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weibo.com提供.
5G、人工智能领域的较量是中国超越美国的关键
阅读数:17140

​​     中美科技战打的如火如荼。从战术来看是围绕着芯片,但之前华为海思做芯片设计做了那么多年,美国也没太管。芯片这个东西,美国不太害怕中国超越它,因为以芯片为核心的整个信息技术产业都是美国发明的,底层构造在人家手里掌握着。我们在中下游做设计也好、做代工也好,对美国的核心竞争力威胁不大。

      高新技术那么多,不懂行的人看得眼花缭乱,说起来中国到处都是落后“外国”。其实关键的科技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来源于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技术。这两次工业革命的中心是欧洲。日本和美国也参与了这个过程,但主要成果和精华始终还保留在欧洲。诸如高端精密机床、发动机、检测仪器等等,机械类、动力类的技术。欧洲积累了上百年,很多工艺、材料、数据都是一代人一代人反复的尝试优化搞出来的。欧洲现在没有殖民霸权了,还能保持发达国家地位,搞得起高福利养一大批懒人,主要就是靠这个吃饭。第二类高科技是美国人搞出来的。二战以后出现的信息产业,以芯片和软件为核心,今天我们用的各种电子产品和软件全都算。这一般被认为是第三次产业革命的成果。底层的东西大多在美国人手里握着。

      第三类高科技是21世纪以来出现的最新技术,以5G为代表的高速无线通讯和人工智能技术。它是信息技术革命的新一波浪潮。

     中国要崛起,说起来三类高科技产业都必须发展,一个也不能丢下。但是,不可能全都做到世界第一,必须跟全世界分工合作。基本原则是,别人已经完成了整体布局,把底层构架掌握完了,市场空间也占领了,中国要去谋求超越,难度就很大。

     第一类高技术,是从新中国建国以来就可以重点学习追赶的,搞了七八十年了。工业门类齐全是齐全,但高精尖的很多东西还是欧洲人手里掌握着的。这个不能着急也不用着急。只要能保持跟踪,技术代差在两代以内或者说差个五年十年,问题不大。一些尖端的精密机械,本身产值不高,欧洲人掌握着就掌握着,要给他们留下赚钱的空间,我们自己也省点力,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第二类第三类技术发展当中去。中国崛起跟欧洲繁荣没有很大的冲突,美国也没办法阻碍欧洲跟中国的贸易。这一类的基本战略还是跟踪。

      第二类高技术,中国现在产业产值领先全球,技术水平实际上已经比欧洲强了,但底层框架在美国人手里掌握着。中国崛起挑战美国的全球霸权,矛盾冲突不可避免,想不被卡脖子很难。有些产品虽然欧洲日本能生产,但核心专利或者工业软件还是掌握在美国人手里的,美国要想象这次这样行使“长臂管辖权”,全球封锁中国的某个领先企业或者细分行业,这是随时可能发生的。这方面的底层技术,必须战略投入获得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上还要达到跟美国持平,不能有一代以上的差距。这一类技术是最需要国家进行战略性投入的。因为光靠市场力量不行,市场基本被瓜分完了,关键领域都是少数头部企业通吃,后来者没有空间。最典型的就是芯片代工,台积电一个领头羊,高端芯片利润最高几乎全部被他吃下了,才有钱做新一代的研发,最先进的光刻机也优先供应给它,老一代的生产线它的机器研发等投入早就赚回来了,把价钱压得极低然落后者根本没多少利润空间,也就没钱投入研发。中芯国际是国内的代工龙头,但长期以来员工工资低的可怜,都不好意思说自己的高科技企业。为什么?因为国际龙头吃掉了利润高端,竞争下来,虽然中芯国际也在进步,到十多年下来,跟台积电的差距反而越来越大。还有上海微电子做光刻机,也是一样,没钱、穷死。这些领域国家不战略性投资,就只会被国际领先水平越甩越远。

      第三类高技术,底层构架和市场都还没有发育成熟,中美在一个起点上,在某些方面中国还领先了。这就是我特别关注和一再强调的5G+人工智能+物联网这三大枢纽型创新技术和产业,以及云计算、边缘计算、区块链等等。这些高科技产业,重点要靠市场。一些新兴企业或者华为这种龙头去做去拼,是有可能拼得过美国的。中国的地方政府算是半市场化机构,因为它们彼此之间的经济发展竞争也很激烈。地方政府支持,加市场主体创新,这个新领域我们就可以不怕敞开门来搞竞争。当然,一些前沿基础理论研发,国家战略支持也必不可少。基本目标是构建一套高效的国家创新体系,努力实现“弯道超车”,在下一个时代、在新一轮产业革命浪潮中成为领头羊。市场化投资和创业最大的一块机遇就在这里。

现在中国高科技产业的主要格局,就是,第一类科技落后于欧洲,但安全有保障;第二类产业落后于美国,且安全无保障;第三类产业跟世界领先水平处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与欧美各有所长,目前暂时还不存在安全问题。

      美国要想狙击中国的,其实核心是在第三类高科技产业上,一旦在这方面中国取得关键性突破,问题就很严重,就会真的把美国超越和甩下了。所以华为搞芯片设计,它其实不那么在意;中芯国际买先进光刻机做代工,还有台积电等领头代工企业到大陆投资建先进工程,它也不大管。这些都是第二类核心技术,它比较自信,底层核心的东西美国的优势很难被动摇。别看光刻机是荷兰生产的,详细的打开来看,里边的很多专利,尤其是涉及到软件的,几乎全是美国的东西。台积电最近也声明了,短期内它也没办法搞出来完全不包含美国技术的芯片代工生产线。但是,现在决心要搞华为,是因为华为在第三类技术上“冒头”了,5G技术领先全球,这个东西是很严重的威胁。另外还有人工智能,去年制裁华为之后的第二批实体清单,里边除了军工企业,剩下的我看了,几乎全是人工智能企业。它的基本策略,就是利用自己在第二类高科技领域的先发优势,来对中国发展第三类高科技“卡脖子”。

    中美高科技对决,中国现在是要一攻一守,在第二类高科技领域的策略是防守,要确保自己有坚固的阵地;而主攻方向,始终还是要放到第三类高科技产业上来。不要指望我们能在光刻机技术、芯片设计软件这些领域能战胜美国,能守住就不错了。对第一类产业,可以战略性收缩,高价买欧洲的东西没问题。我们的目标不是全都世界第一,这做不到,是要确保产业安全,然后在新领域争取胜利。只要不威胁我们的产业安全,那些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基础上的技术领先地位,我们不必去争。要超越美国,引领人类下一个时代的科技发展,关键还是在于5G、人工智能、物联网这些枢纽型创新,以及云计算、区块链这些技术路线和市场应用方向都还没有稳定下来的新技术竞争上。想为中国崛起、中美科技战做点贡献的人,也应该把注意力放一些到这两个方向上来,了解一些这方面的知识,不能光讲外交战略、制度竞争、美元霸权、文化优劣势这些软实力的东西,硬科学也要知道一点,看问题才能全面。不然中央为什么要大力推区块链,美国为什么要用芯片代工来精确打击华为,这些事情的大方向你可能知道,但具体的招数和应招拆招的过程你总是看不懂的。



更多内容:喜马拉雅《5G+人工智能的产业革命45讲》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