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weibo.com提供.
接受现实还是改变现实?
崔庆龙_05-07 13:28 已编辑投诉编辑记录
阅读数:32万+

​​ 

你是否想过“认命”这件事?置换到心理学的语境中,这其实是一个关于接受现实和改变现实的话题。我们可以说,一个人在生命中的大部分驱动力,都源自于对当下现实的不满,这是一种负向驱动,而正向驱动则是对另一种更理想的现实的追求。在这个语境下,我们要么是把外部现实改造成接近自己心理现实的样子,要么是变更内在现实去匹配外部世界。

 

心理学经常强调接受现实(accepting reality),所谓接受现实,就是修正我们内在世界和外部现实之间过于不一致的部分。比如一个人内心渴望财务自由,希望有充分的经济和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现实是ta必须要996,ta的财务状况可能经受不起任何变故或冲击。再比如一个人想要在婚姻中获得爱与支持,而现实是ta和自己的伴侣几乎没有任何情感共鸣,彼此相顾生厌。当现实和期望有了落差时,人就会痛苦,而这种落差越大,痛苦的程度就越强烈。为了让这种痛苦变得可以忍受,人开始学会接受现实,只要我们的心理现实和外部现实是接近的,我们就不会被那种求而不得的痛苦所折磨。

 

这是人类克服苦难经验时最本能的技巧,这个世界的不如意之事太多了,因为客观世界是无常的,不受人意志所支配的,灾难和不幸有可能以任何形式降临在任何一个人身上,倘若没有这样的自适应机制,人就会因为主客观世界间巨大的分裂性而崩溃,或瓦解在预期被剧烈颠覆的那一刻,那样人就活不下去。所以说接受现实是人类心灵中的一套适应机制,它是人类维护最低程度的心理健康所付出的努力。

 

但适应终归是有代价的,它本质上是一种妥协,让这个机制在恰当的水平运行可以维护我们的心理健康,它让我们具备应对现实不如意的心理韧性。但什么样的妥协程度才是健康的呢?那就是在没有损伤一个人的自主性和变革潜力的情况下。简单来说:一个人改变了能够改变的,接受了不能改变的,这是一种理想的均衡,但前提是知晓两者的边界。

 

但现实情况往往不是如此,有的人从来没有想过改变,一直在退缩,退缩到离现实很远的地方。而有的人从来没有想过接受,一直在追逐超越现实的梦幻泡影,一次次品尝破碎。

 

想起我曾经和某人交谈中的一幕,当我告知对方:“为什么你选择了一种和你的能力完全不相符的生活?”

 

你可以把它理解成一个10级的人在过着1级的生活,ta有那个能力,也有那个选择的机会,但ta却习惯于呆在那个降级的生活框架里。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曾以这样的视角审视过自己的生活,至少在我向对方提出那个疑惑时,我只是有点想不通,这是一种旁观者才会有的诧异。

 

也就是那句再平常不过的问话,在后来的日子里给对方造成了持续的扰动,那竟然是ta从来没有想过的一个问题。多么不可思议啊,一个旁观者感觉到BUG一样的存在,但是在当事人那里却像是一个从来不需要考虑的问题那般。但人就是这样,我们习惯于自洽,习惯于消除不确定性,习惯于消除变量,当我们内心世界里有太多伤口的时候,我们首先考虑的是如何获得对于自己生活中一切的高度掌控,在那时,人对于安全感的需要会压倒一切对于变革和追求的需要。

 

在那种处境下,有可能带来改变的事情反而会成为我们仅有秩序感的威胁。而在那种秩序的诱惑下,我们会害怕新的东西,包括新的关系,新的生活,新的对未知的尝试。这就是复杂性心理学中所说的“吸引子”(attractor),它代表着一种被自己无意识的生活习惯建构起来的稳态,它会把我们的生活收敛在一种僵化的确定性中。

 

在这种确定性中,一个人在十年前和十年后可能不会有任何变化,甚至可能会因为自己生理上的衰老,精神上的虚弱而渐渐退化成更加保守的状态,会过上一种无聊厌倦但不会有任何冒险的生活。那时候的生命体验似乎就剩下仅仅只是为了活着,而一旦生命的存在降级成这种形态,那我们对生命的痛苦会更加难以耐受。

 

我们都听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为了自己渴望的生活,能够承受所有痛苦。”因为意义和活力本身就有着对痛苦的巨大免伤效果,当失去这份经验时,生命就成了一种需要极力维持的脆弱。如何维持呢?就是不让任何新的事情发生。让生活中所有可能出现的事情,都发生在自己的预期之内。

 

就拿亲密关系来讲,有的人无论承受多少次伤害,可能都会选择同一类型的人,可能都会因为同一个理由再度踏入危险的关系里。人肯定都是想要追求安全和幸福的,我们想要让自己过得好一点的动机从来不曾变更过。但我们也会在心底深处始终忠于一些东西,我们会顺从所有带来熟悉感和确定感的事物,人是很难跳出“模式”这个东西的,这就像一个程序无法违背自己的编译环境去构建自己的规则一样,我们的行动所顺应的东西,大概率就是我们已经无比“知晓”的规则。

 ​​​​

成为V+会员,阅读全部专属内容

还有75%的精彩内容,成为Ta的V+会员可继续阅读

推荐阅读

快速开通微博你可以查看更多内容,还可以评论、转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