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告诉你,妇女在哪些领域撑起了半边天

微博

      @所有女性,妇女节快乐!

      新一年的3月8日如期而至。这个为了庆祝妇女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等领域作出的重要贡献和取得的巨大成就而设立的节日,如今随着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女性问题更多地被公众讨论,越来越受到关注。

      “女神节”“女生节”等称呼逐渐被抛弃,“妇女节”从被污名化的一端,到被逐渐被正视。“我就是妇女”,既是态度,也是表达。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回归节日的本意,肯定女性自身的力量。都说妇女能顶半边天,那么,今天我们从大数据的角度来看看,妇女究竟顶起了哪半边天。


      既然是“劳动妇女节”,最不能脱离的就是“劳动”二字。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2年《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统计监测报告显示,2022年,全国女性就业人员3.2亿人,占全部就业人员的比重为43.2%。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妇女参与经济发展程度更加深入。全社会就业人员中女性占比超过四成,互联网领域创业者中女性占55%。2021年全国科技工作者中,女性占比约45.8%。

      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23全球性别差距报告》显示,中国女性劳动参与率达63.73%,高居世界主要经济体首位,远超47.29%的国际平均水平。2023年,中国男女两性之间的劳动参与率差距缩小为14.43个百分点。中国是女性参与劳动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但不可否认的是,三十多年以来,中国15-64岁女性的劳动参与率呈下降趋势,从1990年的79.39%下降到如今的63.73%。


      根据智联招聘数据,女性职场人本科以上学历的占比已经达到55.9%,男性职场人本科以上占比仅为46.7%。

      在不同级别的管理者中,中层女性领导占比已经开始反超男性,高层位置上虽然略逊于男性,但差距已经不再悬殊。

      “第一次参加公司高层的会议,发现二十来个人里面,只有一个女高层。”这样的现象已经在逐渐淡化。

      在薪酬方面,智联招聘发布的《2024 年中国女性职场现状调查报告》显示,职场女性平均月薪 8958 元,较上一年上涨 3.1%,与男性的 10289 元相差 1331 元。男女薪酬差距 12.9%,与前两年的差距大致持平。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女性想要获得成功面临的挑战更大、需要付出的努力也更多,所以总觉得身边人的女生在进入社会之后,业余之际也会更注重自我充实。培训、健身、读书等等这些方面的自律意识,并不是她们从小培养而成的,是进入社会后才开始逐渐加深的。”

      《2024 年中国女性职场现状调查报告》的数据,也确实显露了这一特征。36.4% 的女性受访者密切关注新技术信息,思考如何结合自身工作。27.9% 的职场女性已经开始使用数字化工具,占比高于男性的 23%。职场女性以更强的行动力热情拥抱数字化,为职业生涯注入新能量。

      在图书消费、运动健身领域,女性的投入也明显高于男性。


      在高校中,无论是研究生、普通本专科、成人本专科,还是教职工,女性都稍多于男性。而在职业学院校教师中,女教师的优势更为明显。

      此前,《教育家》杂志联合长沙教育学院和多个城市教科院,于2023年4月-2023年7月开展了全国职业院校教师现状调查,发布了《2023全国职业教育教师现状调研报告》,报告显示:从性别来看,男教师6076人,占38.64%;女教师9648人,占61.36%。


      不仅如此,随着社会地位和自我意识的提升,女性消费潜力也不断释放,在有形的物质消费和无形的精神消费上都在掌握更多的话语权。

      来自同程旅行的文旅预订数据显示,女性的文旅消费意愿显著高于男性,女性用户全年消费2次以上的比例高达55.4%,高于男性用户的44.5%。女性不仅消费频次相对更高,同时,在结伴出游和家庭出游等多人同游的场景下,女性通常都是行程预订的主导者。


      而根据中国平安提供的客群画像显示:达到精明投资者级别的客户中,女性占比达到63%,高于男性。


      不难发现,传统观念已无法定义当代女性的消费行为。

      从“女神节”到“妇女节”,从“她经济”到“她力量”,祝愿每一位女性,都能打破偏见,拥有更广阔的世界。

      也谢谢你们努力生活,让这个世界熠熠生辉。

      祝所有女性都做飞鸟

      有指引航线,而非锁链

      做大树,而非菟丝花

      做炬火,做灿烂星光

      祝你昂扬,祝你铮铮

      祝你挣脱枷锁击碎天花板。

      祝你扎根大地挺直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