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weibo.com提供.
绅探 鬓影衣香 幻境之真 裁缝铺里的细节与故事
GENTAImiaos2019-05-02 投诉
阅读数:25814

​​

转载自李笋丁 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review/10139016?dt_dapp=1

《绅探》的背景设置在真实存在过的上海法租界,但人物、具体时间、历史事件都有重构组合,更像是一个平行虚拟世界,以真实的元素搭建出的精致幻境。看到很多精美的细节,颇为惊喜。昨天更新的第三案里,裁缝铺场景出镜时间不长,但细节饱满。首先美术组搭建了出了一条旗袍街,场景非常还原,尤其是店铺的象形招牌幌子,令人惊喜。



《绅探》中的旗袍街



嘉德裁缝铺的象形幌子,做成女服状



晚清的店铺招幌


上海女人的旗袍,是时代造就的经典。旗袍的起源,一般认为与清代满族女装有关,受西式服装影

响不断改良。



清末女子旗服 中国丝绸博物馆藏



20年代广告画中身着倒大袖旗袍的女子




20年代的倒大袖旗袍



1926年,上海流行杂志《紫罗兰》出版“旗袍”特刊,周瘦鹃在《我不反对旗袍》一文中描述道:“上海妇女无论老的少的幼的,差不多十人中有七八人穿旗袍,秋风刚起,已有人穿夹旗袍。……少数时

髦的妇女,甚至夏天也有纱罗制的单旗袍的,那似

乎不足为训了。”足见旗袍之流行。




1934年的阮玲玉倩影,这本杂志在《绅探》中也有出镜



宋美龄终身青睐旗袍



兴记书庄年历广告 1920至1930年代 香港历史博物馆藏

《绅探》背景设置在20世纪30年代,也正是是旗袍发展的黄金时期,改良旗袍成了这一时期旗袍的主流。尤其是随着欧美进口的蕾丝、羽纱、哔叽等纺织面料大量涌入,使旗袍获得了更丰富的表现素材。《良友》画报第150期“旗袍的旋律”中对于1932年度旗袍的描述是:“整个旗袍的四周,这一年都加上了花边。花边运动盛行”。这一时期的旗袍广泛

流行在衣领、襟缘下摆、开衩边及袖边加饰各种蕾

丝、缎质等花边。




《绅探》中嘉德裁缝铺的旗袍面料




《绅探》中嘉德裁缝铺制作的旗袍花边




30年代镶边旗袍 中国丝绸博物馆藏





30年代镶边旗袍 中国丝绸博物馆藏




《绅探》中嘉德裁缝铺悬挂的花边



《绅探》中嘉德裁缝铺存放的面料




30年代旗袍面料及蕾丝镶边



最初上海流行短旗袍,下摆稍过膝盖,但自1932年又开始不断加长。因当时流行西式皮鞋,原本以下摆线提高为时尚的旗袍,为增加高跟鞋的美感而加长了下摆,更显颀长婀娜。1934年前后,旗袍的长度已能盖住脚面,俗称“扫地旗袍”,多为高领,即使在夏天也决不“妥协”。而随着袍身的加长,开衩也就越来越高,1934年前后旗袍的开衩几乎与臀部

平行了。这些特征也大致与剧中的旗袍样式相符合。




《绅探》中汪苏苏的旗袍




30年代流行的双襟旗袍




30年代初的改良短袖旗袍 中国丝绸博物馆藏




1934年 《八大女星写真集》阮玲玉穿着当时最时髦

的高衩旗袍



1934年 源和洋行年历广告画 香港历史博物馆藏


1929年,国民政府颁布《民国服制条例》,正式将旗袍定为国服,即国民礼服。女子礼服有两款,一款是蓝上衣加黑裙,另一款是长身旗袍。旗袍须“齐领、前襟右掩,长至膝与踝中点,与裤下端齐,袖长至肘与手脉中点,色蓝,纽扣六”。一直到20世纪40年代末,旗袍成为中国妇女最重要的日常服饰,堪称女子“官服”,并影响到香港、东南亚乃至整个华人世界。




1935年 阮玲玉《新女性》新女性中的长旗袍扮相,这部电影在《绅探》第一案中出有出场




30年代的扫地旗袍



香港女郎的旗袍




香港旗袍文化



《花样年华》中张曼玉的经典旗袍扮相




张大千于1949年手绘的“菡萏真丝旗袍”

海派旗袍工艺精细复杂,2009年,“海派旗袍制作技艺”入选上海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上海“龙凤旗袍手工制作技艺”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上海正式将6月6日确定为“海派旗袍日”。一件高档旗袍,必须度身定制,量体裁衣,时装数据一般只有胸围、腰围、衣长等5、6组数据,而旗袍制作的数据一般有18到20个,

遇到特殊体型,可能要量30多个,单单在脖子部位,就要精细到量颈围、颈根围、领高等5组数据。



《绅探》中嘉德裁缝铺的成衣单据,有精细的尺寸信息



香港收藏的成衣店单据

旗袍的装饰方法有镶、滚、嵌、盘、绣、贴等,仅仅纽扣的花样就多达数百种。这些美轮美奂的扣,为旗袍增色许多。



《绅探》中嘉德裁缝铺收纳盘扣的盒子



《绅探》服装组制作的盘扣,来源见水印



《绅探》服装组制作的旗袍



《绅探》服装组制作的旗袍



杭州利民中式服装厂制作的花式盘扣



30年代旗袍盘扣



30年代旗袍盘扣



30年代旗袍领部细节


《绅探》里的嘉德裁缝铺,是一个虚构的幻境,但这些细节,却精致而真实。而这一案的主题人物,也正如裁缝手下的绮罗华服,美丽而脆弱。在回忆中出现的俏丽少女,虽芳华一瞬,精致的造型也令人印象深刻。



《绅探》第三案中的主要人物



《绅探》回忆镜头中的少女



少女旗袍细节



民国时期皮草与旗袍的搭配



最后以阮玲玉女士倩影作为结束,谢谢观赏

参考文献:

薛雁主编. 华装风姿 中国百年旗袍[M]. 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 2012.

张爱华主编. 龙凤旗袍手工制作技艺[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4.

长衫旗袍里的民国[M].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14.

孙宜学等著,中华文化之旅,同济大学出版社,2016.

部分图片来自雅昌艺术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