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weibo.com提供.
肺系生命、刻不容缓,这个中成药可改善慢阻肺患者咳嗽、呼吸困难程度
阅读数:2268

​​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11月第三周的周三定为世界慢阻肺日,宗旨是帮助人们提高对慢阻肺的认识,改善慢阻肺诊断不足和治疗不力的现状。今年11月15日是第22个世界慢阻肺日,今年的主题为“肺系生命、刻不容缓”。旨在强调早期肺部健康、早期诊断

和早期干预的重要性。保持肺部健康是生命健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现在比以往都更要尽快采取行动。

横版药瓶

慢阻肺,全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最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是导致死亡的重要病因,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慢阻肺已成为全球第三大死因,我国在全球死亡率的占比中达到了1/3,我国慢阻肺人群已经达到了1个亿,40岁以上,每8个人就有一个慢阻肺,但知晓率却不足10%。

 

慢阻肺容易在寒冷的季节急性发作。秋冬季节气候寒冷,加之气候干燥及雾霾等影响,慢阻肺急性发作患者数量会出现明显增加。在天气变冷,空气质量差,PM2.5升高,感冒、流感流行时,慢阻肺人群可以戴口罩出门,平时尽量少抽烟,另外坚持服用药物也很重要,有助于减少慢阻肺的急性加重,否则一旦病情加重,会对肺部巨大不可逆的伤害。

 

慢阻肺从发病到有明显症状一般要经过5~10年,主要症状是慢性咳嗽、咳痰和呼吸困难。早期慢阻肺患者可以没有明显症状,随病情进展日益显著,活动后呼吸困难是慢阻肺的“标志性症状”。不仅如此,严重的慢阻肺还会引起其他疾病,比如肺心病、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病、心律不齐、呼吸衰竭等。

 

慢性阻塞性肺病全球倡议(GOLD2020)提出稳定期治疗的目标,一是进行临床症状的评估,通过减轻症状、提高运动耐力,从而改善健康状况;二是重视对未来疾病风险的评估,通过降低疾病风险,减缓慢阻肺的进展、预防和减少反复的急性加重,降低病死率。因此,加强慢阻肺稳定期的干预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并应当成为慢阻肺防治的重点。

 

本着“循证为举,共识为主,经验为鉴”的原则,在现有最佳证据的基础上,充分结合专家经验以及患者偏好,中国中医科学院专家编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医临床实践指南》归纳整理8个临床问题,其中包括“中医药治疗是否可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呼吸困难程度”、“中医药是否可减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急性加重次数”等。

 

止喘灵口服液获指南推荐

 

在“中医药治疗是否可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呼吸困难程度?”这个问题中,指南推荐“慢阻肺兼有风邪犯肺者,予止喘灵口服液治疗可改善患者咳嗽、咽痒、气急等症状”

止喘灵效果图2

止喘灵口服液,处方系北京宣武医院临床应用二十多年的经验方,具有止咳、平喘、祛痰的功效。君药麻黄、臣药杏仁、佐药洋金花和连翘,源自两份传承千年的经典名方:一为“医圣”张仲景《和剂局方》中的“三拗汤”;二为丹道医家张觉人《外科十三方考》中的“立止哮喘烟”。凭借扎实的临床疗效与循证结果,止喘灵口服液先后入选《中医儿科学》、《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中医临床实践指南》、《中成药治疗成人支气管哮喘指南》等多项诊疗指南和共识。

指南中指出,慢阻肺的特征性症状是慢性和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咳嗽和咳痰,慢性咳嗽和咳痰常先于气流受限多年而存在,然而有些患者也可以无慢性咳嗽和咳痰的症状。因此,建议临床医师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合理制订或调整用药方案,参考指南所列证候及治法方药进行治疗。

 

慢阻肺患者在早期没有明显的症状时,通过肺功能检查可以早发现、早治疗。目前,我国在不断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肺功能检查的能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逐步具备肺功能筛查能力。二级及以上医院开展肺功能检查并进行慢阻肺诊断。

 

以慢阻肺为重点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工作已纳入国家战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虽然慢阻肺不能治愈,但我们可以通过疾病的自我管理有效实现控制症状、预防急性加重、延缓疾病进展和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

发布于 北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