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强调“努力”,可能会让你“一事无成”

微博 2022年08月20日

      什么都做不成,是因为你太在意“刻苦努力”

​​

      ​网上那些200斤胖子减肥成100斤标准身材的励志案例,虽然看完后激动人心,但却没办法让我们也能把身上的肉减掉3斤……

      看别人能够工作下班回家带娃,哄娃睡觉再开始学习,想想这样的人生就很励志呀!模仿一段时间又发现:方法照做也坚持不下去……

      结论:我就不是那类人……

      她们究竟是哪类人?

      我们和她们之间的差异在哪里?

      人是同样构造的人,生活工作也是大同小异的流程,差异其实就在于:我们看似励志的自律过程,隐藏着一种“我以为”“应该是”的理解。

      自律是痛苦的,需要努力克服困难才能实现的。

      从小到大,有多少诸如“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是刻入我们骨子里,对学习努力的印象?

      而恰恰相反的是:真正自律成瘾的人,是因为他们享受这个过程带来的快感,远远大于我们看到的痛苦努力,才能让他们坚持下去内化成自身的本能行为。

      人的本能都是一样的呀!都是抗拒痛苦,讨厌束缚,排斥困难的。

      那些健身教练,如果不是在健身这件事情上尝到了甜头,他们一身完美的肌肉线条能出来?

      马云如果没有在创业的时候享受其中,他能坚持到阿里巴巴问世?

      所以当你想要踏出舒适圈,去培养一个新的技能,塑造一个新的自我时,你千万别先找出困难在哪里,然后给自己疯狂暗示要付出什么样的努力来克服它们。

      要知道:所有带着“不愉悦”属性的说辞,都是反人性的,别说坚持下去,连开始都会难度巨大。

      你回忆一下,每个新的念头和想法,最终没有实践下来,是因为你不知道它有多难吗?恰恰是因为它所有的困难你都知道,而且很可能在它没有真正出现之前,你就打退堂鼓了,因为你的心理已经被困难打败,完全没有机会让自己真正尝试用行动去战胜它了。

      我们要做的是,找到目标实现过程中能顺应人性的事情:好玩、有趣、快乐、简单轻松……但这些能成事吗?

      单靠这些感受确实不能成事,但是能帮助我们充满动力地开始去做这件事,能帮我们把“万事开头难”这定义给去掉。

      只有顺势而为,所以才能快速破圈。

      我们要做的是找到实现目标能产生这些愉悦感受的动力,找不到就去创造它。然后通过这个动力来带动自己上瘾地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