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weibo.com提供.
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在我校引发热烈反响
河南大学05-14 10:30 投诉
阅读数:4840

     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会5月11日在北京召开,会上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为进一步加强思政课建设,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在我校引发热烈反响。

 

     校党委书记季波表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深刻阐述了办好思政课的重大意义,为我们推进思政课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河南大学历来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扛牢党委主体责任,采取有力有效措施,推动思政课建设取得良好成效。立足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学校党委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守正创新、铸魂育人,推动思政课建设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一要牵好“牛鼻子”,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持续加强学校思政课建设顶层设计,把思政课建设列入党委重要议程和学校工作重点,出台专项支持举措,不断加大思政课建设力度。二要打好“组合拳”,建强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加强理论研究阐释,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进网络思政名师工作室、青马读书会、学生社团等建设,鼓励师生共读共研共学,营造“学校办好、教师讲好、学生学好”思政课的浓厚氛围。三要增强“向心力”,通过志愿服务、理论宣讲、社会调研等形式,积极策划“音乐+思政”“微视频+思政”等思政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大思政实践,促进实践教育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校长张锁江表示,近年来,河南大学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等系列重要论述,聚焦“教师”“课程”关键环节,通过理论学习、实践研修、集体备课、讲课比赛等,打造一支政治强、思维新、视野广、人格正的高素质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高水平思政课教学研究团队;实施“大听课”“大调研”“大比武”“大练兵”,创新开展“原理”课品读经典、“基础”课短剧表演、“纲要”课信仰之旅、“概论”课朗诵大赛、“新思想”课学“习”论坛、“形势与政策”课时事评论,打造思政课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特色品牌群。学校获批3项全国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5项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政课研究专项项目,思政课教学改革经验做法被《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等多家中央媒体宣传报道。在今后的思政课教学改革中,河南大学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河南实践,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起来,持续做好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别山精神进校园工作,持续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校党委副书记杨萌芽表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时代新人,是新时代高校办学的首要任务和政治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深刻阐释了新时代办好思政课的战略导向,进一步明确了思政课的根本属性和重要功能,是我们必须深刻把握的重要内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的,思政课发展环境和整体生态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近年来,学校以开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必修课、启动思政课程体系综合改革、探索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打造全省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联合研究示范中心等为抓手,学校思政课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和明显成效。新时代新征程上,学校将始终牢记嘱托,充分发挥百年历史积淀和地处中华文明核心传承区优势,进一步完善学校思政课建设体系,配齐建强思政课专职教师队伍,积极承担思政课建设光荣艰巨的使命任务,不断推动思政课守正创新,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照亮学生成长之路,开展多种形式的“行走的思政课”,努力打造一支河南大学思政先锋团队,培养更多担当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校网络信息办公室主任、党委宣传部副部长赵晓芳表示,数字化时代,互联网已成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最前沿与主阵地,讲好新时代网上“大思政课”,不断激发网上青春正能量,是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一环。一要内涵化,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内容支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二要品牌化,要着力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网络思政教育教师队伍,凸显品牌、亮点、特色,把课堂的传道授业解惑与课外的实践紧密结合,师生同题共答,在知行合一中立德树人,培根铸魂;三要系统化,探索出以微平台、微课堂、微视频、微网文、微话语为主体形式,构建具备较强思想引领力、舆情引导力、广泛影响力、自我净化力的高校网络教育“微生态”系统。

 

     校团委书记龚森表示,共青团作为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其根本任务与思政课教学目标高度一致。近年来,河南大学共青团聚焦主责主业,重视以文化人、实践育人,在学校“大思政”格局中发挥好生力军作用,做好思政课建设的“助力器”。学校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与思政课教学的实践环节深度融合,既教育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了解党情、国情、民情,又引导学生将社会实践带回“思政小课堂”,用实践促进理论武装入脑入心,形成校内校外、理论实践的全方位育人。踏上新征程,河南大学共青团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将深化共青团改革与思政课建设协同并举,用真理赢得青年之心、用实践激励青年之行,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课程中心副主任郝兆杰表示,学校思政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渠道。教务部门始终把思政课建设放在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位置,坚持通过思政课程教材体系建设、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思政课程教学方式方法创新等措施,不断提升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推动思政课守正创新,促进思政课内涵式发展和高质量发展。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管理部门,教务部门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融合发展,以思政课的高质量带动课程思政高质量,实现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协同育人、相得益彰,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统一,育人与育才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彭绪琴表示,要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将思政课建设放在重要位置,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团结学院领导班子、教师队伍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学院将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一要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素质评价第一标准;二要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打造更多“金课”,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与吸引力;三要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为思政课教学提供理论支撑,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四要持续深化“大思政”格局,上下统筹,各方联动,增强思政课育人成效。

 

     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任东景表示,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学院将组织教师努力做到以下四点:一是通过真学夯实思政课教师的理论功底,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是通过真信确立思政课教师的科学信仰。三是通过真教确立思政课教师“八个相统一”的教学方法,把思政课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四是通过真做使思政课教师成长为“六要”好老师。今后将继续组织学院教师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立足新时代伟大实践,讲好新时代故事,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附属中学党委书记高冬东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令人鼓舞、催人奋进。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思政课对于培养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至关重要。要充分重视课程教材建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党的创新理论讲清讲透讲活;要充分重视教师队伍建设,让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教师讲思政课;要充分重视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制订目标、选择内容;要充分重视“大思政课”建设,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让学生充分了解和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副院长刘嘉尧表示,马克思主义学院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作用,以教育家精神打造高素质的思政课教师队伍,以工匠精神打造学生爱听爱学、听懂学会的思政金课。要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让书本中的知识在田野调研中展现,让大家对理论的理解更加深刻,理想信念进一步夯实。同时,河南大学作为开封片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牵头单位,要在大中小学各学段思政教育过程中的教材建设、师资培训、理论解读等方面发挥积极的引领作用。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教研室主任柯新凡表示,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自己深受鼓舞,乐教善教、潜心育人的信心底气更足了。未来自己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真学、真信、真教、真做,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赢得学生;矢志创新,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启润心智、陶冶情操,真正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让思政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金课”。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研室主任吴永辉表示,教研室全体教师将围绕“四个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一是教学体系上,持续跟进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建设,提升育人成效。二是教学内容上,持续将党的创新理论成果融入思政教学,引导学生感悟党的创新理论的实践伟力。三是教学形式上,综合运用历史大学堂、社会大课堂、网络大讲堂,结合具体实践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四是教学能力上,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努力成为一名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

 

     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张欢表示,要将个人奋斗目标融入到“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这一伟大事业进程中,发挥自己的青春智慧,实现个人的成长与发展;要做好“大先生”,就需要不断提升教学本领,站稳站好三尺讲台,讲深讲透讲活思政道理,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培养出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道德与法治》课兼职思政课教师、商学院团委书记马欢欢表示,作为一名兼职思政课教师,自己要努力上好“思政小课堂”,始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将党的创新理论融入思政课,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讲好新时代故事,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同时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努力抓好“思政大课堂”,总结凝炼自己在思政教育一线的工作经验,与思政课堂主渠道作用形成合力,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推动学生更好地了解国情民情,坚定理想信念。

 

     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2022级硕士研究生万樨烨表示,自己深知所肩负的不仅是作为一名新时代研究生的责任,更是将来思政事业接班人的责任。一要积极践行“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的行动自觉,沉下去“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二要积极激发成为学习者与接班人的身份自觉,不断开阔视野、丰富思想,努力做一名合格的思政事业接班人;三要积极生成“让党放心、爱国奉献”的格局自觉,时刻牢记“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光荣使命,回应好“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时代课题。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23级本科生乔润曦表示,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一名学子,自己既是当下思政课理论的学习者,又是未来思政课建设的主力军,要做到以下四点:一是在理论研究上下功夫,把握“两个结合”,将马克思主义学深悟透;二是在教学本领上做文章,努力提高思政课教师的专业技能,站稳三尺讲台;三是在政策宣讲上求突破,用青年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四是在知行合一上见实效,为新时代思政课建设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

发布于 河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