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云霄县名人大...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ren.bytravel.cn提供.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福建省> 漳州市> 云霄县人物

云霄县名人录

  何子祥(1707~1771),字象宣,号蓉林,平和(今福建云霄县)人。清乾隆十六年(1751)进士,三十年由浦江知县调任平阳知县。上任伊始,便与县丞萧垛兴建龙湖等书院、昆阳等义学,观澜等社学,又建社仓十余所以备荒。疏浚了县城内外淤塞百余年的河道(内河八百余丈,外河三百余丈),县城面貌为之改观。其时平阳粮禁甚严,凡过路谷米,都被兵差扣阻以牟利。何察访民情后,便发布《米准流行示》道:“诚以天下一家,丰……[详细]
  林偕春(1537~1604年),字孚元,号警庸,晚年自号云山居士。祖居云霄佳州郭墩,后迁居前涂村。偕春聪颖好学、磊落旷达,自幼随父(名文贡,庠生,后封翰林检讨)课读。嘉靖四十年(1561年)中举,嘉靖四十四年进士,入选翰林院庶吉士,后晋翰林院检讨、编修,亚中大夫,湖广布政司右参政。林偕春生长于内忧外患时期,对社会风情民间疾苦了如指掌,怀走仕途展抱负之志,救民于水火。嘉靖三十九年至四十四年间,广东饶……[详细]
马仁[] (?~711)
  马仁(?~711年)以营将从陈政入闽,绥靖安抚“蛮獠啸乱”。元光建立漳州之后,以其有斡略,授为司马,为佐陈元光屯垦安民,营农积粟通商惠工,开发闽南文化与生产技术做出重大贡献。唐景云二年(711年)十一月,“潮寇”叛,袭击元光,当时马仁为保主而忘我浴血奋战于拜岳山,大呼其下属官兵“拼死保护陈将军突围,休要管我!”最后仅剩20余骑兵拼力抵敌,惜援军未至,孤身难敌,被刀劈马下而壮烈牺牲。马仁为国为民赤胆……[详细]
  蔡思充(1559~1642年),字宝卿,号元岗,云霄西林村人。幼时家贫,祖父禀生,父亲贡生,皆赖执教、耕织维持生计,思充在祖父督导下,用功读书。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应乡试名列第二,万历三十五年登进士。初授东阳县令,为官清正廉明,体察民情,清吏治,除弊政,兴修水利,发展生产,连年丰稔,百姓称颂。工部侍郎何乔远为之赠诗道:“东阳为令几多时,不取民间一寸丝。”一时廉名大著。后户部尚书倪元璐在《……[详细]
  朱濆(1749~1808年),云霄岳坑村人,生性强悍,有胆略、讲义气。其祖父从事商运,其父年轻时就因造船往返于船场之间,生2子,长朱濆、次朱渥。朱濆少年时跟随父亲造船或运输,更多的时间往滨海地区交游。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23岁的朱濆已拥有一批随从伙伴,经常随船出海。后被公推为船运帮主。乾隆末至嘉庆初,朱濆率先组建海上商运船队,与濒江地区有商运历史传统的中小船商、渔夫、舵手、船工等合伙,集资……[详细]
  方凤鸣(生卒年不详),又名方齐,云霄东坑村人。于光绪年间(1875~1908年)在梁山上创立白扇会,号称“齐王”,人称之为“梁山王”。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后,漳浦沿海一带先后有英、法、意大利等洋教传入。外国传教士恃其帝国主义势力,强购土地建教堂,肆行设教传教,企图把漳浦、云霄等作为发展洋教进行文化渗透的基地。洋教士为了改变当地居民固有的信仰,故意指斥本土尊神“偶象无能”,讥讽中国人愚蠢无知,……[详细]
  陈璧娘(一作碧娘),云霄县陈岱人,生年不详。祖父陈景肃,南宋绍兴进士,曾任台州知州。父陈肇,官至参知政事。璧娘幼承家学,深明民族大义。时逢宋末,她虽身为女子,但见外族入侵,爱国热情不让须眉。后嫁与广东饶平人张达为妻,张达官至都统。南宋景炎三年(1278年)五月,南宋遗臣张世杰、陆秀夫等拥立赵昺为帝,在广东新会县以南大海中的崖山建立小朝廷,作为最后抵抗元军的据点,形势十分危急。这时,张达在广西抗元兵……[详细]
陈碧娘[] (?~1279)
  陈碧娘(?~1279年),亦作璧娘,云霄陈岱人。祖父景肃,南宋绍兴知制诰,曾讲学于仙人峰石屏书院和渐山石榴洞;父肇,绍熙间参知政事;弟植,南宋末提督岭南海路兵马;从弟格,海盐卤簿。碧娘自幼知书达理,喜吟咏,嫁夫张达(今诏安东峤人),南宋末都统。南宋景炎三年(1278年)五月,端宗赵昰死于砜州(今广东雷州湾外),陆秀夫、张世杰等立赵昺为帝,改元祥兴,移跸崖山。时张达从广西抗元兵败归家,碧娘即劝其赴崖……[详细]
  吴原(1431~1495年),字道本,别号云坡居士,云霄城关人,明天顺八年(1464年)进士。初授兵科给事中,上疏“正心、任贤、重爵赏、节用度、斥异端”五事,得到采纳。成化四年(1468年),与同官上“请溥恩惠广嗣续”疏,因触及后宫隐讳受谴责。成化十五年进都任给事中,时朝廷听信宦官集团,设西厂监视朝野,引起人心惊惶,原上疏认为这不是祖先遗制,应予革除。不久,安南、女真侵扰云南、辽东,原上疏要求罢免……[详细]
  何义(1628~1696年),又名忠甫,云霄马舖客寮村人。14岁丧父,平日喜欢习武不事生产,人称其为“憨”。清顺治六年(1649年),郑成功在铜山(今东山县)招募抗清义士,义往投,被授为偏将。翌年,郑军攻广东潮州,守将郝尚久诈降,郑进城至湘子桥(浮桥,用船连结)中埋伏,坐骑被射伤,义急砍断船纽,换给坐骑,护卫撤退,一敌将纵马追赶,被何义手扼马项杀死。郑擢义为左虎卫将军,并将表亲马氏配其为妻。此后随……[详细]
郑开[] (?~1779)
  郑开(?~1779年),乳名洪,兄弟3人,排行第二,云霄高塘村人。少时家贫,后外出谋生,皈依佛门。僧名提喜、涂喜,人称洪二和尚,又称洪李桃,反清组织“天地会”创始人。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郑开从广东惠州返闽到云霄高溪观音亭(址在今溪塘村),取“人生以天地为本”之义,创立天地会。以“三姓结万李桃红、九龙生天朱李洪”暗喻继承马九龙、朱鼎元等前辈反清遗志,倡以历史上刘、关、张和管仲、鲍叔牙之忠义作……[详细]
  何祐(1643~1718年),云霄马舖枧河村人,父亲肇亨,何祐为季子。清顺治年间(1644~1661年)投于郑成功帐下,后任左武卫将军,参加驱逐荷夷收复台湾。郑成功病逝后,何祐继佐郑经,于康熙四年二月,率师驻守大线头一带。何祐英勇善战。康熙十三年(1674年)三月,随郑经率部从台湾渡海抵厦门,首攻同安获胜。同年十一月十八日,何祐率兵与江胜进攻漳浦县,于不孝岭击杀千总杜养体和戎旗龙得云等将,获大胜;……[详细]
  陈梦林(1664~1739年),字少林,云霄陈岱人。清初兵乱,父聿毅徙居广东潮州生梦林。2岁母卒,由居于潮州的浙江人林雄抚养成人,故自名梦林。少时奋发好学,并留心经济、兵事。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林雄去世后往贵州游学。康熙三十三年,以贵州籍应科试名列榜首,知府黄虞庵为其援例入太学,并劝他回闽。其才学受到漳浦县令(时云霄属漳浦)陈汝咸赏识,又受知于学使汪薇沈涵和知府张清恪。康熙五十年,黄虞庵调……[详细]
何斌[] (1604~?)
  何斌(1604~?),云霄马舖人,从小读书勤奋。天启四年(1624年)徙居台岛,先继学于台地,后从郑芝龙住进赤嵌开发。荷兰殖民者占据台湾后,利用中国早已开辟的经巴达维亚到马来西亚巴城的航海线,不断扩张经济掠夺势力。移民虽反抗荷夷,却不成气候,为了生存,不得不接受聘雇。其时何斌(又名廷斌)已有妻小,是移民中较有学识的一人,又能解荷兰语,荷兰人赏识其能干,被聘为“荷兰通事”,但斌不忘其爱国驱荷之心。清……[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