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www.newxue.com提供.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

山东省昌邑市柳疃镇中闫小学 陈爱民

新学网 > 语文 > 人教课标本六年级上册 > 只有一个地球 >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读准“渺、蔼、赐”等字。

【教学目标】

2、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激发学生珍爱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课文的重点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相片断。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教师诵读,课件演示(地球在宇宙中的美景)。

(师饱含深情地):

在浩瀚广袤的宇宙,

有一个美丽的星球。

它是人类的家园,

它是太阳和月亮的朋友。

地球,你还管它叫什么?(母亲、家、摇篮、妈妈……)

环节评析:用多媒体手段营造诗情画意的氛围,使生赏心、悦耳、动情。教师设计的问题,意在将地球人格化、形象化,拉近学生与地球的感情距离,为后面各环节的教学作好情感铺垫。

2、引出课题、读题: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篇有关地球的文章──-

板书:

只有一个地球

齐读课题,还有别的读法吗?

3、了解学情:

通过预习,你已经知道了什么?(学生汇报)

预习中你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请提出来。你最想弄懂什么?

环节评析:“为贵有疑。”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从中梳理出有价值的“自悟题”,以学定教。

二、研读悟情

1、体味地球的可爱:

⑴找读有关句段:

地球究竟可爱在什么地方呢?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

谁还有不同的读法,再来读读,读出你的理解、你的感受。

⑵引读、练读:

我仿佛跟随你们来到了无边无际的太空,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这就是人类的母亲──地球!

你想怎么读来抒发你体会到的感情呢?自己试试……

谁再来读一读?读出你自己独特的情感。

环节评析:尊重学生对课文的独特感受,注重了情感的体验,语言的积累,个性的张扬。

2、认识地球的内在美:

⑴理解地球母亲的“慷慨”。

“慷慨”的意思。表现在什么地方?

⑵交流课外资料。

大家是通过什么途径查找资料的?

互相交流通一下,看看哪些资料最能说明地球的慷慨?(学生交流)

从大家搜集的资料足以看出地球母亲把她的一切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我们,她无私地为我们提供着各种能源,使人类得以繁衍生息。但是今天,我们人类又是怎样对待自己的母亲的呢?

板:

人类

环节评析:抓信重点词语深掘细挖,既使学生理解地球的“可爱”,又为后面环节的教学作了铺垫,一箭双雕,引导学生查找资料,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的是学到了获取知识的方法。

三、感受地球的痛苦

1、录相(播放人类砍伐树木、烧毁植被、污染水源、排放废气、猎杀动物、乱倒垃圾等片断)。

2、自主感悟、自由表达:

说说你感触最深的画面。

联系画面和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句话的理解。

板:

易碎

3、探究地球易碎的原因:

昔日美丽的地球妈妈如今已遍体鳞伤,原因何在?书上写了吗?(第四节)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探究,教师相机点拨。

自由读文(第四节),你想到了什么?

能结合生活中的现象来谈吗?

你怎样看待人类的这些行为?

环节分析:调动了学生的生活感知,将语文课堂与大千世界,学生生活紧密相连,使课堂由封闭走向开放。

4、探讨“人类移居”问题:

人类对地球的破坏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前面有同学提到人类能不能移居的问题,其实这也是许多科学家所关心的问题。(学习第五节,师相机点拨。)

“宇宙中有没有适合人类生存的第二个星球”这个问题,有兴趣的同学课外可深入探讨,现在我们面对的现实是:破坏了地球,人类将别无去处!既然不能移居,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生见仁见智)

小结:我们只能这样做,我们必须这样做。因为我们──(生齐读:只有一个地球!)

四、升华情感

1、写话抒情:

把你最想对地球妈妈说的一句话写在课题后面。

把你写好的话读给大家听,让大家倾听你的心灵的呼唤。

2、结语:

同学们,你们真情的呼唤深深地感动了我,我仿佛看到了地球妈妈那含泪的微笑。善待地球、珍爱地球这将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因为我们──(指板书,生齐读:只有一个地球!)因为人类──(生齐读:只有一个地球!)

环节分析:再次齐读课题,深化理解,推波助澜,掀起高潮。

五、作业,课外延伸

调查小龙河污染情况,写出你的感受和建议。

环节分析: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学语文,用语文的广阔天地,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总体评析】

1、教师运用导语、课件等多种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只有情感产生了共鸣,才会震撼心灵,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2、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这一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得以较好体现。

3、开阔学生视野,拓展语文学习的广阔天地,使语文教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这一点在“交流课外资料”、“感受地球痛苦”、“作业”等环节充分体现了出来。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