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tech.sina.com.cn提供.

实录:主题论坛二之软硬件谁领风骚

2014年03月30日 16:46新浪科技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新浪数码新浪手机科学探索苹果汇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

    主题论坛二:软硬件谁领风骚?

      新浪科技讯 3月30日下午消息,2014年中国IT领袖峰会今日在深圳五洲宾馆举行,图为吴雄昂、张宏江、邹胜龙、蒋浩和康敬伟出席主题为“软硬件谁领风骚?”的主题论坛。

      以下为主题为“软硬件谁领风骚?”的主题论坛实录:

      主持人(邓中翰):今天非常高兴,我们在2014 IT中国深圳的高峰论坛上,我们今天有一个老的话题“软硬件谁领风骚”,这样的话题,自从我进入IT领域就一直在说这个问题,而且每隔几年都不一样。今年结合我们的主题,我们来讨论这个老话题。

      首先我在这里向大家介绍我们台上的几位嘉宾:

      ARM中国区总经理吴雄昂;

      金山软件总经理张宏江;

      迅雷公司创始人和董事长邹胜龙;

      摩托罗拉系统(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蒋浩;

      科通创始人和董事长康敬伟;

      让我们掌声欢迎五位!

      今天这个话题虽然是个老话题,但我想在座的每位,经过上午,包括吴院长和雷军先生给我们做的主题报告之后,大家看到这个世界一直在反反复复的变化,特别是今天上午小米专门主题报告,也让我们看到硬件很多人不知道怎么做的情况下,到了去年、今年以来,又有了新的一系列的机会。所以我想就这样一些话题请我们在座的几位,首先简单的跟大家谈一下跟他们的观点,然后我们在这个过程中逐渐的理一理,我们现在到底怎么领风骚。

      首先我想请吴总,做CPU,大家想当然的都是硬件,你们用软件的方法做的如此成功,在新环境下,像这样的问题你觉得如何投票,现在软硬件谁更领风骚?

      吴雄昂:我先讲一下,我每次到深圳来都要感谢深圳的产业,因为ARM是全球最大的CPU处理器的厂商,几个月前我们累计超过500亿颗,特别是深圳产业链,我们在国内的厂商做的非常好。我们去年在移动处理器这块,平板我们国内合作伙伴出货超过1亿,手机有1.4亿,总量是非常大的。刚才讲软硬件,ARM公司非常奇怪,整个硬件行业里面最软的公司,因为我们只做设计,并不生产任何真正的芯片产品,但是大家在座所有手机都是ARM设计的。我觉得回到谁领风骚的事,真的是回到了产业最大的变化,变化是什么呢?过去实际上是以讲产品的功能这些比较来等等,现在产业变成生态系统的竞争,不管是苹果它自己打造了自己的生态系统的产业链,或者安卓打造一个生态系统的产业链,我觉得现在最大的区别就是ARM和安卓,做硬件的事情已经被贫民化了,现在属于软硬件平民化的时代。现在互联网冲击金融的事情发生了,平民化,我们这个IT产业实际上最大的不管是软硬件,我们改变了整个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存的模式,这里面一定要有硬件作为基础平台,同时软件是真正改变商业的执行基础。

      主持人:我想今天互动一下,既然我们这个论坛是个问题,我想做个民意调查,在座都是专家、资深人士,你们谁认为硬件在领风骚?不超过10位。软件领风骚的明显很多。请硬件的和软件的在我们台上PK,希望我们后面改变投票的结局。

      张宏江:我刚才非常高兴看到大家举手软件的非常多,尤其深圳这个地方,因为深圳所有的设备,我们用的所有设备都是在深圳生产的,深圳是世界设备的生产地,大家如此的看重软件,我觉得是非常令人鼓舞的一件事。我以前在微软,今天在金山,这两个公司都是老牌的软件公司。过去对这几十年的变化,移动互联网软件渗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前大家想到软件是OA系统,基本上就是office这样,现在我们点任何东西都是软件,无论是支付还是图片还是搜索。如果让我谈的话,过去PC时代所谓的英特尔,今天软件是载体,载体强了以后才能更快的运行,给我们带来更好的体验,更大的方便,但是人们的智能是通过软件实现的。

      邹胜龙:首先感谢邓中翰、张博士,都是从上海、北京到深圳来捧场,谢谢你们!

      这个话题我觉得真正的赢家不完全是硬件或者软件,是互联网,是互联网软件还是软件互联网化,是互联网硬件还是硬件互联网化,我觉得这是值得讨论的话题。我理解互联网是通过用户的参与,不管是软件还是硬件做服务。硬件或者是软件,互联网化其实是指在原来的平台模式下他想接入,硬件想做软件,他想把硬件里面的软件部分互联网化,而不是用互联网思维做软件。今天像小米这样的公司做硬件的时候,他们成功非常根本的,他用互联网思维来做硬件。大家说小米在做饥饿营销,其实是一种互联网的经营方式来经营这个硬件的品牌和硬件和用户的互动参与。今天不管是做软件还是做硬件,真的能抓住用户,让用户参与到你的服务里,不管是为服务提供营销平台还是提供实质服务基础元素,这个才是真正的赢。

      蒋浩:我觉得硬件和软件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可以把硬件比作水,软件比作鱼,鱼离不开水,水也离不开鱼。刚才说的硬件是个载体,也就是说我们载体它提供的平台、提供的基础给软件、给智能来提供应用。也就是说有越大容量的水就能养越大的鱼,大海里面有鲨鱼、鲸鱼,鱼缸里面只有小鱼,最好是有一种方式使两者有机结合,如鱼得水,那就非常强大了。我再说一下,从摩托罗拉系统来说,摩托罗拉专注于专业通讯,我们的核心技术一个是数据采集,一个是无线机,这都是硬件技术,我们现在的主要应用场景是在移动互联网,在物联网,也就是和今天说到的很多软件应用是分不开的。我们的终端设备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的应用中,大数据的应用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也就是刚才说到的载体,他需要非常坚强的载体,有数据采集的性能,需要到专业级的质量,才能保证后面所说到的很多应用,包括电子商务、物流方面、零售方面的很多应用,都能够非常顺畅的在这个载体上运行,我想说的就是硬件和软件实际上是分不开的,虽然大家看到的实际应用和效果可能是从软件体现出来的,但在后面有很多的硬件设备与整个网络运行,是支撑我们整体看到的。

      康敬伟:刚才在座各位都给了非常中性的回答,软硬件各领风骚。但我从事硬件行业差不多20年,我自己有一个观点,在过去20年我们做硬件的都是IT民工,我们好像是“二奶生的小孩”,得不到市场的重视,但是我觉得我们的春天来了。这个春天从哪儿开始呢?从雷军开始,当雷军做手机的红海产品,做手机的公司从0做到超过100亿市值的公司,凭这一点给市场无穷的想象空间,我们自己有个感觉,在过去做硬件的时候,我过去10多年一直在美国做资本市场,做融资的时候很多投资者说,做硬件的我们根本不想看。硬件过去一年还会有这样的情况,但是这半年我们发现一个革命性的变化,所有的人都在讨论硬件创新,甚至有人用另外一个词,硬件复兴,我自己非常坚信有一点,当硬件遇到互联网,这是我们整个硬件翻身的机会。如果今天有幸把这个话题,我们每年来讨论一下,3、5年以后,我们来看看坐在台上的公司,今天很明显的是软件公司占大头,我想3-5年以后再来看,我希望硬件能光辉一把从今天开始。

      主持人:刚才五位嘉宾分别从他们的角度谈了对软件和硬件的看法,其中有包括像吴总讲到的大的生态环境,刚才蒋总也说了软硬件本来就分不开,我们也注意到硬件在接入互联网的概念,又重新开始洗牌,包括苹果也做自己的芯片,包括谷歌刚刚并购了物联网公司,又从软件的角度做硬件,他们甚至连汽车都要做。只要有互联网的概念就可以做的很成功,他们也离不开,下面我们想再问一下,摩托罗拉做了很多调整,软件也是非常强,刚才讲到硬件复兴,从通讯、互联网划分非常复杂的角度来说,你认为未来在这个硬件的复兴的角度是否在你们的通讯行业会向小米一样,能不能借助这个概念做的更加有生机?

      康敬伟:硬件非常重要,也可能和我本人一直做硬件有关系,我原来也做过芯片,当然也做过软件的基础工作。可以这么说,硬件的技术发展是促使我们今天看到的移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如果没有现在所方便、便利的3G网络,没有现在这么高性能的智能手机、高处理能力的终端,我们现在拿的终端就是计算机,也是功能非常庞大的计算机。如果没有硬件的基础,我相信不可能支撑这么好的软件。我觉得在未来很长时间内,硬件还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会跟随着技术不断发展继续提高硬件平台的水平,所以这是第一点。

      第二,无线技术,是我们移动互联网的技术,随时随地、无处不在、没有盲点随时连接的技术,这个技术不断的完善,从3G到4G到wifi,和我们各种各样定制性,在专业网络上用的无线技术,不管是通讯还是IT都是融为一体的。再加上刚才说的芯片技术,ARM或者其他方面的芯片技术,使我们这些处理能力不断的加强,以后我们的硬件设备会越来越便捷,越来越小巧,越来越坚固耐用,这些都是我们无线互联网发展的基础。我并不是忽视软件,软件应用很重要,但是一定要有强大的软件载体。

      主持人:张宏江,你算是中国最早做软件,当年做桌面软件开始一直做软件,在中国软件经历的道路非常艰难,包括国家支持的操作系统等各个方面一直感觉到非常难。可是国外软件发展的非常好,很多大公司、软件统领全球,特别是微软这样的,在这个新的互联网时代,你觉得中国的软件、本土公司,他们如果不成为平台性的公司,比如百度、阿里巴巴、腾讯这样的,单纯的做软件的公司,你看他们的策略会是怎么样的?

      张宏江:你问了很好的问题,让我沿着邹总讲的,互联网带来根本性的变化。没错,我们在中国过去20多年的软件发展一直都是磕磕绊绊,今天我们看通讯软件无论是数据库还是其他东西都没有,互联网给我们机会,给中国机会。我们今天看到,我们终于觉得除了以前的付费的软件模式,今天看到互联网新的模式,这种模式让人们意识到软件的价值,意识到软件的功能,让人们意识到软件其实有一个商业模式,这种商业模式就是我们所说的羊毛出在狼身上或者羊毛出在猪身上,我们做任何创新都要投入和产出,互联网有很多有创意的新模式。过去几年金山真正是走过了这么一条路,原来我们卖软件,卖一块软件几百元、几千元,到有很典型的产品,毒霸,原来是很大的产品,卖的很好,收入也很好,但是被互联网冲掉了。3年以后,我们再回来看,上个礼拜宣布的我们2013年的财报,我们在安全业务,用互联网的免费模式的,收入竟然是最高的收费模式的3-4倍,互联网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我们原来做PC安全,这个产业链走通了,从免费模式到增值服务,从增值服务拿到收入。在移动上涉及到产业,我们一款清理大师从去年3月份上市到18个月以后,月活跃超过1亿,我们虽然没有操作系统,当你的用户量提高,你的小APP成为超级大APP,当你的月活跃超过1亿的时候,你本身就是价值。

      主持人:吴总是ARM公司,可能不是所有人都了解,但是我们做芯片的都知道,都是用他们的知识产权设计我们的CPU,这么说下来,我想问一下,软硬件,你们也算是软的办法来去做硬的CPU最难的或者IT行业最复杂、最高端的,你觉得ARM正在往更高端的服务器等等方向也在做,你结合摩尔定律或者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等,跟英特尔之间怎么看,你们软的CPU的方案最后的销售额或者在全球的领导力超过英特尔?

      吴雄昂:如果纯粹从产业力来讲,我们在这个数已经超过了英特尔,刚才讲的软硬件比较特别,我们硬件里面做部分软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好处就是前面康总提到的,资本市场比较认可这件事。我们再往下看,不管是软硬,最终的关键点是互联,再往下我们看什么?下一波浪潮就是整个互联网,所有设备都要链接,链接过程中需要软硬件和把设备智能化以后才有创新,才有新的APP出来,现在都讲应用,应用为王。我觉得软硬件越来越紧密,以前的PC加上软件的模式是软硬分开的,智能手机软硬更结合,现在应用不分软硬。比如我们谷歌做无人驾驶的汽车,这是软还是硬?包括机器人等等,我觉得软硬件本身就变成无所谓一个界限,包括软件人做硬件,小米原来是米聊,乐视是做电视,再往下回到整个社会的变化变成消费者驱动的互联服务的生态商业模式,所以软硬件就变成一体化,这是软硬件一体化非常明显的趋势。

      主持人:康总是做芯片销售出生,现在建立销售的平台,也希望通过互联网的手段来推动硬件的业务的发展,我们深圳地区应该说是中国制造的大本营,甚至于世界制造的大本营,也有很多硬件企业,特别是在最近人民币和贸易各个方面都遇到很多出口的问题的情况下,你有没有好的办法给大家说一说,硬件公司如何增强信心,在新一轮发展中能够腾飞起来?

      康敬伟:这也是我们过去10年一直在研究的,今天IT领袖峰会提出产业互联网的话题,我觉得其实是很好的时机点。过去10年我们看到互联网化更多是消费互联网化,今天开始我们真正看到的就是互联网真正进入到了各个传统的行业。大家都知道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制造业的中心,我们也以电子制造行业来看,中国大概有300万家电子制造业的企业,生产世界上所有看到、想到的任何东西,基本上都是在中国生产的。在中国的300万家企业里面,他们每年需要购买的IC元器件的总数是2万亿人民币,这里面大概有60%、70%是从国外进口的,也就是从国外每年中国进口的IC元器件的总量超过了中国每年对石油的进口量。所以让我们整个中国的制造业其实是以加工为主导的体系,那我们一直在说我们希望看到中国的整个制造业怎么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到中国设计,这是我认为我们整个制造业产业升级必须要走的一条路,而今天我认为这个硬件创新,当硬件和互联网的结合会产生很多小型的,但是是发展很快、很有创造力的硬件公司,今天这些公司也许还很小,但是你可以发觉在2、3年以后,在今天众多的中小型创业企业里面,你会发觉有明天的小米在里面。最近我们做了一个活动,是硬件创新的活动,我们推出以后,发现全国各地的很多年轻人、很多大学毕业生或者在很多公司里面工作的年轻人,他们提出了很多有创意的硬件产品,几乎无一例外的就是硬件加上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结合在一起的产品。当我过去6月看到各种各样新的创意项目的时候,我觉得很激动,我觉得如果这些项目最后成功了,如果这些项目最后能够真正做到市场化,那一定能帮助中国的制造业不断是仅仅做制造,而要变成一个新型产品、新的技术的发明者和市场的拥有者。我从这点非常有信心,在未来的几年是中国整个制造业的升级换代的最好的时机,就是要充分的借用目前互联网所带给我们的机遇,这一点我也相信,当硬件遇到互联网后,这就是所有做硬件相关行业的一个最大的机遇。当然这里面肯定离不开软件。

      主持人:邹总创业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在互联网发展到今天,重新再创业,你如何看你选择硬件或者软件或者跟硬件之间的关系,比如刚才讲到的,原来雷军自己做软件,做小米又开始做硬件,你作为创业者,很多都是希望自己创业的IT的人士,在今天这个时代如何结合创业这个话题来谈软件、硬件的发展?

      邹胜龙:我觉得我在前几年讨论话题的时候,我可能会认真考虑怎么结合我们在互联网上获得的经验去做一些硬件产品,今天硬件产品特别清楚的场景是互联网家电、互联网家居,甚至是互联网的家庭安全。我觉得这是特别清晰、处在风口上互联网大的硬件产品。另外我自己特别有兴趣的是,互联网和车载互联网,互联网和汽车,汽车是移动的,加上4G,这几个关键词放在一起也有很大的想象空间。迅雷一直做数据加速,迅雷现在面临的机遇就是怎么把刚才讲的互联网家电、互联网家居甚至车载互联网背后数据加速,通过数据、众筹、云来实现免费增值的互联网服务,在这个终端上实现。如果我有机会重新再创业,我就真的会选这两个大的方向。我觉得健康角度的手环的产品,还是互联网家电,电视机、路由,甚至是车载互联网,我觉得机会非常多,但是一定要用用户参与的方式,用互联网的思维做。

      主持人:是,历史上这么多年来,很多的电子或者IT行业的大家们或者那些大企业家们,都是从硬件角度一步一步、一代一代推出产品,到今天这个时代,很多的软件或者软件公司推出更新、更贴近用户的产品,硬件公司似乎只躲在暗的地方,随着新一代互联网和物联网进入家居,特别是刚才提到可穿戴,虽然这个词刚才没提到,但是大家提到健康的产品或者是可穿戴的产品,这时候你就发现硬件和软件如此近,而且要和通讯、背后的云、大数据一起结合起来,这样的东西是越来越让我们看到软硬件今天谁也离不开谁,谁更离不开谁。刚才这几位从各自的角度谈了非常多的题目。下面我想结合新的互联网、可穿戴,这是新的概念,这个新概念不仅像过去的电脑和手机这样,我们每个人都有手机、电脑,未来可穿戴是家居、穿戴的很多东西都发生联系,已经叫泛移动互联网,新时代即将到来,在这样的新时代里面,我想请大家谈谈软件硬件或者CPU或者发展的趋势,谁有话题就谁先讲。

      蒋浩:摩托罗拉系统专注于专业通讯,不做B2C也不做消费者,我们做的终端是给企业、给专业用户包括公共安全这方面的使用,但是我们确实也是进行了可穿戴式设备的研究,也有一些相应的产品,其中一个产品是在库房管理,库房管理我们用摩托罗拉的扫描枪,以前可能要占用人的双手或者集中一只手掌握设备,另外一只手要做其他的操作,这样非常不方便。现在我们一种设备也是穿戴在手臂上的设备,这样就可以使双手解放出来做其他的工作,大大节省时间,仓储物流方面也有很多应用。还有可佩戴眼睛,比如修理工,修飞机或者直升机的时候,那时候要通过人的目光或者声音来控制某些操作,不用通过手,因为双手很忙。这类的设备就是在专业通讯领域也可能有应用场景,这块我觉得也是很有发展潜力的行业。

      康敬伟:我们一直在硬件创新的行业,我们看到很多穿戴式设备是硬件创新其中一个切入点,从互联网的角度来看,其实我们根本不把穿戴式设备当作硬件,而当作是移动互联网的入口。这个入口可以戴在帽子上,放在手上或者脚上,跟平时每个人的生活习惯和工作或者生活的状态是相关的,并且如果再把这个概念戴到手上的手表或者跟你的朋友做对比的话,就跟微信打飞机是一个效果,实际上通过穿戴式的设备把很多的数据作为一个移动互联网的入口,然后应用到我们很多场景里面去。我们在看议论平台里面很多年轻人的创意产品几乎都是跟消费、穿戴式、智能家居相关的产品,从这儿我们的确可以看到在未来的大概5-10年,也许我们讲的太保守了,我觉得以今天的速度我们会看到很多穿戴式设备的应用,是什么形态我们并不知道,我们盲目的相信一个东西,在未来的3-5年一定会出现一种硬件的状况,而这个状态使今天的量可能比今天手机的市场还要大,这一定是移动形态。是什么形态出现,我们今天并不知道,我们觉得要经过市场试错的过程,但是我们坚信一点,未来3-5年我们一定能看到更新型硬件的形态,其实是新型移动互联网的入口,而它市场的容量有可能会大过手机,这就是我们今天比较盲目的信心,但是我们希望在不远的将来一定会发生。

      张宏江:我非常同意一个观点,未来的硬件无论是什么样的形态,它其实是数据的入口。可穿戴设备带来更多的数据和传感器,这就引入到做软件新的趋势就是所谓的云计算,我相信随着数据量的增加,比如今天我们一个月增加的数据是过去人类历史上几千年历史还要多。我们今天谈小米,小米手机一天上传的图片数据量将近200T,我们以前都不可能想象,从这点来说是硬件和软件非常好的结合,硬件实际上是我们的软干器,而它带来数据本身才是价值所在。从大数据角度来看,这些数据把它进行挖掘、重组,从数据终抽取信息,从信息中间抽取价值,这是未来软件非常重要的方向。

      邹胜龙:我现在看到非常多的穿戴式设备都会自己做APP,当你自己做APP的时候,这个产品也是在你的封闭体系里面。另外一个角度就给能够为所有类似的APP,比如你的心跳、每天走路的里程、晚上睡觉睡眠的时间,给所有这样的APP提供更开放的平台,让一些更专业做大数据分析的团队在上面做APP,这是更加开放,而且让整个做穿戴式设备,尤其是健康设备,能形成更好的生态体系。不论是做软件的,还是做硬件的,尤其是你意识到你的硬件产生的数据是很有价值的同时,还要意识到如果把这个数据开放开来,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你的数据平台上,那这个会更加加大硬件的价值。

      吴雄昂:我非常同意邹总的讲法,穿戴式刚刚开始,我们看到的形式很多,硬件穿戴式真的是没有什么。基本现在所有的硬件设备都有了,现在更大的问题是有了穿戴式收集这些信息以后,你看到自己的信息以后怎么串联起来,有更好的大数据来使用,这才能真正增加附加值。从个人观点来讲,我对很大的手表,我觉得应该是小众化的。真正的数量,穿戴式不仅仅局限于我们是戴在手腕上,不管是现在的带子还是什么,包括谷歌还有其他公司研究的,把各种各样嵌入到你的身体中,进行各种各样生命机能的采集和分析,这样有更好应用的机会。

      主持人:可穿戴将进一步拓展我们的传感或者数据的来源,进入到各个角落去。刚才我们似乎看到一个观点,好像做硬的要结合软就是颠覆,做软的能够结合硬件的方向的创新就变成颠覆性创新,似乎永远存在这样一种力量,把另外一个方向的人给聚在一起的时候,会形成新的颠覆性产品或者服务或者平台,这可能是我们讲谁领风骚的核心,就是说它不断的在这种博弈之中寻找跳跃的时候,创造一代一代新产品和IT的服务,未来我们也会展望更多的软硬件的交互的引领的创新,来给我们带来更多好的产品和服务。

      接下来的时间,我想在座有这么多朋友可能有问题问我们台上的几位专家,台下的朋友有问题可以问一下。

      提问:各位专家,互联网自从1993年已经出现了,为什么发展那么多年到最近才出现有些爆炸性的发展?究竟是因为APP的出现还是安卓的普及?

      另外金山软件做WPS做了很多年,前几年做安卓的免费下载,最近微软又发布了他们也有安卓和IOS的版本免费下载,金山作为中国公司怎么应对国际化微软的挑战?

      蒋浩:我理解移动互联网为什么最近这么快发展,我觉得有一点是跟网络速度和质量有关。在中国3G网络真正的建设,大规模的建设是在2009年,之前中国移动是先建设了,联通和电信建设是在2009年,真正的完善可能是在2010年,从2010年以后,我观察到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是大大加速,因为它的带宽大大加大了,就所谓的信息高速公路是那时候建成的,使我们所有新的应用是非常顺畅的在高速公路上跑。之后不管是电子商务还是微博、微信,特别是有这种图像视频这类的应用,之前是非常难、也非常贵,或者效果也不是很好。刚才更多说的是硬件的发展,另外我觉得软件的发展也很重要。iPhone推出之后,它本身是个非常好的硬件设备,非常好的性能,同时它又是非常好的用户体验,这和软件是分不开的。硬件和软件融为一体,在信息高速公路上跑,有一种说法就是最重要的就是带宽,它本身的容量,只要有带宽,总有人会想出各种各样好的应用来使用这样的平台,现在就可以看到很多互联网公司都是蓬勃发展,实际上都基于非常强大的平台。

      张宏江:移动互联网之所以能够如此快速的发展,原来PC互联网只有在家里和办公室用,移动互联网通过任何设备都可以上网,所以这是一种爆炸性的增长。WPS在两年前就推出了免费安卓办公,而且还能在上面批文件。自从我们推出以后,非常受欢迎,在2013年5月份在27个国家排名第一。如果你试用,不是一个服务方式是一个阅读的方式,你体验一下,你可以再来看,这是一个简单的说明。我想任何一个产品,我们都不能指望没有竞争对手,我们WPS发布上市到现在走过这么多竞争,我们的PC免费活跃用户有六千万,你可能问免费怎么挣钱?我可以告诉大家有很多挣钱方式,流量本身就是钱,我们中国人特别喜欢用模板,我们有一个模板的网站。去年全国各地限购,限购导致什么结果呢?导致假离婚多,我们离婚协议书模板下载量增大。这样我们有很多新方式满足用户的同时创造新价值。

      吴雄昂:说白了就是够便宜,一定要硬件够便宜,软件和服务才能起来,够便宜就可以。

      提问:我今天感触比较深的,我非常赞同在座前面几位大咖的观点,我在医疗领域做了10多年,有十几管理经验。硬件设备上比较好申请专利或者做知识产权的保护,在互联网或者在软件企业如何做好自己的知识产权或者做好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的保护呢?

      邹胜龙:我觉得只有一招你要快,每周迭代。

      张宏江:你也可以用同样的游戏规则保护自己,软件的专利来的更快,你要做的事不像硬件要做很多实验,软件更快。我本人大概有200多项软件专利,其实IT过去一年业余时间还弄到10多项,软件专利来的更快。非常庆幸的是过去软件申请速度非常快,也是好的坏的都有,但是总体趋势是往前走,整个政府在上面的法定措施也会越来越给力。这样来说你根本不用担心,你知道苹果告三星最最重要的一个专利是什么?滑屏解锁。

      吴雄昂:还有一个办法就是硬件化。

      提问: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嘉宾,辛苦了!非常感谢给后排的机会。请大家的掌声给我表示对他们的感谢。

      大家今天来IT领袖峰会的目的都是为利而来,这与钱有关,在移动互联网的硬件和软件方面,我觉得有钱是有关系的,钱现在放在哪儿呢?更多是在银行卡里面,还有就是今天马总的余额宝里面还有理财通里面,这里面的故事都有。关于硬件收钱是否可以和手机结合起来,前景如何,我们现在公司在生产这款产品,想请各位嘉宾做个点评。

      邹胜龙:能做支付肯定是非常重要的竞争力,但是这个竞争力是在硬件上还是在软件上还是在后面银行的接入上,如果你能解决银行的接入,我记得有一个软件做过插iPhone上的小硬件,可以刷卡,我们国内拉卡拉做的也不错,我觉得在手机上做额外的硬件还是利用里面的蓝牙或者其他的连接方式去帮助用户做支付,我认为是非常有市场的。关键的问题是在后面,能做多小额的支付,能做多快的支付到帐,我觉得竞争力在那个地方。

      主持人:刚才讨论了很多跟软件、硬件有关系的问题,刚才讲到支付,我想像谷歌的眼睛同时确认你买这个东西,可能通过你虹膜的识别等等方式就联系上你的账号把钱划走了,随着这样的发展,一系列的应用、网络化的应用,可能决定了软件和硬件在这里面哪个更重要。也许今天我们对于软件、硬件谁领风骚的问题可能没法之间从软件还是硬件的角度回答,因为他们分不开,并且他们一直在交替的发展。我想可能真正领风骚的是广大的用户的一种体验、一种品质、一种要求、一种应用,而这样的东西是在持续的推动软件和硬件不断的去发展,创造一轮又一轮新的颠覆性的革命。刚才五位嘉宾就这些问题都就他们所代表的领域对这方面做了很多非常好的回答。最后再提一个问题。

      提问:各位嘉宾,我想请教一个软硬结合的问题,比如手机屏幕、电脑屏幕和软件的一些问题,什么问题呢?比如大家都知道PC游戏100亿市场,手机游戏也有百亿市场,在未来更多的跨屏之间有什么好的商业机会我们可以抓住?

      邹胜龙:我觉得商机巨大,电视屏主要是看的,但是很难互动,如果看《非诚勿扰》让观众参与灭灯的话,要通过手机来做,手机和电视在节目的互动中起的作用不一样。如果手机能把遥控器取代的话那就太厉害了。

      提问:刚才听了各位专家的分享很受启发,尤其康总提到我们国内有300万家电子的制造企业,每年IC元器件都有2万亿人民币的采购量,邹总也谈到互联网家电、互联网家居都是接下来蓬勃发展的行业。我想请教一下两位老总,我也想请其他专家补充。如果我们想构筑互联网家电电商的生态,这会涉及到很多端点,比如这里有300万家电子企业,当然不可能全部,可能里面有100万家会涉及到质量控制、电商的物流等等,有很多端点,怎么样打造这样的生态系统会比较有效率?

      康敬伟:我们今天做电商,电商从马云开始,现在京东还有很多垂直行业的电商也在慢慢开始蓬勃发展,今天我们的看法是说做任何一个行业的电商一定要从第一天开始就要考虑生态系统,其实我觉得在资本市场上为什么给马云这么高的估值?因为对阿里巴巴的评价,认为他不仅是电商,是生态系统的上市,它带动了整个生态链。如果我们做每个垂直的行业,比如我们在座的是针对中国的电子制造业的电商,比如你们要做的是电器的电商,任何一个行业,如果今天要做电子商务,一定要从生态系统考虑,你如果能用一个手段,因为在B2B也好、B2C也好,它是相对比较长的流程,怎么用在线或者用无线互联网的方法,把相对复杂的流程打通,如果走通就一定能成功。我相信不管做任何商业模式,在引用互联网模式做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是怎么用一套互联网的手段、方法和思想把整个的流程打通,形成一个闭环,这样的话,我们就有可能,不管做什么行业都有可能成功。

      邹胜龙:电商我不太懂,但是我知道一个事实,如果我们要参与电商,尤其在互联网家居或者家居互联网,要选一个生态参与,今天有机会做的,小米非常值得关注。

      主持人:今天时间差不多了,软件、硬件谁领风骚这个话题还会继续下去,在真正引领风骚的是真正的应用、是服务、是用户或者是人民,是他们引领风骚,然后带动一系列服务,在这之下,软硬件共同为这个目标努力。就这个问题感谢今天在座的每位资深专家和嘉宾,让我们在这里一起期待着软件和硬件在未来共同举起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的时代。

    相关专题:2014中国IT领袖峰会
    新浪众测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