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www.caijing.com.cn提供.
国务院总理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李强: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会越来越好 空间会越来越大

  去年有一段时间,社会上出现了一些对民营经济发展的不正确议论、言论,使一些企业家心存忧虑,其实在发展民营经济这个问题上,党中央的方针政策一直是十分明确的。党的十九大,党的二十大,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对此作了强调。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会越来越好,发展空间会越来越大。【详细】

改革开放:下一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过程当中,我们还必须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更多】
中国经济:从最近两个多月情况看,我国经济运行出现了企稳回升态势,一些国际组织也调高了今年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期。对中国经济的前景,我想用八个字来概括,就是“长风破浪,未来可期”。对此,我充满信心。【更多】
民营企业:希望民营企业家大力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坚定信心再出发。我们各级领导干部要真诚关心、服务民营企业,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带动全社会形成尊重创业者、尊重企业家的良好氛围。【更多】
粮食生产:国家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只会增加不会减少,鼓励大家多种粮,一定要确保14亿中国人的饭碗牢牢地端在我们自己手中。【更多】
就业战略:我们将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战略,进一步加大就业服务、技能培训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多措并举稳定和扩大就业岗位,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更多】
延迟退休:至于延迟退休政策问题,我们将认真研究、充分论证,在适当时候稳妥推出。【更多】
香港澳门:有祖国作为坚强后盾,有“一国两制”制度保障,香港、澳门的作用和地位只会加强,不会削弱。【更多】
两岸关系:我们将在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的基础上继续推进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合作,要让更多的台胞、台企到大陆来,不仅是让他们愿意来,还要融得进,有更好的发展。【更多】
人口红利:人口红利要看人口数更要看人才数。人力资源丰富仍然是中国的显著优势,可以说,我们的人口红利并没有消失,人才红利正在逐步形成,发展的动力依旧强劲。【更多】
政府工作:大家更在乎的是住房、就业、收入、教育、就医、生态环境等身边具体事。政府工作就是要贴近老百姓的实际感受去谋划、推进,真正做到民有所盼、政有所为。【更多】
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丨2023年预期目标:GDP增长5%左右

  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进出口促稳提质,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详细】

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赤字率拟按3%安排。完善税费优惠政策,对现行减税降费、退税缓税等措施,该延续的延续,该优化的优化。【更多】
货币政策: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根据形势变化灵活把握政策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用好降准、再贷款等政策工具,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有效支持,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更多】
民营经济: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为各类所有制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竞相发展的环境,用真招实策提振市场预期和信心。【更多】
外资准入: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扩大市场准入,加大现代服务业领域开放力度。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积极推动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等高标准经贸协议。【更多】
民生保障: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加强养老服务保障,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更多】
养老保险: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连续上调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稳步提升城乡低保、优待抚恤、失业和工伤保障等标准。【更多】
金融风险: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金融监管,防止形成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改善资产负债状况,防止无序扩张,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发展。【更多】
地方债务: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要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8万亿元,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促进区域优势互补、各展其长。【更多】
扩大消费: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大宗消费,推动生活服务消费恢复。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更多】
粮食安全:稳定粮食生产和推进乡村振兴。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抓好油料生产,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完善农资保供稳价应对机制。加强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等基础设施建设。【更多】
新型能源: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加强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技术研发,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政策。【更多】
数字经济:。加快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着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加快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完善现代物流体系。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经济发展。【更多】
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
重新组建科学技术部
保留国家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国家实验室建设、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学研结合、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科技监督评价体系建设、科研诚信建设、国际科技合作、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国家科技评奖等相关职责,仍作为国务院组成部门。

将科学技术部的组织拟订科技促进农业农村发展规划和政策、指导农村科技进步职责划入农业农村部。将科学技术部的组织拟订科技促进社会发展规划和政策职责分别划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生态环境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部门。将科学技术部的组织拟订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规划和政策,指导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科技园区建设,指导科技服务业、技术市场、科技中介组织发展等职责划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科学技术部的负责引进国外智力工作职责划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加挂国家外国专家局牌子。

深化财政科技经费分配使用机制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技计划执行和专业机构管理体制,调整科学技术部的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协调管理、科研项目资金协调评估等职责,将科学技术部所属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划入农业农村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划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科学技术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划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仍由科学技术部管理。

科学技术部不再保留国家外国专家局牌子。


组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统一负责除证券业之外的金融业监管,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统筹负责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加强风险管理和防范处置,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作为国务院直属机构。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在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基础上组建,将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控股公司等金融集团的日常监管职责、有关金融消费者保护职责,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投资者保护职责划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不再保留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深化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改革

建立以中央金融管理部门地方派出机构为主的地方金融监管体制,统筹优化中央金融管理部门地方派出机构设置和力量配备。地方政府设立的金融监管机构专司监管职责,不再加挂金融工作局、金融办公室等牌子。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调整为国务院直属机构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由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调整为国务院直属机构。强化资本市场监管职责,划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企业债券发行审核职责,由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统一负责公司(企业)债券发行审核工作。


统筹推进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改革

撤销中国人民银行大区分行及分行营业管理部、总行直属营业管理部和省会城市中心支行,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省级分行,在深圳、大连、宁波、青岛、厦门设立计划单列市分行。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分行保留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牌子,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与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合署办公。

不再保留中国人民银行县(市)支行,相关职能上收至中国人民银行地(市)中心支行。对边境或外贸结售汇业务量大的地区,可根据工作需要,采取中国人民银行地(市)中心支行派出机构方式履行相关管理服务职能。


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体制

按照国有金融资本出资人相关管理规定,将中央金融管理部门管理的市场经营类机构剥离,相关国有金融资产划入国有金融资本受托管理机构,由其根据国务院授权统一履行出资人职责。


加强金融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统一规范管理

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及其分支机构、派出机构均使用行政编制,工作人员纳入国家公务员统一规范管理,执行国家公务员工资待遇标准。


组建国家数据局

负责协调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统筹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统筹推进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规划和建设等,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

将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承担的研究拟订数字中国建设方案、协调推动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信息化、协调促进智慧城市建设、协调国家重要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与共享、推动信息资源跨行业跨部门互联互通等职责,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承担的统筹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组织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推进数据要素基础制度建设、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布局建设等职责划入国家数据局。


优化农业农村部职责

将国家乡村振兴局的牵头开展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组织拟订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重点地区帮扶政策,组织开展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社会帮扶,研究提出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相关资金分配建议方案并指导、监督资金使用,推动乡村帮扶产业发展,推动农村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发展等职责划入农业农村部,在农业农村部加挂国家乡村振兴局牌子。

全国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的过渡期内,有关帮扶政策、财政支持、项目安排保持总体稳定,资金项目相对独立运行管理。

不再保留单设的国家乡村振兴局。


完善老龄工作体制

将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组织拟订并协调落实应对人口老龄化政策措施、承担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的具体工作等职责划入民政部。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改设在民政部,强化其综合协调、督促指导、组织推进老龄事业发展职责。

中国老龄协会改由民政部代管。


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制

将国家知识产权局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管理的国家局调整为国务院直属机构。商标、专利等领域执法职责继续由市场监管综合执法队伍承担,相关执法工作接受国家知识产权局专业指导。


国家信访局调整为国务院直属机构

将国家信访局由国务院办公厅管理的国家局调整为国务院直属机构。


精减中央国家机关人员编制

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人员编制统一按照5%的比例进行精减,收回的编制主要用于加强重点领域和重要工作。

外交部长秦刚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秦刚:中国终坚持胸怀天下,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进程

  全球治理要守法,要遵循联合国宪章所体现的国际法原则;要秉持公平公理,反对霸权私利;要坚持同舟共济,不搞分裂对抗。发展中国家的人民应该有过上更好日子的权利,发展中国家在世界事务中也应该享有更大的代表性和话语权。【详细】

中国外交:我们将以维护核心利益为使命,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我们将以伙伴关系为依托,促进大国协调和良性互动。我们将以开放发展为目标。我们将以多边主义为路径,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更多】
一带一路:“一带一路”是务实开放的倡议,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在合作中有商有量,在交往时重情重义。对于其他国家的倡议,只要不以意识形态划线,我们都欢迎;只要不夹带地缘政治私货,我们都乐见其成。【更多】
中美关系:中方将始终按照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原则致力于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希望美国政府认真倾听两国人民的声音,与中方相向而行,共同探索出既有利于两国、又造福世界的正确相处之道。【更多】
中欧关系:不管形势如何发展,中方始终视欧盟为全面战略伙伴,支持欧洲一体化。我们愿同欧方一道,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坚持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克服各种干扰和困难,不断深化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更多】
中日关系:中日优势互补、互有需要。我们应坚持市场原则和自由开放精神,加强合作,共同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为全球经济复苏注入动力和活力。【更多】
中俄关系:大国交往,是搞封闭排他的集团政治,还是坦坦荡荡的君子之交?中俄成功走出了一条大国战略互信、邻里友好的相处之道,树立了新型国际关系的典范。【更多】
中东安全:中国支持中东国家战略自主,反对外部势力干涉中东国家内政。中国将继续主持公道,支持中东国家通过对话协商推动热点问题政治解决。中国完全尊重中东国家主人翁地位。【更多】
印太战略:美国的“印太战略”标榜自由开放,实际上拉帮结伙,搞各种封闭排他的小圈子。亚洲应该成为合作共赢的舞台,而不是地缘博弈的棋盘。任何冷战绝不容在亚洲重演,乌克兰式的危机绝不容在亚洲复制。【更多】
台湾问题: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任何外国都无权干涉。最近美国高官声称台湾问题不是中国内政,对此我们坚决反对并保持高度警惕。作为骨肉同胞,我们愿继续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更多】
乌克兰危机:我们始终根据事情本身是非曲直,独立自主作出判断。在和平和战争之间选择和平;在对话和制裁之间选择对话;在降温和拱火之间选择降温。中国不是危机制造者,不是危机当事方,也没有向冲突方提供武器。【更多】
部长通道
  • ChatGPT是个大模型、大计算、很好的计算方法,同一种原理,但做的质量还是不一样的。就像踢足球,都是射门,但是要做到像梅西那么好也不容易。希望中外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有更多好的成功,注意科技伦理,趋利避害。
  • 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有三个方面的经验可供国际社会借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生态文明理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中国的生态治理的制度、举措,比如,生态保护红线机制,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
  • 我们要认真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千方百计帮助广大个体工商户发挥优势、融入市场,让个体工商户这个“小块头”迸发出“大能量”,助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在后冬奥时期,国家体育总局将继续深入实施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战略,持续巩固和扩大“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成果。
  • 要稳住总量,将目标逐级分解下达,落实到图斑和地块;要优化布局,通过采取耕地经济奖惩的措施,促使南方部分省份有序恢复一部分流失的优质耕地;要落实党政同责、终身追责。
  • 下一步将重点扩大消费。首先要稳住新能源汽车大宗消费,同时继续开展智能家电、绿色建材下乡活动。推动制造业“三品”行动,就是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 ,我们希望的企稳回升应该是牢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的企稳回升,是大力支持刚性和改善性需求的企稳回升,是防止市场大起大落的企稳回升,是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企稳回升。
  • 上一轮机构改革组建应急管理部,增强了对应急管理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下一步,应急管理部将继续深化改革,不断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应急管理工作新局面。
  • 信心来自于对经济发展基本面判断,也来源于对今年以来经济运行态势观察。从中长期看,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空间广阔;从今年情况看,市场预期明显改善,经济运行向好因素增多。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量化指标任务完成情况

【经济总量持续扩大】2022年,国内生产总值(GDP)1210207亿元,增长3%。尽管和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的5.5%左右的预期目标存在一定差距,但在异常严峻的形势下,能实现这样的增长非常不容易,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增速也是高的。


物价保持平稳运行2022年,在全球通胀高企的背景下,我国物价总水平持续平稳运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月度涨幅始终低于3%,全年仅上涨2.0%,低于3%的预期目标,更大幅低于美国8.0%、欧元区8.4%、英国9.1%等发达经济体的涨幅,也明显低于印度、巴西、南非等新兴经济体6%至10%的涨幅,“中国价稳”与“全球通胀”形成极为鲜明的对比。


【保持适当支出强度】2022年,中央本级支出3.56万亿元,增幅与预算一致。中央部门支出下降3.5%,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为9.71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42万亿元,增长17.1%。2022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6.06万亿元,支出规模比上年执行数扩大1.43万亿元,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执行中压缩了部分非急需非刚性支出。


【加大转移支付力度】2022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执行数为9.71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42万亿元,增长17.1%,主要原因是据实结算支出减少。中央一般公共预算对地方转移支付增幅比往年大幅提高。省级财政也最大限度下沉财力,支持基层落实助企纾困政策和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此外,完善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进一步扩大直达资金范围,资金总规模约4万亿元。


重点领域保障有力通过一系列措施,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必要财力支撑,民生等重点领域支出得到有力保障。统计显示,全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长6.1%,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8.1%,教育支出增长5.5%,卫生健康支出增长17.8%,农林水支出增长2.3%,交通运输支出增长5.3%,科学技术支出增长3.8%。


【补齐短板节用为民】中央部门带头过紧日子,预算执行中严控追加预算,部门新增急需支出优先通过现有预算统筹解决,对于确需动用代编预算的事项,从严审核并报国务院审批后下达预算。大力盘活部门存量资金和闲置资产,对结余资金和连续两年未用完的结转资金按规定收回统筹使用,避免资金沉淀闲置。


此外,按季评估中央部门过紧日子情况,将评估结果与预算安排挂钩,督促树牢勤俭节约的意识。同时,地方各级政府从严从紧,把更多财政资源腾出来,用于改善基本民生和支持经营主体发展,切实做到节用为民。


【减税降费助力发展】2022《政府工作报告》预计2022年全年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其中留抵退税约1.5万亿元。实际上,去年全年退税减税降费超3.5万亿元,其中,新增减税降费超过1万亿元,增值税留抵退税2.46万亿元。


对小微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100万元至300万元部分,再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全年共为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新增减免企业所得税1521亿元。


将科技型中小企业加计扣除比例从75%提高到100%,全年共为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新增减免企业所得税超过100亿元。


【就业形势整体稳定】2022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目标为1100万人以上,实际达到了1206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110%。为进一步稳岗稳工,2022年,全国共释放失业保险政策红利3600亿元。其中,通过降费率为企业减负1590亿元,支持稳岗留工扩岗支出827亿元,保生活提技能支出1183亿元。


【多措并举助推就业】2022年1月份和2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开局总体平稳,3月份快速走高,4月份达到6.1%的高位。在多方努力下,5月份之后就业形势出现积极变化,7月份进一步回落到5.4%,9月份受疫情多发散发影响,5.5%的数值比前期有所上升,11月份升高到5.7%,12月份回落至5.5%。8月份以后,高校毕业生逐步走向工作岗位,青年调查失业率逐步回落。12月份,16岁至24岁城镇青年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16.7%,比7月份最高点下降3.2个百分点。


【医疗领域明显提升】2022年,城乡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新增30元,达到每人每年不低于610元,同步提高个人缴费标准30元,达到每人每年350元。截至2022年底,全国跨省联网定点医药机构32.69万家,实现每个县至少有1家定点医疗机构提供包括普通门诊费在内的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服务,住院和门诊累计结算6225.12万人次,减少个人垫付2489.67亿元。


【粮食实现增产丰收】202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3731亿斤,比2021年增加74亿斤,增长0.5%,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这是中央、地方和2.3亿多农户共同努力的结果。同时,全国共建成高标准农田10472万亩,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4.7%。

发布

140

还没有读取到微博信息...

请稍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