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5-13 08:08 发布于 上海 来自 海上一浪花超话
胡志安:我亲历的中央专案组“石油案”

1969年2月,我接到通知,到中央专案第三办公室报到,分配在“石油专案组”。

石油专案组的被审查人员有一个共同特点:解放前都曾在国民党政府“资源委员会”任要职。解放时,资源委员会是唯一一个有组织护产的国民党中央政府部门。在资源委员会委员长孙越崎的领导下,除了去台湾接收工矿企业的少量人员外,该部门人员几乎都留在了内地。专案组怀疑,资源委员会拒迁台湾是带着任务的,是一个潜伏的特务组织。

石油专案组的缘起,是文革开始时的一次事件。外贸部(商务部前身)一位姓莫的局长在国外任商务参赞时,购买了一台天文望远镜,望远镜通过香港进口时,被美国中央情报局查扣。外贸部造反派贴出大字报,怀疑这位局长“里通外国”,有意破坏。再查他的历史,解放前曾是中共地下党员,在资源委员会所属的中国石油公司任职。他因此被扣上“国民党特务”的罪名,关进公安部看守所。

在一系列恐吓的审讯中,形成了“石油专案”,先后逮捕了大庆油田供应指挥部副指挥、原中国石油公司协理兼玉门油矿经理邹明,石油学院教授、原中国石油公司营业部副主任张英,水利部高级工程师、原中国石油公司代总经理郭可诠。这几位都是原资源委员会的得力干部,留学归来的专家学者。审查他们的矛头,就是对着资源委员会的前后任委员长翁文灏和孙越崎。

我来时,专案组的工作已进行了一年多。当时,莫局长等人已被丢在一边。工作重点转向挖“潜伏特务”,许多留在内地的原中国石油公司职工被批斗。

我参加了对邹明的讯问。他谈了玉门的护矿斗争。他说,玉门解放前夕,西北长官公署马步芳和油矿的国民党特别党部负责人要求将油矿、油厂炸掉撤走。他按照孙越崎指示,组织护矿。一是购买粮食、日用品,安定职工生活;二是组织护矿队,荷枪实弹对准国民党驻矿部队;三是封闭油矿、炼油厂,隐蔽机器。

护矿斗争取得了胜利。1949年9月25日,解放军进驻玉门油矿。当时,矿上还积存粮食一万担,银元三十多万。

我们到唐山找孙越崎外调。

孙越崎可谓中国现代能源工业的开创者之一。1948年5月,孙越崎接替翁文灏出任资源委员会委员长。当时,他属下121个总公司,上千个生产单位,职员3.2万人,生产的产品在全国占很大比重。

孙越崎担任资源委员会委员长后,与中共上海地下党员王寅生、季仲威有了联系。1948年10月,国民党社会部召开全国工业总工会成立大会,他借机召集各重要厂矿企业负责人,召开秘密会议,动员大家处变不惊,迎接解放。在孙越崎的领导下,除了去台湾省接收工矿企业的外,资委会人员全部留在了内地。1950年3月,孙越崎被蒋介石当局开除国民党党籍,并以叛党叛国罪受到通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孙越崎被任命为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计划局副局长。1952年6月,他被分配到唐山开滦煤矿担任总管理处第三副主任。文革中,他因“特嫌”的罪名,被隔离审查。

我们问及玉门油矿时,他大谈应变的惊险和邹明的功劳,反问:哪来的“潜伏”?

1969年冬,我盘算着向毛泽东写信,说明石油专案是个假案。中央专案组“一办”的孙叔岱对我说:就你看出问题?你的信能送到毛主席手里?真糊涂!你干不了走人嘛,写申请去五七干校,离开是非之地。随后,我请求去了五七干校。

“文革”之后,拨乱反正,需要平反冤假错案,落实政策。

解放后,资源委员会的“留用人员”,同其他的起义人员一样,大多遭到清算、整肃,有的甚至被折磨致死。这些人及其家属要求孙越崎帮助平反和落实政策。

80年代初,在孙越崎的不断“纠缠”下,有关部门曾想按起义来解决原资委会人员的问题,但一位当年进驻南京、80年代已是中央领导的老人说:资委会是我们接管的,不能算起义。后来罗青长有一次曾说,说这话是不了解内情,资委会是接受地下党的影响有组织的起义。既然有领导人不同意按起义落实政策,就来个折中办法“比照办理”。

孙越崎不满足于仅仅“比照办理”。1991年10月24日,98岁的他致信时任中共中央,最终,资源委员会人员中与中共地下党有接触的骨干人员,按中共地下工作人员参加革命一样对待,待遇高于起义人员。

注:孙越崎(1893年10月16日—1995年12月9日),男,原名毓麒,浙江绍兴平水铜坑(今平水镇同康村[3])人。中国近代实业家和社会活动家,是中国现代能源工业的创办人和奠基人之一,被尊称为“工矿泰斗”。(编者注)

注:胡治安,中央统战部干部局原副局长。#涨姿势##涨姿势##历史上的浪花#
欢迎新用户
o p

正在加载,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