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四年级下:《回乡偶书》教学设计

新学网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会鬓衰2个生字,了解古诗大意,理解领悟诗意,学会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形式反复朗诵古诗,从而理解领悟诗意;组织学生自主合作细品古诗,了解诗的意境,感悟诗人流露出的浓浓的乡情;想象古诗所表现的情景,体会作者忧伤之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诗的意境,感悟诗人流露出的浓浓的乡情,体会诗的韵律美,感受中国古代诗词的意境美,情感美。

      教学重点 :了解大意,把握作者的思乡之情,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备注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学会偶鬓衰三个生字,了解古诗大意。理解领悟诗意,学会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一、谈话导入,据题质疑

      1.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过一首古诗叫《咏柳》,你还能背下来吗?(指名背再齐背)(课件)

      2.介绍背景。(出示课件)

      你们还记得这首诗是谁写的吗?对,他是诗人贺知章,他以写七绝为见长。他一生仕途顺利,直到八十六岁才告老还乡,在离开京城时,文武百官都来送行,直到城门外,唐玄宗还亲自写诗送行,真够风光荣耀。当他以一个普通老人的面貌回到阔别了五十年的故乡时,又是一番怎样的场景呢?

      3.揭示题目:

      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回乡偶书》。(师板书课题)

      4.据题质疑:

      (1)理解“偶书”,这里的“偶”“书”各是什么意思?

      (2)看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师根据学生所提问题,进行副板书,并梳理归纳)

      二、自主合作,初步感知

      师:自由读诗,边读边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或者你读懂了什么?

      1.生自学,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

      2.检查反馈:(课件)

      (1)①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师生纠正②齐读生字新词。

      (2)①指名读诗②范读(出示课件),生画节奏

      ③分组读诗④齐读古诗

      三、细读品味,感悟理解

      1.学习第一句(课件)(出示第一二行)

      (1)指名读。

      (2)点击重点词语:少小、老大、乡音、无改、鬓毛衰

      引导学生边观察插图边说意思(板书:少小、老大、音无改、鬓毛衰)

      (3)这两行诗的意思是什么?(自己试讲,再讲给同桌听,最后全班交流)

      (4)师归纳,生质疑:

      师:学了这两行诗,你有什么要问的?

      生1:为什么几十年后作者还回到家乡来?

      生2:这时他的心情如何?

      (以上问题让其他生来回答)

      (5)师:看来同学们不仅会读,还会思考。那么你们能“从乡音无改”与“鬓毛衰”这两个词中体会到什么?

      (6)指导朗读:想象一下,如果你是作者,在阔别多年后又返回到养育了自己的家乡与故乡的人们团聚,想到家乡人民的热烈欢迎、盛情款待的情景时一定会兴奋不已。现在谁能用读出作者此时的喜悦心情?(指名读、齐读)

      (7)总结学法: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刚才学习的方法。(生试讲,师概括:抓住重点字词,联系上下文或观察插图,理解诗意。)现在请同学们运用这种方法来自学第三四行诗句。

      第二课时

      一、细品古诗,感悟诗意。

      学习第二句:(课件出示第三四行)

      (1)出示句子,指名读、齐读

      (2)学生运用自学,再集体交流

      师:哪位同学来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两行诗的?

      生:(试说:我是抓住……。师补充口头提问:客在这里指谁?[结合看图]何处是什么意思?谁再来说说?)

      师:幻想当时的情景,你认为儿童会说些什么呢?

      生:(略)

      师:你能想像出作者当时的心情吗?(无奈、忧伤)

      谁能通过朗读来表达这种感情?

      (3)指导朗读古诗

      二、串讲诗意,体会情感:

      (1)谁能用自己的话把全诗的意思讲一讲?

      (指名讲,同桌互讲,全班交流)

      (2)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什么?(板书:思乡)

      (3)小结:是啊,“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树高千丈,叶落归根”诗人少小时离开家乡,年纪老了才得以重返家乡,离开家乡久了,一切都可以改变,惟有“乡音无改”,这无改的乡音里流露出诗人对家乡的深情厚意,同时又有淡淡的忧伤,那么我们就带着对家乡的思念,怀着淡淡的忧伤读一读这首诗。

      (4)指导朗读。(试读、指名读、齐读、试背。)

      三、挖掘课程,欣赏佳作

      同学们,贺知章回到故乡后,面对熟悉的情和景,他一共写了两首《回乡偶书》。刚才我们学习的是第一首,现在请同学习们欣赏第二首,一起与作者体会回到家乡的那种感受。

      (出示课件,师诵读:离别家乡岁月多,

      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

      春风不改旧时波。)

      四、表演想象,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学得真起劲,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诗的内容,结合自己的想象,试着将《回乡偶书》编成故事,再与同伴合作演一演。(提示:如果你是贺知章,离开家乡几十年之后,回到自己的家乡,你当时的心情会怎样?你当时看到的、听到的和你想象中的一样吗?)

      1.(1)分角色试练表演。(2)指定小组在班上展示表演。⑶师模仿“记者”,采访“贺知章”。

      师:同学今天学的真不错,那么其他同学学了这首古诗后还有什么收获?(生谈)

      2.齐背古诗,并边背边想象情景。

      五、示范指导,培养习惯

      1.让生找出本诗的生字,并看看要怎么正确书写。

      2.出示课件中的生字书写顺序,师边讲解。

      3.学生试写(每个生字各写2个),师巡视,生写后互检。

      六、自主选择,培养能力。(任选一题)

      师:同学们,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我们都完成了,现在我们到作业超市去逛逛,然后你们选拔自己喜欢的题目作为课后的练习题。

      1. 背诵并默写古诗。

      2. 为《回乡偶书》完成一幅诗配画。

      3.自编故事,再与伙伴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