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weibo.com提供.

杨潇在西南大后方

杨潇在西南大后方

读物博主
4月29日 08:53已编辑
置顶大家好,我的新书《可能的世界》今天正式上市了。这本书收录了2010-2019年期间我游历十余国家写下的非虚构叙事长文,包括解冻初的缅甸与革命后的埃及,以及“失落了二十年”的日本;我去贝尔格莱德寻找德约科维奇,也在佛祖证悟之地印度菩提迦耶求解“最快乐的事情”;我有幸在哈佛访学一年,日记里全 ​​​​...展开全文c
我想努力,再努力,追上 2019 年

我想努力,再努力,追上 2019 年

的书名,编辑部的大家各有各的惆怅:我们相互张望,由书名一下子想到的,是北京奥运会前后人人期待的“可能的世界”,还...
在中甸拍到了凤凰~ ​​​​
“这是一群二三十岁的年轻攀登者奔向高山,在死亡的悬崖边寻找自由与自我的故事。从世俗的角度来看,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失败者:有人大学肄业,甚至高中辍学;有人失去了高薪工作,甚至居无定所;还有人成长在一个并不幸福的家庭。正是这些失败者,书写了过去二十年来中国最壮丽、最隐秘的登山史诗。...展开全文c
今天单读分享#单读新书#041《比山更高:自由攀登者的悲情与荣耀》的前言,跟随作者宋明蔚的引导,我们得以进入那个极具魅力的山的世界,窥探自由攀登者的人生境遇。“他们的每一次攀登,都是老人与海式的搏斗。只不过他们与之博弈的不是大海,也不是大山,而是真实的生活。当他们攀登到人生的顶峰时回 ​​​​...展开全文c
我不想要安逸,我想要真正的危险,我想要自由
单读

我不想要安逸,我想要真正的危险,我想要自由

慌慌张张地转发和涌抱[爱你]
在旅途中读完《可能的世界》。最大的愉悦是,借由杨潇的昨日世界,重新回到(曾经)丰茂的职业记者生涯版图,看到一个古典的抱持着世界主义和人文主义行走、突破、观察、等待、写作的记者,在上个世代寻路世界的旅程。

有时少年,有时azara。读完能确定的是,73岁的白发潇,也一定还在路上和电脑前行 ​​​​...展开全文c
  • +6
6月15日 23:01已编辑
有一段时间我睡前喜欢读《老巴塔哥尼亚快车》,就好像跟着索鲁上了一趟慢悠悠的列车,一路向南。也许旅行文学就是有着某种律动,也许这种律动和我们的生命律动是合拍的。谢谢新周刊[心]
#一个真正的旅行者不会相信劝退贴#当谈论到“旅行”时,你是否会想到现在常见的“攻略”,以及多到数不清的“劝退帖”?而杨潇@杨潇在西南大后方的旅行是“攻略”和“劝退帖”的反面。从2010年第一次前往日本做深度报道开始,记者、旅行者、作者的身份在杨潇身上渐渐重叠。在不同国家的游历中,他体会 ​​​​...展开全文c
一个真正的旅行者,不会相信“劝退帖”
新周刊

一个真正的旅行者,不会相信“劝退帖”

好久没看这么提气的比赛了。上一次好像还是2019年,也是在香港,3:2逆转意大利。
尤其开心的是张常宁回来了,officially! ​​​​
继续西南漂流,下周六成都见~
#单读Action#6 月 22 日(周六)15:00,《可能的世界》作者杨潇@杨潇在西南大后方,将与《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艺术是一场冒险》作者曾焱,《南方人物周刊》总主笔蒯乐昊来到文轩 BOOKS 高新店,一起聊聊“可能性”是如何诱惑他们不断冒险,又是怎么在行走中不断显现的。详情: ​​​​...展开全文c
麦克法伦在《古道》里写一位同样喜欢走路的巴勒斯坦朋友拉贾,“偶尔,行走会令他暂时忘却这片土地的现状。他说起远离检查站、围墙和路障的喜悦,广阔天穹之下那种“快活到晕眩”的感觉。有时在野外能找到地质史上某些时段的明证,知道自己脚下的石灰岩曾是远古海床,这样的见闻足以碾碎心中因巴勒斯坦 ​​​​...展开全文c
6月14日 12:04已编辑
6月22日下午在成都,和朋友们的一场聊天。作为艺术小白,我勉勉强强负责行走part。。。
欢迎扫码报名来玩儿。

O杨潇×曾焱×蒯乐昊|当行走遇上艺术:冒险的可...​​​​
感谢[心][作揖]//@一点儿乌干菜:推荐单读 @单读的《可能的世界》,希望杨潇老师 @杨潇在西南大后方的行走与书写“漫无尽头”!
读完杨潇的《可能的世界》,是我想象中的知识分子的写作!自省,温和,有态度。杨潇花了不少笔墨写在各地的“政治观察”,他亲临了某些政治事件的现场(埃及革命,昂山素季“获释”),不带偏见且尽可能多地去展现事件的“褶皱”。之前说过,单就埃及这篇,此书足以打五星!作者必然是下过一番苦功的, ​​​​...展开全文c
“无论是此前在法国戛纳,还是此行在瑞士伯尔尼,我感受到新冠过后海外对中国的态度甚至都不是敌意,只是陌生——或是由陌生带来的不关心。一位评委说,中国就像另一个世界,人们知道有事情在发生,却不知道到底在发生什么。”
谢谢单读,写了写今年的全球真实故事奖之旅:O中国是一个大舞台,我在第一排做观众✍️非常非常受鼓舞的四天,结束之后对自己说:我们要幸存下来,要健健康康活下去,我将在新的坐标系里工作 ​​​​
中国是一个大舞台,我在第一排做观众

中国是一个大舞台,我在第一排做观众

在互联网时代,图片可以被修改,数据可以被优化,故事可以被拼接。新一代的记者们,不仅要从有形或无形的围挡中突围,也...
“但总的说来,丁则良的史学在转轨后显然具有为时政服务的倾向,明确偏离了他在西南联大时期的主张:大学“是为研究学问,提高文化而来,不是为宣传主义而来;是为提供问题而来,不是为鼓吹结论而来”;“如果某先生一旦不以讲学为重,理性为重,而以宣传为重,趋时为重,则我对其原有之敬爱,转将消失 ​​​​...展开全文c
“进取的沉沦”:一个学术天才的生命史

“进取的沉沦”:一个学术天才的生命史

“必记本”注:本文作者为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虞云国。本文原载《历史教学问题》,特此分享。
6月13日 11:28已编辑
“由双泉寺再往上,道旁灌木和菜地渐渐褪去,一步步走入茂林修竹中。道上行人很少,一个小伙子躺在石板上,我们问他在做什么,他说他在看天。抬头,风云流转,树叶婆娑,于是我们也跟着看天。古道翻越关索岭,直达关岭县城,过了同样倾颓的御书楼后转下行,天色渐晚,有三个年轻人往上走,我以为他们是 ​​​​...展开全文c
第一次用deepL pro翻译了整本书(英译中),感想是:
为什么到今天才想到买会员!!! ​​​​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