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weibo.com提供.
【两个端点 一份初心】纵观一个人的成长历程,“上好园”“就好业”可以看作其受教育的两个端点,时间跨度20余年。看似遥远的两个端点在上周“邂逅”了。

先看就业。

上周,全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视频会议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在会上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确保青年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视频会议两天后,在教育部与内蒙古自治区的部区会商会议上,教育部部长怀进鹏也强调“以更大力度拓宽就业渠道”。

“就业”不仅关乎千万学子的前途,也关系到高质量发展、民生福祉和社会稳定。近年来,高校毕业生规模持续增长,就业形势严峻。在这样的背景下,在学子们人生的关键节点,党和国家以“千方百计”“更大力度”“全力以赴”的态度,为其高质量就业保驾护航。

就业是民生之本,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大局稳定更是稳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政策赋能,拓展岗位资源,深化就业育人,精准就业帮扶……教育部指导各地各高校认真谋划布局,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近期,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推出多个专场招聘会,提供岗位超10万个;湖南株洲对创业类精英人才最高提供100万元资助;温州医科大学每天遴选一家优质企业,将关键信息在学生社区公布;南通科技职业学院为毕业生配备企业就业导师……着力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再看入园。

上周,教育部召开新闻通气会。会上,贵州省教育厅副厅长周进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省共投入学前教育发展专项资金148.1亿元,省级学前教育内涵发展资金增加到每年5000万元。

这对一个西部省份来说,绝不是小数目,但必须为之。十年间,贵州省生均园舍建筑面积从2.6平方米增加到12.06平方米;新增小区配套普惠性学前教育学位18万个,有效缓解适龄儿童“入园难”问题,“幼有善育”的美好夙愿照进现实,何尝不是地方吸引人才、发展建设的强大底气?

放眼全国,从2013年到2023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提高了23.6个百分点。跨越之间,尽显国家和地方多渠道扩大普惠性资源、回应百姓期盼的决心和担当。

服务民生,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入园难”“入园贵”已成过去式,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负责人表示,普及普惠安全优质,是未来学前教育的发展方向。优供给、强保障、促发展、提质量……教育部始终坚持尊重孩子、尊重规律,引导各地加强学前教育质量内涵建设,人民群众“上好园”的需求持续得到积极回应。

两个端点,一份初心——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民生之事无小事,教育更是最大的民生。在今年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的民生属性被特别提出。近期,义务教育阳光招生专项行动、基础教育“规范管理年”行动相继部署开展,一桩一件,围绕的都是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办好教育民生事,需要千万教育工作者的接续奋斗。既要有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统筹部署,也要有各地各校的久久为功,还需要广大教育干部、教师的辛勤奉献。在过去,这样的磅礴力量让我们得以攻坚克难,创造义务教育“一个都不能少”的奇迹,让我们建成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未来,这样的力量也必将澎湃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新征程上。 (作者:林焕新 系本报记者)
欢迎新用户

正在加载,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