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weibo.com提供.
24-04-8 22:12发布于 浙江 来自 点评
U白日之下(2024)我的评分:[星星][星星][星星][星星][星星]
#电影白日之下首映#我是去年在香港出差的时候顺便看的《白日之下》,非常喜欢,回来没多久就看到它引进内地的消息,很开心,但也担忧这么好的片子,又容易变成叫好不叫座的案例,所以想趁着它上映前提前说几句。

考虑大部分内地观众对这部还没啥概念,我想尽可能找一个内地类似的作品对标,但很遗憾我翻了半天上一次我们有这样题材和质量的作品还是7年前,《嘉年华》,同样的现实主义题材,评分同样是8.2。

它们发源的创作情绪是一样的,对真实的现实事件的记录和再次强调,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前者是对残障群体,后者是对未成年人。

故事聚焦香港曾经连续多年发生的残障护理院舍侵害事件,尤其是14年院长性侵智力障碍女孩案——因为这位院长在电影上映前依旧逍遥法外,主创几乎是带着浓烈的不满在写这个角色,现实里的院长叫张健华,电影里直接叫章剑华,可以说毫不避讳。

虽然是实实在在的现实主义,但它给了角色并非完全正面的设定,追求正义在一开始只是是想知道某个真相,这让观众的距离感没那么重,所以这部的所有优点都是观众最显而易见的,不是要我们这些影评人解读观众才能知晓的那种好。

在一个新闻记者抽丝剥茧的过程里,观众是被带着思考的。

譬如拍一个弱势群体的普遍受害遭遇,但不是把罪只停留在施暴者,而是能注意到这个制度下,就算没有施暴者A也会有施暴者B的必然性,由此去拷问制度。

包括对真实性的坚持,结局遵从了现实里的结果,院长逍遥法外,但反而让电影有了更强大的力量,就像导演自己说的“電影未必可以解決問題,但至少應向世界提出問題”。

当然,担心结局憋闷的观众也不用怕,我可以提前告诉大家,在电影香港上映几个月后,那位性侵者院长,终于被正式定罪。

这是电影无声的真正的结局,也是在回答这种电影拍摄和被观看的意义。#白日之下我们最需要的那类电影#

正在加载,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