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鼓相当】 基本信息(拼音,读音等)

典故

      

简体

繁体

旗鼓相當

拼音

qí gǔ xiāng dāng

怎么读

近义词

势均力敌、平分秋色、各有千秋、工力悉敌

反义词

寡不敌众、云泥有别

      【旗鼓相当】的意思和解释

      【旗鼓相当】是什么意思(来源:成语词典版)

      释义

      军旗和战鼓表现出的气势相当,形容两方军队阵容、声势不相上下。※#语或本《后汉书.卷一三.隗嚣公孙述列传.隗嚣》。后用「旗鼓相当」比喻双方势均力敌。△「旗鼓相望」、「势均力敌」

      典源

      ※#《后汉书.卷一三.隗嚣公孙述列传.隗嚣》1>嚣既有功于汉,又受邓禹爵,署其腹心,议者多劝通使京师。三年,嚣乃上书诣阙。光武素闻其风声,报以殊礼,言称字,用敌国之仪,所以慰藉之良厚。时陈仓人吕鲔拥众数万,与公孙述通,寇三辅。嚣复遣兵佐征西大将军冯异击之,走鲔,遣使上状。帝报以手书曰:「慕乐德义,思相结纳。昔文王三分,犹服事殷。但驽马鈆刀,不可强扶。数蒙伯乐一顾之价,而苍蝇之飞,不过数步,即托骥尾,得以绝群。隔于盗贼,声问不数。将军操执款款,扶倾救危,南距公孙之兵,北御羌胡之乱,是以冯异西征,得以数千百人踯躅三辅。微将军之助,则咸阳已为他人禽矣。今关东寇贼2>,往往屯聚,志务广远,多所不暇,未能观兵成都3>,与子阳4>角力。如令子阳到汉中5>、三辅6>,愿因7>将军兵马,鼓旗相当。傥8>肯如言,蒙天之福,即智士计功割地之秋也。管仲曰:『生我者父母,成我者鲍子。』自今以后,手书相闻,勿用傍人解构之言。」自是恩礼愈笃。
      (1) 典故或见于《辂别传》。
      (2) 关东寇贼:盘据关东一带的反贼流寇,指吕鲔等人。关东,古称函谷关以东的地方。约今河南省、山东省等地。
      (3) 成都:公孙述自立蜀王,以成都为首都。地约当今四川省西部。
      (4) 子阳:公孙述(?~公元36),字子阳,东汉扶风茂陵人。刘玄更始二年,阻击绿林军于绵竹,自立为蜀王,都成都。次年称帝,国号「成家」。光武帝建武三年,遗将军李育攻三辅,兵败。建武十二年,光武帝派军歼灭之,述被杀。
      (5) 汉中:地名。位于今陕西省南部和湖北省西北部,秦岭与大巴山之间,汉水流贯其间。
      (6) 三辅:指西汉首都长安(地约当今陕西省西安市南部)附近。
      (7) 因:凭藉。
      (8) 傥:音ㄊㄤˇ,同「倘」,如果、倘若。〔参考资料〕 《辂别传》(据《三国志.卷二九.魏书.方技传.管辂》裴松之注引)琅邪太守单子春雅有材度,闻辂一黉之俊,欲得见,辂父即遣辂造之。大会宾客百余人,坐上有能言之士,辂问子春:「府君名士,加有雄贵之姿,辂既年少,胆未坚刚,若欲相观,惧失精神,请先饮三升清酒,然后言之。」子春大喜,便酌三升清酒,独使饮之。酒尽之后,问子春:「今欲与辂为对者,若府君四坐之士邪?」子春曰:「吾欲自与卿旗鼓相当。」辂言:「始读《诗》、《论》、《易》本,学问微浅,未能上引圣人之道,陈秦、汉之事,但欲论金木水火土鬼神之情耳。」子春言:「此最难者,而卿以为易邪?」于是唱大论之端,遂经于阴阳,文采葩流,枝叶横生,少引圣籍,多发天然。

      典故说明

      「旗鼓相当」典源作「鼓旗相当」。古时作战,军中都是以敲击战鼓及挥舞旗帜来指挥进退,鼓声大作或旗帜飞扬都可表现出壮盛的气势。这两者的气势相当,就表示双方军队的阵容与声势不相上下。据《后汉书.卷一三.隗嚣列传》载,新莽末年,东汉人隗嚣(ㄨㄟˇ ㄒ|ㄠ)在陇西一带据地为王,称西州上将军;公孙述则占有今四川一带,称蜀中皇帝。当时,尚未取得政权的汉光武帝刘秀兵力多布署在东部,其西部军力无法与两方的任一方相抗衡,为避免两大豪强合作,他于是想拉拢隗嚣,孤立公孙述,便写了一封信给隗嚣,信中说道:「如令子阳到汉中、三辅,愿因将军兵马,鼓旗相当。」子阳,即公孙述的字。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公孙述来到汉中及京都长安附近,希望我能获得你的援助,以使我们与公孙述的军队阵容和兵力相当。刘秀信中「鼓旗相当」这个词语,后来在文献中颇常见,但多作「旗鼓相当」,用来比喻双方势均力敌。另外,在《辂(ㄌㄨˋ)别传》中有段描述:十五岁的管辂聪明伶俐,颇有才名。有一次,琅邪太守单(ㄕㄢˋ)子春邀请他到家中谈话,管辂到了以后,发现另有几位文人学者在场,管辂问单子春:「今天是要我一个人与在座几位对答吗?」单子春则说:「吾欲自与卿旗鼓相当。」也就是说:我想要自己一人与你势均力敌地对谈。「旗鼓相当」这个成语不局限于军事战况上,而可以广泛用在一般事务。

      书证

  •       01.《三国志.卷二九.魏书.方技传.管辂》裴松之注引《辂别传》:「(管辂)问(单)子春:『今欲与辂为对者,若府君四坐之士邪?』子春曰:『吾欲自与卿旗鼓相当。』」
  •       02.唐.杨炯〈从弟去溢墓志铭〉:「天下之宝,邦家之光。神锋太峻,旗鼓相当。」
  •       03.《新唐书.卷一一八.辛替否列传》:「旗鼓相当,军阵势也;腾逐喧噪,战争象也。」
  •       04.《明史.卷二一四.靳学颜列传》:「夫陷锋摧坚,旗鼓相当,兵之实也。」
  •       05.清.查慎行〈虎林与同年许莘埜话旧时初自蜀归〉诗四首之三:「旗鼓相当胆气麤,生平事事不曾输。」
  •       06.《官场现形记.第三五回》:「何孝先自办此事以来,居然别开生路,与申大善士一帮,旗鼓相当,彼此各不相下。」
  •       07.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三.陈宝祠》:「予以杜郎入赘,胜负螟蛉,不意开罪封甥,祸不旋踵,……(&n000
  •       05.jpg;闻之曰):『&n000
  •       05.jpg;虽不敏,愿与旗鼓相当,必不贻大人戚也。』」
  •       08.清.赵翼《瓯北诗话.卷三.韩昌黎诗》:「昌黎作〈双鸟诗〉,喻己与东野一鸣,而万物皆不敢出声。东野诗亦云:『诗骨耸东野,诗涛涌退之。』居然旗鼓相当,不复谦让。」
  •       09.清.赵翼《瓯北诗话.卷一一.黄山谷诗》:「北宋诗推苏、黄两家,盖才力雄厚,书卷繁富,实旗鼓相当,然其间亦自有优劣。」

      词典附录

  •       修订本参考资料:两方军队阵容、声势不相上下。比喻双方势均力敌。三国演义˙第六十九回:辂问子春:今欲与辂为对者,若府君四座之士耶?子春曰:吾自与卿旗鼓相当。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五回:何孝先自办此事以来,居然别开生路,与申大善士一帮,旗鼓相当,彼此各不相上下。

      【旗鼓相当】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修订版)

  •       两方军队阵容、声势不相上下。比喻双方势均力敌。《三国演义.第六九回》:「辂问子春:『今欲与辂为对者,若府君四座之士耶?』子春曰:『吾自与卿旗鼓相当。』」《官场现形记.第三五回》:「何孝先自办此事以来,居然别开生路,与申大善士一帮,旗鼓相当,彼此各不相上下。」

      【旗鼓相当】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简编版)

  •       两军对垒时,都举起军旗,击起战鼓,阵容、声势不相上下。比喻竞赛双方势均力敌。
          【造句】这场拔河比赛双方旗鼓相当,竞争十分激烈。

      【旗鼓相当】是什么意思(来源:教育Wiki编版)

      目录

  •       1一、出处
  •       2二、语译
  •       3三、故事内容
  •       4四、相似反义词
  •       5五、造句

一、出处

      《后汉书·隗嚣传》:「如令子阳到汉中、三辅,愿因将军兵马,鼓旗相当。」

二、语译

      比喻双方力量不相上下。

三、故事内容

      无

四、相似反义词

      1. 近义词

  •       半斤八两
  •       平分秋色
  •       势均力敌

      2. 反义词

  •       寡不敌众
  •       云泥有别

       五、造句

      经过评估,敌我两军旗鼓相当,千万不可轻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