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版:黄三角早报

黄三角早报

      A04版:黄三角早报

  •       *提升全民国防教育素养凝聚国防安全磅礴力量

      《齐鲁晚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齐鲁晚报的报、网、端、微等载体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本单位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齐鲁晚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齐鲁晚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大河奔流勇向前 山东深化黄河流域大保护大治理,扎实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快看,那就是黑脸琵鹭。”9月9日一大早,东营黄河口候鸟栖息地不远处,黄河口管理站副站长张树岩与同事一起,架好设备开始鸟类监测工作。
      黑脸琵鹭是世界濒危动物、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水中大熊猫”之称,被视为湿地环境质量的指示性物种。张树岩说,今年5月,管理站在辖区内首次观测到黑脸琵鹭自然繁殖。在张树岩看来,这意味着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不断增强。
      九曲黄河,在山东入海。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永续发展的高度,亲自擘画、亲自部署,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发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动员令。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山东视察,在济南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把脉领航,并要求山东“努力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
      牢记总书记嘱托,山东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强生态保护,保障黄河安澜,全方位、多层次深化黄河流域大保护大治理,高起点、高标准谋划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更加凸显。
      生态优先
      筑牢黄河下游绿色屏障
      7月26日,在印度召开的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审议通过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标志着,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东营黄河口候鸟栖息地成为山东省首个世界自然遗产。
      “这是对东营市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的国际认可,进一步提升了黄河口的国际知名度,对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东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市土地矿产发展服务中心主任于汇洋说。
      生态兴则黄河美,构建绿色生态是保护黄河的必要条件,也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必然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下游河道和滩区环境综合治理,提高河口三角洲生物多样性。近年来,山东加强黄河口生态保护治理,实施湿地修复、恢复黄河与海洋水文连通、治理互花米草等工程措施,营造适合不同植被、不同底栖生物、不同鸟类生活的生态环境,保护区内珍稀濒危鸟类逐年增多,目前已达到373种,38种鸟类数量超过其全球总量的1%。
      护好大河之洲,构筑生态屏障。黄河三角洲是山东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一个缩影。从东明县黄河滩区到东营黄河入海口,黄河在鲁河道长628公里,流域面积1.83万平方公里。山东按照“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的要求,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统筹谋划沿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前不久,一起黄河流域环境污染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在齐河县人民法院黄河生态城法庭公开审理。被告人因犯污染环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并处罚金。
      这一山东首个以“黄河生态”命名的环境资源审判专业法庭,于2022年10月投入使用,2023年11月正式挂牌,与检察、河务、生态环境等部门单位协同配合,有效开展司法工作,已审理黄河流域环境资源案件近200件。
      保护母亲河,一系列制度法规先后出台——
      省委、省政府印发《山东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描绘长远蓝图;形成以《山东省黄河保护条例》为基础,以《山东省东平湖保护条例》《山东省南四湖保护条例》等为骨架的地方性法规制度体系,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山东省沿黄生态廊道保护建设规划(2023—2030年)》印发,明确具体发力方向……
      保护母亲河,一系列务实举措落地见效——
      推进黄河沿线绿点、绿带、绿网建设,初步建成长800多公里、宽约200米的黄河干流绿色生态屏障;在全国率先实现县际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全覆盖;持续开展黄河流域“清废行动”,全域推进“无废城市”建设;10年选育,11年推广,黄菖蒲随生态修复项目从山东一路西进,在黄河流域扎下了根……
      随着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2023年,山东省地表水优良水体比例83.7%,超年度目标15.1个百分点,其中黄河流域优良水体比例达到100%,黄河干流全线保持Ⅱ类水质。
      转型升级
      答好高质量发展必答题
      秋高气爽,黄河两岸,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正加快建设。
      在东营市东营区化工产业园,亿科高端聚合物新材料项目加速刷新“进度条”。“项目一期规划的45万吨/年高端树脂及配套项目,采用‘本体法’生产ABS工程塑料,生产工艺绿色环保,产品应用广泛,投产后将实现高端产品进口替代。”项目综合办主任曹继新说,项目力争明年3月建设完成。
      深入推动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都是“必答题”。山东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紧紧扭住“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这一基准线,以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总抓手,不断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2023年,全省沿黄9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1.5万家,是2019年的3.4倍;今年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5%,1—7月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企业增加值增长8.6%,“四新”经济投资增长9.3%。
      山东沿黄地区煤炭、石油等资源丰富,化工、炼油、有色金属等传统产能比重大。充分认清自身传统产业占比高、制造业基础雄厚的特点,山东聚焦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持续优化石化产业布局,加快钢铁产业向沿海布局,持续推动结构优化升级。
      山东能源启动年产10万吨纳米碳酸钙生产线,将不起眼的石灰石加工成每吨数千甚至上万元的高端钙基新材料;济钢弃钢,从“地”到“天”,在卫星总装、火箭制造、低空经济等新领域参股孵化相关子公司13家;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一期工程施工全面收尾,投产后预计年实现销售收入1100亿元以上……持续改造提升的传统产业,不断成为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
      传统产业加快脚步转型升级,新兴产业羽翼渐丰。前不久,在QASC挑战赛中,浪潮海若大模型以93.70%的准确率斩获第一名并刷新世界纪录。支撑这一成绩的,是覆盖材料、芯片、整机、软件、平台应用的全产业生态——济南先进计算产业形成龙头骨干企业140余家,集群产业规模超1000亿元。
      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山东谋划实施一批重大引领性项目,培育一批有重要影响力的产业集群,特别是重点打造济南空天信息产业园、青岛人工智能产业园、潍坊元宇宙产业园、烟台东方航天港等一批未来产业集聚区,孵化更多未来的“海若”。
      渤海之滨,海天辽阔,高远澄明。从空中俯瞰,位于滨州市沾化区滨海镇的华能滨州新能源85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极为壮阔,项目用海1.9万亩,安装完成的光伏板和管桩在海面形成整齐的阵列。今年年底并网投产后,这里将成为山东最大的单体新能源项目之一,每年可提供绿色清洁电力12.69亿千瓦时,年可节约标煤38.58万吨。
      能源转型是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也是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强力支撑。依托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和资源禀赋,山东坚持全域统筹、海陆并进,加快推进胶东半岛核电、海上风电、鲁北风光储输一体化等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建设。“截至今年6月底,山东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历史性突破1亿千瓦,成为东部沿海地区首个新能源装机过亿的省份,相当于每年可以节约标准煤54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1.4亿吨。”省发展改革委副厅级干部王福栋说。
      治水兴水
      守护大河安澜人民幸福
      在齐河县胡官屯镇胡官屯村高标准农田里,每隔13米就有一个喷头,这是去年新上的喷灌设备。“过去大水漫灌时,浇一亩地需要80立方米的水。如今采用喷灌设备,一亩地只需要20—30立方米水。”种粮大户袁本刚说。
      滴水贵如油。齐河县属于全国产粮大县,农业一直是“用水大户”。当地通过机制体制、技术设施创新,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走出一条节水灌溉的绿色转型之路,成为全国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
      黄河治理,水是最大的刚性约束。作为经济大省、农业大省、人口大省,山东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的1%,其中,引黄供水量占山东总供水量的30%以上。对山东而言,节约集约利用黄河水资源,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
      “有多少汤泡多少馍”。实行“分水到市”“分水到县”,严格指标管控、过程管控;制定涵盖218个行业类别的1607个用水定额,实现高耗水行业全覆盖;开展深化农业水价改革推进现代化灌区试点工作,实施65处引黄灌区农业节水工程……山东全方位贯彻“四水四定”原则,管住黄河“水袋子”,拧紧取水“水龙头”,用好每一滴黄河水,让有限的黄河水发挥最大效益。
      据统计,如今在山东,黄河流域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473,连续22年实现农业增产增效不增水。
      “开工!”8月31日,黄河主汛期即将结束,随着一声号令,全长19.08公里的东平湖老湖区洪水相机南排与柳长河段航道“三改二”工程破土动工。
      九曲黄河万里沙。黄河河道上宽下窄,排洪能力上大下小,且山东段是地上悬河,防洪安全始终是我省工作的重点。“东平湖作为黄河流域唯一重要蓄滞洪区,承担着分滞黄河洪水和调蓄大汶河来水的双重任务,是山东乃至整个黄河流域的防汛重点。”省水利厅厅长黄红光介绍,工程建成后,老湖区洪水相机南排能力将提高到450立方米/秒,显著提升东平湖调蓄黄河洪水、大汶河来水能力。
      聚焦保障黄河下游长治久安,山东强化综合性防洪减灾体系建设,实施黄河下游“十四五”防洪工程,分两批对沿黄22座引黄涵闸进行改建,全面建成800多公里标准化堤防,将黄河干流山东段河道主槽过流能力提高到5000立方米/秒。
      大河奔流歌未央。锚定“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目标定位,山东牢记使命责任,主动担当作为,充分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扎实推动黄河重大国家战略落地达效,努力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记者 刘 兵 李振 赵洪杰

      2024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东营市活动开幕   本报9月12日讯(大众新闻·黄三角早报记者 曹萌萌) 9月9日,2024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东营市活动开幕式在利津县举行。
      开幕式现场,演出了网络安全主题音舞快板《旋律跃动,安全共鸣》,公布了2024年东营市网络安全宣传创意大赛获奖名单并为获奖代表颁奖,进行了网络反诈主题宣讲和网络安全态势宣讲。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东营市活动正式启动,并同步启用东营市“网络安全号”主题公交。
      网络安全宣传周期间,校园日、电信日、法治日、金融日、青少年日、个人信息保护日等6大主题日活动以及网络安全创意作品宣传展示、网络安全进基层、网络安全宣讲培训等一系列活动和工作将陆续展开,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和维护网络安全的浓厚氛围。

      老庙阻击战   1942年秋,八路军清河军区独立团团部为了掩护后方医院伤员、大部队及当地群众安全转移,命令基干二营五连侦察排排长张乃率领全排战士阻击敌人。终因敌我众寡悬殊,全排战士全部壮烈牺牲。这就是发生在今河口区境内的最激烈战斗——老庙阻击战。
      为开辟沿海一带抗日根据地,山东省清河军区司令员杨国夫命令独立团团长郑大林率领全团将士和后方第二医院驻扎在老庙(今河口区六合街道老庙村)、大夹河(今河口区六合街道大夹河村)、东崔(今河口区六合街道东崔村)一带。郑大林团长率领部队对陈庄、盐窝一带敌占区据点的敌人不断进行严厉打击,使敌人惶惶不安,有力配合了其他战场抗击日军的斗争。
      为了寻机报复,1942年11月17日下午,敌寇调动利津城周围多处据点的敌人,集结48辆汽车、1500多名日伪军对老庙进行突然袭击,情况十分紧急。郑大林团长立即命令张乃排长阻击敌人。
      张乃排长接到阻击敌寇的命令后,火速带领全排32名战士赶到老庙村东自然河沟内抢挖工事。下午3时许,敌寇48辆汽车沿公路自南向北开来,气势汹汹,张乃排长与战士们严阵以待。
      愚蠢的敌寇没有察觉到危险,继续向前推进。在敌寇接近埋伏圈后,张乃排长一声令下:打!一颗颗手榴弹立即在敌群中开了花,炸得敌人血肉横飞,横尸遍野;一颗颗子弹准确地击中敌人,打得敌人晕头转向,鬼哭狼嚎……战场上硝烟弥漫,浓烟滚滚。
      敌寇万万没想到在此会遇到如此沉重的打击,顿时乱了阵脚。但当他们发现这只是一小股部队后,立即开始疯狂地反扑。不多时,后边敌人的火力洪水般向战士们涌来,形势十分危急。
      在这紧急关头,张乃排长大喊一声:“同志们,狠狠地打!”全排战士如猛虎般向敌人发起反击。战士们越战越勇,一次又一次地打退了敌人的进攻。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顶住敌人的进攻,决不让敌人前进一步,保证伤员、部队和群众安全转移。
      战斗持续了两个多小时。终因寡不敌众,全排战士壮烈牺牲,5000多名军民和后方第二医院全体伤员得以安全转移。80多年过去了,这个传奇式的战斗故事至今仍在沿海一带广为传颂。33位战士那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将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
      大众新闻·黄三角早报记者 杜美萱
      老庙阻击战遗址纪念碑。

      东营市妇联: “三个聚力”凝聚网络“她力量” 共建共享清朗网络空间   本报9月12日讯(大众新闻·黄三角早报记者 曹萌萌) “阿姨,这份个人信息安全宣传手册拿回家好好看看,也向家人做好宣传。”9月10日,在东营区龙居镇小麻湾村大集上,市妇联的志愿者正在耐心向群众普及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知识,并发放宣传手册。志愿者耐心提醒居民不乱接陌生电话、不轻易点开链接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安全风险。近年来,东营市妇联立足自身职责,做好网络空间妇女思想政治引领,为全市网络安全贡献巾帼力量。
      强引领凝共识,聚力守好网上舆论阵地。创新“网信+妇联”协同机制,在全省率先成立互联网行业妇联,推动网络空间思想政治引领、妇女权益维护等多方面互促并进。市县新媒体矩阵联动,发布宣传信息2812条,选优配强巾帼网络宣传员、巾帼网络e勇军队伍,广泛链接2.01万名妇联执委,传播推广网络正能量。市妇联创新案例《凝聚新时代“她”力量 共建清朗网络空间》荣获全市网络文明建设优秀案例。
      提能力促发展,聚力提升数字素养技能。实施巾帼电商培育工程,推动电商知识和技能进农村、进社区,累计组织巾帼电商培训148期、直播带货53场次。承办全省“畅游齐鲁 乐购乡村”巾帼消费助农公益活动启动仪式,4人荣获“鲁姐带货”公益主播、“巾帼好品”公益推荐官,开展线上助农活动。推荐70余种巾帼好品入驻“齐鲁农超”巾帼好品品牌馆、京东线上销售平台,服务妇女2600余人次。组织全市首届“跟党奋进新征程 巾帼建功新时代”女性新媒体创新大赛,推荐17个视频、10篇推文作品参加全省比赛。
      广发动齐参与,聚力筑牢个人安全防线。依托国家安全日、网络文明周、网络安全周等重要时间节点,广泛开展网络安全巾帼大学习、巾帼大宣讲等活动270余场次,线上参与达到90余万人次,推动网络安全融入家庭日常、化为行动实践。举办全市妇联系统“中国梦·新气象·新作为”百姓宣讲暨微视频宣讲比赛,推荐3位选手、1部作品参加全市比赛并获奖,市妇联获优秀组织工作奖。

      积厚成势高质量发展东营区走好三步棋   东营区,渤海湾的一颗明珠。黄河从这里奔腾到海,启航一段新的旅程。
      金秋时节的东营区,呈现一幅生机勃发的新图景:入选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特色试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示范县。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3%,1—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限上消费品零售额、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增长11.5%、12.4%、8.9%,较好实现了“两个高于”的工作目标。
      一往无前的东营区,交出一份来之不易的新答卷:2024年1—7月份,全区新签约内资招商项目35个、签约金额158.26亿元。目前,东营市算力中心已投入运行,8家企业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打造市级以上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21个,上半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同比增加80.2%。
      大众新闻·黄三角早报记者 孙乐佳
      东营区的“谋与动”
      工业经济始终是东营区最厚实的家底和最鲜明的底色。今年以来,东营区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坚持产业强区不动摇。通过提速“六条赛道”,加快让“发展”的齿轮开始转动,东营区谋的是“调高、调轻、调优”产业结构,动的是“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坚实举措。
      踏着时代的鼓点,山东亿科始终把目光放在高端化、绿智能化和绿色化。作为代表国内最先进技术高端树脂新材料,目前,已成功运用在汽车材料、电子电器、智能照明、医疗设备等领域,不仅具备超越传统产品的优异性能表现,更满足了市场对环保、节能的迫切需求。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80亿元,带动新增就业800余人。目前,总投资60亿元的项目一期进展顺利;预计总投资69.8亿元的项目二期正在准备前期手续。
      一边是龙头企业在创新转型中支撑起东营区地方经济的硬脊梁。另一边,东营区的新兴产业项目也频频迎来“高光时刻”。
      同样出身东营区的汉德能源,也在积极推动汉德氢能源装备制造项目。作为东营区布局未来产业新赛道的项目之一,山东汉德以石油装备优势为跳板,不断加大科技研发,带来了创新水平的不断攀升,其产品线包含了从10标方到1300标方等十余个不同规格的产品型号,有效填补了国内碱式电解水制氢技术的多项空白。目前,项目进展顺利,计划于2024年12月正式投产,投产后将达成年产200套电解制氢成套装备的成产规模,产值达20亿元。
      今年以来,通过深挖资源禀赋,东营区确定了197个区重点项目,其中列入省重点项目13个、市重点项目45个,其中建设类43个,确定“六条赛道”项目31个,全力以赴谋项目、争项目、抓项目、拼项目,形成谋划、签约、开工、在建、投产的梯次滚动发展格局,“东营区力量”积厚成势。
      同时,为全方位保障项目推进,东营区实行“保姆式”服务——企业开办材料齐全者时间压缩至1个环节,企业开办全程网办率98%以上,跨域通办地区达到687个,健全“3+N”“1+N”会商等机制,满足重大项目从准入签约到投产运营的全生命周期需求。
      东营区的“聚与链”
      东营区拥有产业集聚、功能配套完备的石油装备发展格局,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今年,印证发展实力的喜讯再次传来,东营高新区跻身省级开发区升级潜力百强榜单中第73位,高端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入选国家级试点。
      健全的产业链条、逐渐扩大的产业规模,驱动东营区重点产业发展生机无限。今年以来,东营区通过不断完善“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产业化应用”全过程支持链条,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创业平台6家,9家企业入选市级以上工业设计中心,9项优秀科技成果纳入省重大科技成果库,1—7月份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08.7%;新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7家、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86家。
      目前,东营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6家,年产值过百亿级企业3家,上市企业1家,省“瞪羚”企业16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1家,省专精特新企业136家,省级及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0家。
      同时,东营区还充分倾听企业意见,不断增强高级人才和企业发展间的契合度,积极探索产业链和人才链深度融合新路径。自启动“金桥工程”以来,共有201名油田专家进入“金桥工程”专家库,37名专家通过“揭榜挂帅”方式到企业开展实质项目合作,解决地方企业技术难题103个,平均每人每年为企业增加经济效益2000万元,有效破解了制约产业发展、项目落地的“人才困境”问题。
      眼下,踏上高质量发展征程的东营区正全力以赴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以产业链汇聚发展新动能,以人才链优势推动产业创新,以智慧园区建设提质增效助力企业发展,不断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
      东营区的“引与留”
      一个地方的发展短期靠项目、中期靠政策、长期靠环境。企业“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的关键一环正是营商环境的优良与否。今年,东营区聚焦企业项目需求,积极推行“工业项目落地”一件事,推动审批服务与园区建设、产业发展相融合,重点做好企业“引与留”的发展文章,以硬举措优化营商“软环境”,让在园企业干得顺心、留得舒心。
      9月6日一早,东营区行政审批服务局高新分局负责人褚宏达带着《东营市东营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常见问题简问简答》,来到东营高新区成功石油油气专用处理装置智能化生产基地项目现场。“这是区里首个‘四证联发’的在建项目,计划年底完成基础建设,以前区局包靠服务来回得跑近30公里,现在园区分局建了起来,由我们就近服务项目。”褚宏达说,这已经是今年第11次主动上门开展服务了。
      “项目建设少不了行政审批,如今,‘家门口’的政务服务大厅,让企业办事效率提升的同时更觉便利。”褚宏达说,集业务咨询、事项办理、政策宣传等多功能、集约化、个性化的园区政务大厅,可辐射园区及周边企业3139家。目前,东营区行政审批服务局高新分局及史口镇行政审批所共进驻119项涉企行政审批事项及社保、民政等便民服务事项,实现了从项目签约立项、企业开办、投产运营全链条审批。
      2024年,依托园区政务服务大厅,实现了园区事项“一门办”“一链办”“帮代办”“网上办”,为园区内企业提供“点对点”定制服务60余次,化解要素问题35个,保障10余个重大项目开工投产,总投资额达78亿元。
      发展中的东营区,求贤若渴。以“人才带项目、项目育人才”的思路,东营区始终着力打造人才引育“强磁场”。
      东营区积极落实市“人才金政”40条,出台8类人才“政策包”,组建78人的油城人才服务专员队伍,布局建设5类人才幸福家园,建成人才会客厅、人才公寓、人才驿站、人才主题公园等服务载体26处,开通油城人才e家线上小程序,线上为2344名人才发放“电子身份证”,扫码享受子女入学、交通出行等18项“绿色通道”,“近悦远来”的人才服务生态不断完善。
      一个个政策“大礼包”传递着热切期盼,一项项优厚待遇饱含着满满诚意,全面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在东营区交融汇聚、裂变发展。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阔步新征程,东营区将加力提速“六条赛道”,持续深化“五大攻坚”,抓牢抓实“四项重点”,聚焦打造活力幸福新油城总目标,加快推进高水平现代化强区建设的东营区实践,用奋斗奏响高质量发展的动人音符。

      提升全民国防教育素养凝聚国防安全磅礴力量 ——东营市国防教育创新实践观察   2024年9月是第24个“全民国防教育月”,为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加强全民国防教育的号召,在全市掀起全民国防教育热潮,提升全民国防素养,9月6日上午,2024年东营市“全民国防教育月”启动仪式在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胜利街道锦华社区举行。近年来,东营市不断探索创新国防教育的方式方法,丰富宣教场景,活化教育资源,力求将国防教育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让国防教育的触角延伸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走入千家万户。
      大众新闻·黄三角早报记者 商尧
      “家门口的展览馆”,让国防教育触手可及
      “这艘宏伟的战舰,正是我们的海军辽宁号航空母舰,是我国第一艘正式服役的航空母舰,也是中国海军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里程碑。它的正式服役,象征着中国海军从传统的近海防御战略,逐步向具备远洋作战能力的现代化海军转变,这一转变具有极其深远的战略意义。”山东好人、东营市退役军人校外辅导员李鹏辉激情澎湃地为围观的群众讲解国防知识,并号召大家铭记历史、不忘初心。“全民国防教育月”启动仪式上,军事装备展示区的各式军事装备模型吸引了众多居民的目光。他们或驻足凝视,或低声讨论,眼中流露出对国防力量的敬仰与自豪。
      此次活动除了军事装备展览之外,还邀请了东营市“十佳好军嫂”张星雨声情并茂地与大家分享了《军婚的花样年华》。退役军人丁永伟则上台讲述了《“功臣号”木轮小推车的故事》,展现了军人钢铁般的信仰,点燃了现场观众的热情。同时,现场还特别设置了国防教育法普法答题挑战赛、国防大学生演讲等多项丰富的活动项目,成功激发了居民们对国防知识的兴趣。居民踊跃参与,积极回答问题,现场气氛异常热烈。
      近年来,东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全民国防教育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通过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建设,凝聚起部门协同合力,打造了国防教育进家庭品牌把以往“等上门学”的传统模式,转化为“送上门学”的新型模式,使国防教育活动深入机关、企业、社区、商场、乡村、军营、网络以及家庭,让更多居民和青少年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和了解国防知识,加强当代人树立“心系国防 吾辈自强”的理想和抱负。
      “赶大集的宣传页”,让国防教育润物无声
      “电影里的国防课”,让国防教育有感而发
      “他们每隔几天就会来给我们放映电影,每次他们来之前,社区会提前在微信群里下通知,这样我们一到时间就会拿着马扎到小区广场等着看电影。”居民田女士说着就忍不住眉飞色舞起来,“孩子可喜欢看了!现在白天太热,不愿意出门,到了晚上也不知道去哪,现在一听说放电影,孩子拉着我们就来了。”8月22日晚7点,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胜利街道康洋社区金宇润苑的广场上已经坐满了人。孩子们在前面嬉戏打闹,老人们则三三两两地聊着家常。夜幕降临,微风拂过,带来了一丝丝凉意。东营骏佳生活服务有限公司的志愿者们在忙碌着,确保放映设备一切正常。当天晚上播放的是《古田军号》,一部反映中国革命历史的影片,光影变幻间,仿佛把大家带回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让人们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老人们在观看过程中不时地向身旁的孩子们讲述着过去的故事,孩子们则睁大了好奇的眼睛,认真地听着,一颗颗爱国的种子在心中萌发。
      “我们联合黄三角早报共同开展此次‘国防万映’活动的目的就是通过丰富多彩的影片放映和互动活动,增强市民的国防意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东营骏佳生活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强介绍,“我们精心挑选了一系列经典的军事题材影片,如《八月一日》《红海行动》等一些爱国主义电影在各个社区中巡回播放,深受大家喜爱,原本计划30场次的展映活动如今扩大到40多场次了。”
      近年来,东营市在国防教育形式方面不断探索创新,通过组织多种多样的活动,让国防教育深入人心。随着“国防万映”活动的持续开展,不仅丰富了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在无形中加深了市民对国防建设的理解与认同,激发了全民爱国热情。
      “通过这些活动,我们不仅让市民在娱乐中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还促进了邻里之间的交流与和谐。”王强说,“未来,我们将继续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让红色文化更加深入人心,为咱东营市的国防教育事业而努力。”
      8月3日,郝家镇宫家大集上人头攒动,只见一个个穿着红马甲的小志愿者们,手里拿着宣传单页,热情地向过往的行人发放,并耐心地宣传着国防的知识。“阿姨,马上到国防教育日了,您知道是哪天吗?”一声声清脆的童声在集市上回荡,吸引了众多赶集群众的目光。这些小志愿者们是来自东营市红色基因传承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他们利用周末时间,深入到乡镇集市,将国防教育的种子播撒在每一个角落。
      “我们组织开展这类国防知识宣传活动,也是希望可以通过我们志愿者的宣传,提高公众的国防意识,让更多的人了解国防、关注国防,激发大家的爱国热情,增强大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此次活动的志愿者负责人王克岩说道。
      近年来,东营市高度重视国防教育队伍建设工作,加强顶层设计、坚持多点着力、创新组织模式,以“国防进万家”主题宣传活动为抓手,与东营市志愿服务联合会形成联动,招募志愿队伍和志愿者,走进社区邻里、走进市井巷陌、走进乡村大集,让国防教育走进千家万户,把“国防进万家”打造成一张闪亮的教育名片,进一步让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工作生根发芽。
      此外,东营市还注重以短视频为主的形式开展国防主题教育网络宣传,加大对国防知识宣传力度,营造国防教育的浓厚社会氛围,通过与主流媒体和网络平台的合作,成功打造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国防教育短视频栏目,吸引了大量网民的关注和参与。同时,东营市还积极组织线上互动活动,如国防知识竞赛、征文比赛等,进一步激发了公众的爱国热情和国防意识。
      国无防不立,善教得人心。国防教育是国之大事,关系国家安危、民族兴衰。东营市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核心的理念,深入聚焦国防教育阵地的构建,不断探索新思路,积极整合各类资源,力促国防教育走向日常化、普及化,力求让全民在参与中增长知识,在体验中升华情感,切实增强国防意识和爱国情怀,将国防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之成为全社会的共同信念与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强军梦汇聚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