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weibo.com提供.

温儒敏

温儒敏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山东大学文科一级教授
置顶《温儒敏谈读书》(增订本)近日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在初版的基础上做了三分之一左右的增删,结合语文统编教材的使用,展现语文课程改革“读书为要”的理念。分三辑:“语文教学读书为本”,谈读书兴趣培养、方法掌握等;“网络时代的经典阅读”,围绕网络时代阅读现象展开分析讨论;“经典名作选读”, ​​​​...展开全文c
置顶这条微博视频己有64万点阅,可见家长老师的焦虑,他们关注孩子阅读的困境与难题:为何总強调要多读书?孩子不喜欢读经典,怎么办?为什么不能对孩子的阅读过多要求和干预?能让孩子自己选择流行读物吗?兴趣和专注力怎样培养?功课那么紧,作业做不完,哪有时间读书?让家长尽量陪伴孩子读书是否不现实 ​​​​...展开全文c
烟斗是王瑶先生的logo。转发徐晓村回忆王瑶导师的文章。很多有趣的细节,仿佛是《世说新语》中的人物。怀念老师。O回忆王瑶:一个只做自己的教授​​​​
回忆王瑶:一个只做自己的教授

回忆王瑶:一个只做自己的教授

“必记本”注:王瑶(1914年5月7日-1989年12月13日),山西平遥人,学者、文学史家、教育家,北大中文系...
严家炎先生是杰出的文学史家和评论家,是我的老师。先生年届九旬,近时北京的中国现代文学馆举办“严家炎先生学术展”,我在启幕式上有个发言,回顾我师从严老师的某些往事,论及先生清正闳放的学术境界。该文刋载于《文艺争鸣》杂志今年第三期。转发于此。O温儒敏丨严家炎:清正闳放的学术境界​​​​
温儒敏丨严家炎:清正闳放的学术境界

温儒敏丨严家炎:清正闳放的学术境界

前年在《严家炎全集》出版座谈会上,我有一个发言,当时严老师提前退席,未能听到我的发言。后来我把发言整理成文章。这...
喜获贾平凹先生赐赠新作《秦岭记》与《河山传》。内容见封底。(图二三)。《秦岭记》首印十万。期待拜读。 ​​​​
童年可不只是为成年做准备的,而是人生中相对独立的短暂时段,稍纵即逝,有不可重复之美。“内卷”严重,社会焦虑,无奈!还是尽可能让保护童年之乐,争取培养正常孩子!转发一篇旧文,原应人民日报之约而写,后发中国教育报。O青少年阅读大家谈| 温儒敏:在童年播下阅读的...​​​​
“听说读写”哪一样最重要? 为何中考高考的阅读题占那么大比重?为何语文考试及格容易高分难?为何语文课这么难教?让语文这门主科给其他科“让路”合适吗?课改与新教材是如何突显“读书为要”的?需要安排孩子分级阅读吗?怎样做好“和大人一起读”?“整本书阅读”和中高考有关系吗?是什么败坏了孩 ​​​​...展开全文c
《温儒敏谈读书》(增订本)出版!

《温儒敏谈读书》(增订本)出版!

近日,备受中小学语文教师读者喜爱的《温儒敏谈读书》推出了增订本。《温儒敏谈读书》(增订本)在初版基础上增删修订,...
高考在即,家长应当如何做孩子大考前心理调整的压舱石?这里转发深圳南山中学特级教师唐建新的一篇文章:
家长是孩子从小到大的庇护神,尽管孩子从初中开始就产生了严重的逆反心理,但是,最重要的时间节点上仍然希望得到家长的关爱。这时候的关爱,就是稳定孩子的情绪,千万不要出现甚至加重焦虑的 ​​​​...展开全文c
转发《近代学术》公众号一文,称新出版某些影印的近代文献,目的是保存史料,发行量小,主要供研究用,可是竟遭多处挖空、删改。学者痛批出版社和相关审查是“有权任性”,或神经过敏。O影印近代文献竟遭多处挖空、删改,学者痛批出...​​​​
影印近代文献竟遭多处挖空、删改,学者痛批出版社“有权任性”

影印近代文献竟遭多处挖空、删改,学者痛批出版社“有权任性”

近日,有读者向《近代学术》反映,由朝华出版社2019年1月出版、全套120册、定价108000元的《中国近代各地...
5月24日 23:04来自 百度App已编辑
前一段有人攻击我把《红楼梦》指定为高中读物,是罪莫大焉。这未免太“抬举”我了。我深知此类为文者之用心,根本不想理睬,不在同一个“频道”嘛!今又有人转来《与“文学私秘”商榷:温儒敏把《红楼梦》纳入中学教材,功莫大焉》一文,那也是一年前的旧闻了,今才读到。此文写得认真,谢谢这位作者, ​​​​...展开全文c
别靠“标题党”忽悠人!
网上见《为什么鲁迅的文章会陆续退出语文教材》一文,对于鲁迅作为精神界之战士的评论无疑是正确的,但其标题指鲁迅作品陆续退出语文教材,毫无根据,耸人听闻,是典型的“标题党”行为。该文到处转载,居然有五六十万点阅!
事实真相是,鲁迅并没有陆续退出教材, ​​​​...展开全文c
日前,线上参加陕西商洛学院举办的贾平凹创作国际研讨会。我在发言中回顾了《废都》评价的争议,强调从整体上理解把握贾平凹系列小说三方面特色,一是展现“时代病”与“众生相”,二是人性剖析,三是生活习俗展现。并借恩格斯评论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的观点与方法透了视贾氏小说。小视频字幕标示我的 ​​​​...展开全文c
日前,线上参加川大与鲁迅学会举办們语文课中鲁迅作品的“同课异构”,并做视频发言,对如何把握三篇课文的教学要点,如何“深文浅教”,提出一些建议。三篇课文即《好的故事》《阿长与山海经》与《祝福》。连续点开如下小视频,注意回放到开头。 ​​​​
5月16日 10:08来自 微博分享已编辑
网传秋季学期使用新教材会有大变革,要实施“大语文”,都是吓人的不实传闻(有的还假借我名义编造)。等教材正式出版,就知道那不过是蹭流量制造焦虑罢了。教材是按新课标编写的,修订不会有大的改动。正确理解新课标,踏实教好书,才是关键。这里再转发一年多前,本人的一个视频讲话。其中提出用“以 ​​​​...展开全文c
当下年轻人是怎样理解鲁迅的?他们称鲁迅为“宝藏男孩”、“斜扛中年”、“梗王”、“嘴替”,挺有意思的,有些词我还第一次听说。他们还认为,走进鲁迅,要取下假面,大胆地看取人生。不要变成一个保守、驯服、崇拜权力、贬抑弱者的“看客”,不要沦为一个头脑机械、思路狭隘的“新愚民”,不要盲目崇 ​​​​...展开全文c
硬伤!向读者道歉!
去年我写了一篇随笔《九十沧桑乐黛云》(载《中华读书报》2023年11月8日,《新华文摘》2024年第三期转载),评赞著名学者乐黛云先生的为人为文。其中出现一个硬伤,自己居然不觉察,直到今天看到裴伟先生撰文《刘半农给鲁迅写挽联?》(载《书屋》2024年5期 ​​​​...展开全文c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