助于你掌握 ​​​​...展开全文c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