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男女差异的角度解读低结婚率

微博

      本文纯粹从男女差异和客观现状的角度解读当前异常的低结婚率的原因

      ​​蚂蚁哥从男女差异角度解读当前低结婚率:

      一、男女喜好的本质区别
      男人对年轻美女的喜欢是基因本能,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不管多大年纪的男人,男人对于年轻美女的喜欢都是改变不了的。但是即使如此,男人因为没钱、自身魅力不够大、理性的约束、道德的压力,会或多或少掩饰自己对年轻美女的喜欢(比如跟老婆说你全世界最好看)。

      女人对自由、浪漫、丰富生活的喜欢是本能(尤其是年轻女人),这喜欢的程度远大于男人对美女的喜欢程度(这一点很多男人至今都不明白)。年轻小情侣约会,很多时候,男人的一切前期铺垫都是在为了最后一击全垒打做准备,男人并不享受这期间逛街、逛商场、看电影、吃饭、玩户外室内游戏等等的乐趣,这一切不过是为了实现最终的全垒打,而女人是会享受这一过程的,全垒打不过是这一过程的附属品。即使男人脑子里想着全垒打,男人因为打游戏、钓鱼等等可以让自己专注的事情,可能会阶段性忽略对年轻美女的喜欢。但是女人对自由、浪漫、丰富生活的追求,几乎是无时不刻的,是无法克制的,是不受道德约束的(反而受道德鼓励)。

      这两者从基因上看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基因的本能,只不过男人对年轻美女的喜欢被解读为兽性,女人对自由、浪漫、丰富生活的喜欢,被解读为灵魂的升华。男女从各自性别角度理解的优秀是不同的,男人认为首先这个女生要长得至少不难看(男人审美要求是低于女人审美要求的,比如男人认为这个女人比70%的女人好看,这个女人就是美女;但是女人可能认为这个男人比90%的男人好看,这个男人才是帅哥)、年轻(即使显年轻,也会比真实年龄上的年轻打折扣),然后才能考虑女人的其他价值;而女人眼里的优秀男人,是能够给自己带来自由、浪漫、丰富生活的体验的,有钱是这一切的基础,但是有钱的男人也不一定喜欢这些,有钱的男人并不代表具备自由、浪漫、丰富生活的属性。所以一个年薪百万的懂浪漫的男人,在女人眼里,魅力是远大于年薪千万的猥琐男的。在女人眼里,阅健旅是自由、浪漫、丰富生活的部分代表,是加分项,而男人认为,自己有钱才是加分项,女人认为的加分项,只要是个地球人都能做到,是扣分项。男女的基因差异是无法调和的,而婚姻,又是需要将这差异调和、妥协、让步,所以当婚姻的好处大于坏处,才能实现调和,否则,结婚率下降是必然趋势。

      二、男女的物质阶段和生活追求阶段
      大概20年前,中国人陆续开始进入物质2.0阶段。在物质1.0阶段,人们追求的是能吃饱、有衣服穿;在物质2.0阶段,人们追求的是有东西可以用,别人有手机,我也要有手机,虽然可能是低端手机,大多数人有的、或者有的功能,我也要有。别人有小汽车,我要有小电驴。但是3.0阶段就不一样了,别人有小汽车,我不仅要有小汽车,我还要看底盘调教、避震效果、汽车的外观、座椅舒适度、驾驶感、内饰。别人听音乐,我不仅要听音乐,我还要听无损音乐;别人旅游,我不仅要旅游,我还要追求极致的体验,我要去跳伞,我要去大峡谷探险,我要去北极看极光。

      现在部分大城市女性的物质需求已经在从2.0向3.0迈进,大城市每天呈现的丰富的生活度,会激发她们对3.0生活的追求。她们向往的生活状态,就是能给她们提供物质3.0阶段生活的男人步入婚姻。但是,她们的物质基础,还停留在2.0阶段,甚至还处于1.0-2.0之间。为什么会造成这种错配呢?因为女人的本能会追求自由、浪漫、丰富的生活,有一个突破自己物质基础的天然趋势(下文说的供养者文化会强化这一趋势)。女人是天生的乐观者,所以她们更喜欢追求当下活得精彩。

      而男人的物质追求,往往是低于物质基础的,比如一个年薪几十万的男人,他在事业上应该算是挺成功的了,但是他可能过得不像是个事业成功的人,他的物质基础已经是2.0-3.0之间了,物质上领先绝大多数人了,但是他在物质追求上,可能还停留在1.0-2.0之间,买衣服能穿就行,买车能开就行,不愿意为爱好花钱,更多的时候是想着买盗版。男人是天生的悲观者,会递延消费,以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在中国福利几乎为O的背景下,这一特性被加强了,手停口停,失业金领不了几个月(金额也低得怕人),35岁可能会被优化,男人生活在极端没有安全感的环境中。

      物质追求的差异,也决定了男人觉得女人拜金、败家(物质追求大于物质基础),而女人看不上同级别收入的男人,因为在他们身上看到的物质生活太低(看着就太屌丝、生活无趣)。

      三、彩礼文化和供养者文化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男人出力挣钱养家,女人做家务是天经地义的事。男女搭配的效果是实现了1+1>2的,很多男人说自己养家不容易,可是你得想想以前的女人做家务是多么的不容易!以前没有现在这么多家电,洗衣服、烧火做饭,是需要非常大的耐心和劳动量的,一般的男人真干不了!而生活来源主要靠体力活,男人干重苦力活,女人也干不了。双方是互补的关系。

      彩礼文化中,女人是男人的附属品,男人是经济供养者。父母把养了这么多年的女儿嫁给你了,就是把女儿卖给你了,要给你家生孩子、干家务、照顾你全家人,我要点钱怎么了?女人从小在这种文化下长大,也会觉得这是天经地义的事。男人也这么认为,我花了彩礼娶你,以后你就要照顾我、给我做家务。女人从小看到自己母亲在家做家务,自己结婚的时候怎么可能不要彩礼?如果不要彩礼,男人会做家务么?也不会,因为男人在这种文化下成长,也会觉得女人做家务是天经地义,你不要彩礼是你的事情,我婚后的权力我照样要拥有。这些都是封建时期的残留,男人在婚前付了彩礼,婚后要拼命压榨老婆,以享受服务,要把本钱“赚回来”。中国目前大多数地方还是这种文化。婚前女性强势,要钱、要哄、可以作闹,男人得低三下四,结婚后地位逆转,虽然嘴上很多男人说自己老婆是领导、老婆经常给自己出“送命题”,但是在家庭中的地位,男人还是高于女人的,女人在厨房忙碌、在家里拖地是常态,男人拉屎、玩手机是常态。部分大城市文化中,男女性别差异在缩小,比如上海男人做家务比例全国最高,上海多数地区是没有彩礼的,也没说房子要加名字,因为女儿不是附属品,女儿结婚,是因为自己的幸福,而不是因为要卖钱了。女儿嫁人了,不代表就是外人了,而是双方父母共同出资让子女过得更好一点(男女同时啃老)。扶弟魔现象,是彩礼文化的必然(只是程度的多少而已),女儿是附属品,从女儿那里搞钱养弟弟,弟弟是自家人,女儿又不是自家人,从外人那里搞钱,肯定是划算的。只不过扶弟魔文化,弟弟赚了,女人和老公都惨了。

      现在之所以彩礼文化有争议,是因为女人挣钱能力起来了,靠男人养家不合适了,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普通男人的工资大概只比女人高10%都不到(可能只有5%左右),差距在上层和底层,比如公司领导大多数是男人,底层干苦力的也是男人多,男人干苦力比女人厉害(男人送外卖送快递比女人跑得快)。所以在大城市底层、经济没有那么发达的地区,彩礼文化依然是比较盛行的。男女工资差异的缩小,让女人不满,因为男人变得“不优秀了”,居然跟自己挣钱差不多了!另一方面,男人也不满,因为做家务变得不难了,洗碗机、洗衣机、扫地机器人的普及,部分女人不会做饭,部分男人学会了做饭,除了生孩子,男人在做家务上能力迅速赶上女人,会对女人“做家务价值”提出质疑。而女人也会放大最后的技术壁垒”生孩子“的价值,来向男人宣告价值,当然,在女少男多的今天,生育价值在小城市的威力确实非常大。在部分大城市,供养者文化在消退,女儿也是自己人,性别差异减弱,男女一起养家,男人也会做家务,男人给女人提供自由、浪漫、丰富的生活,女人不再认为男人养家是天经地义,但是,这也只是部分城市的部分地区的部分人群,大多数还是供养者文化。

      四、为什么同样的工资,男人是屌丝,女人很优秀?
      因为供养者文化的存在,男人养家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而且很多男女都这么认为,只有在面对超过想象的大笔财产的时候才不大会这么认为(比如京沪的房产),在其他大多数时候,男人养家的文化是天经地义的,所以男人一毕业,就会想着赶紧存钱,存钱要买房、付彩礼,而女人没有养家的文化支持,女人的工资,仅仅支付家里的零用钱,就够了。在这种文化背景下,月薪6000的男人,买不起车,买不起房,会被认为是屌丝。月薪6000的女人,付家庭的零花钱绰绰有余,这当然是优秀女人了!

      很多男人说女人双标,自己月薪几千就是优秀女人,男人月薪两万就叫”怎么才两万?“本质上还是供养者文化导致。持有这种观点的女人是有强烈的供养者文化背景的,而供养者文化,又是我国的主流婚恋文化(即使是没有收入的大学生谈恋爱,男生花钱也是天经地义的事)。这种双标,自然就不足为奇了。在大城市,相比房价而言,个人的收入低得吓人,加上受高等教育人群的庞大数量,不少男女恋爱是稍微摆脱了供养者文化的。蚂蚁哥的女同事们就不会对男领导说:”我年薪50万,我真的好优秀哦,你年薪才100万,你真的好垃圾哦!“但是如果是搬砖的话,一个女人对男人说:”我一天搬2000块砖,我好优秀哦!你一天才搬2000块砖,你好垃圾哦!”就合理太多了。大多数女人的思维文化依然是供养者文化,大多数男人的思维文化也是供养者文化,觉得自己收入跟女人差不多是一种耻辱,会十分自卑,然而,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人类在摆脱高强度体力劳动之后,男女收入差距是缩小的。而大多数男人在这一现实面前依然陷入了这一思维框架中,会感到深深的无力。

      五、婚姻的形成
      本篇不讨论孩子对婚姻的影响,仅仅站在男女的角度思考。婚姻的形成需要具备两个前提条件:1、只有男女都得到了好处,并且愿意作出相应的让步,婚姻才能形成。2、双方能找到匹配上的人。

      先说第1点。婚姻对于男女的好处是:父母满意(父母对于婚姻的执念和传宗接代文化的追求)、自己对于完成婚姻任务的满足感、中老年时候的陪伴(年轻人感觉不到这一点,年纪大了可能会体会到)、经济互补+家务互补实现1+1>2的效果、生病等困难时候有人关心、一起体验生活,还有其他的就不一一赘述了。坏处是:男人得在经济上扶持女性,在婚前得做大量准备,并且需要提供自由、浪漫、丰富的生活并因为达不到而被老婆指责;女人得在家务上付出,在生育上付出,男人会管着自己不让自己追求自由、浪漫、丰富的生活。这需要有钱的男人,愿意在女人追求自由、浪漫、丰富的生活上做让步,女人愿意给男人金钱上的帮助,同时降低自己在自由、浪漫、丰富的生活上的追求。

      第2点,即使男女都愿意让步,还需要能遇到对方,才能形成婚姻。随着城市化的加深,女人追求自由、浪漫、丰富的生活,是一个趋势,是不可阻挡的,中国女人的婚恋观,在逐步向欧美靠拢,即使收入很高的华人,在欧美女人圈子也不大受待见,因为欧美女人认为亚裔更加无趣、内向、不懂生活体验。让女人在这方面让步,是很难的,这好比让男人跟一个丑女(颜值低于70%同龄女人)结婚,男人愿意么?另一方面经济发展由高速发展步入中速发展,普通劳动者、打工人的收入在经济蛋糕分配中的占比越来越低,男人在经济准备上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多奋斗很多年,才能稍微存点钱),最终在物质基础上满足并愿意提供自由、浪漫、丰富的生活的男人,数量有限,而低龄女生的数量有限,肯定无法匹配大量大龄剩女(男人有能力提供这些条件的时候,也不会选择大龄剩女),优质男和年轻美女的匹配,数量是很少的。而大多数人,是屌丝男(收入跟女人差不多,不懂自由、浪漫、丰富的生活)与大龄剩女,这两部分人群是互相看不起的,相互鄙视,女人嫌弃男人收入低(按供养者文化应该是自己的3倍,至少应该是2倍)、无趣(不懂自由、浪漫、丰富的生活),男人嫌弃女人年龄大(男人真的超级厌恶女人年龄大)、超越自己收入水平追求更高的生活水准。

      在任何一个社会,随着社会的发展,结婚率下降也是必然趋势。只不过中国的供养者文化、几乎为O的福利保障、快速发展的丰富生活展示面、放缓的经济增速,加快了结婚率下降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