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weibo.com提供.
24-05-6 06:05发布于 新疆 来自 微博网页版
从中原到中亚 day4 从哈密到乌鲁木齐,600公里路程。

进入新疆,即是进入中亚,所谓中亚,顾名思义,亚洲的中心地带,一个大陆的中心地带应该有的特征,新疆都有。

如果说中原文明被广泛地看做一个东亚地带文明,那么现代中国肯定既是一个东亚国家,也是一个中亚国家。

整个亚洲的中心,就在乌鲁木齐西南角的包家槽子村,以它为圆心,在亚洲大陆上,能画出最大的圆,它本来也是我们的既定的目的地,但遗憾被G30连霍高速上的堵车打断,终不能行。

何谓大陆,必然是有海洋力量不能及的地方才叫大陆,澳大利亚是个大陆,而格陵兰岛只能是能是一个岛屿,全因后者被海洋气候主宰,而前者虽被一样被大洋包裹,但澳洲内陆依然干旱少雨。

太平洋蒸腾的水汽,随着季风吹拂亚欧大陆东沿,其大部分被拦截在中国第一阶梯,印度洋的暖湿气流被青藏高原阻拦,而大西洋风自西向东,一路被阿尔卑斯山脉、高加索和乌拉尔山脉次序拦截,北冰洋呼啸的北风把大部分水汽留在了西伯利亚草原。

所以才有了新疆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和茫茫戈壁。

所以我说,我们虽然因为签证问题无法前往土库曼斯坦,但是我们肯定确实是拜访了“中亚五国”。

从哈密出发,前往吐鲁番路途上的风景,既震撼,又单调,右手侧,白雪覆盖的东天山,改变了人视觉上的尺度,左手侧,茫茫无尽的戈壁,G30,限速120公里,但给人的感受甚至不如东部城市时速80公里带给人的速度感。

阳光灼热,天空湛蓝,天上飞机拉出了长长的航迹线,有趣的是,和地面上的通往乌鲁木齐的G30线路走向几乎一致,漫长的,笔直的高速公路,和路两边无尽的沙漠,还有远处永远巨物般存在的天山,让人的状态也从哇欧哇欧,变成了“什么时候能到”,聊天的话题也越来越散,甚至于开始探讨宋朝的管制。

车辆进入鄯善东收费站,开始进入吐鲁番境内,天山还在右手侧,但左手边开始出现了一座新的红色山脉,它虽不高,但却拥有巨大的名声:火焰山,因为西游记而出名。

在天山和火焰山中间,不时冒出一些浓厚的绿色,那就是吐鲁番的绿洲。绿洲的水从哪里来?坎儿井,很多人知道新疆人民的这个发明,但坎儿井里的水哪儿来的?

巍峨的天山拦截住了各大洋路过的最后一点水汽,聚成雪山,雪山融化后渗入地层,从高到底,逐渐下渗,直到下渗过程中遇到了另外一个山,地下水也没办法往下流,则在低地形成了地下河。

为什么风水上讲究背靠大山,面前有小山,就是这个道理,有大山才有水,有小山,才能留住水。

因为水源浅,人们可轻易开采利用,当然,正常人是不会把这些地下谁引到极度干燥的地表的,最好是就地利用,也因此视觉上构成了一种奇景,巨大的遥远的白色雪山山顶,往下是赤红的极度干燥的山岩,突然之间,似乎是平地冒出一般,绿油油的葡萄藤蔓,然后是就地取材,制成的连绵的葡萄干晾晒房。

可以说,整个吐鲁番就是这个设定,我们去了葡萄沟,路边卖葡萄干的维族老乡,热情质朴,“不买也可以,来坐坐”,“可以尝的,看上哪个,来,抓一把,先吃,吃完也可以不买的”,“我国语说得不好,维语啊,我们五十六个民族,就属我们这个维语难学了”,摊主还注意到了我的车牌:你是从首都来的吧?

我问我那个常来新疆,甚至能说一两句维族语言的朋友,说,你有没有注意到她说的不是北京,而是首都?他说,吐鲁番的维族群众一直就是这样,从没觉得自己是外人。

买了一袋葡萄干,齁甜,还有卖桑椹的,结果回头一看,好嘛,身边这不就是桑树,上面挂的不都是桑椹?伸手可摘,入口颇为香甜,和摊上卖的并无二致,不由得感叹,这生意做得。。。换我,咋不得把附近的桑树上的桑椹先给捋光再说,不然怎么卖给游客啊。

一顿墨迹,终于上了往乌鲁木齐的高速公路,大漠风车矩阵的视觉奇景继续,结果遇上大堵车,绵延数公里,只好熄火下车,坐在高速路栏杆上聊天,因为手机信号也被挤爆了,啥也刷不出来。

来不及拜访亚心,本来期待从天山穿过达坂城,但等到的时候,已经是漆黑一片,直奔乌鲁木齐。

明天除了亚心,倒是是要看看八楼的二路汽车到底在哪儿。

#微博旅行家#
欢迎新用户

正在加载,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