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媒体透过马明宇审视中国“留洋潮”(附图)

新浪网 2000年10月13日 14:50

《中国梦想:进军世界杯》原文影印


      及马明宇的亲笔签名

      最新一期的意大利著名体育杂志《米兰体育》(GUERIN SPORTIVO)刊登一篇文章,题目是《中国梦想:进军世界杯》,全文如下:

      已年满30的马明宇已逐渐走向职业球员的终点,但他目前正在意大利执行着使命。实际上,中国近年来无法引进高水平足球讲师、超级足球明星或享有声望的教练到本国联赛,但是一直都在安排年轻人到国外去学习,再将所学的经验带回故乡。早在50年代的第一个年头,为顺应世界足球的发展,中国人陈成达远赴匈牙利,学习当时的先进打法,并接触巨星普斯卡斯等足球圈主角,回国后成为中国足球队的主教练,随后又担任足协的负责人。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及毛主席逝世后,中国于1979年重返国际足联,中国足球又进入沸腾之期。1976年,英格兰的西布罗姆维奇队就应邀参加了在中国举行的一场比赛,这是登上中国大地的首支欧洲球队,1978年中国球队参加了在意大利举行的维阿莱吉奥邀请赛,与意甲球队马佐拉国际队交手,后来中国国奥队还曾到过罗马进行教学比赛。随着这种交流的日益增加,左树声差点成为登陆意大利足球圈的首位中国人,当时曾有一家小规模的意大利球队向他发出了邀请,但最后由于他本国足协的障碍而未成行,那时中国的目标是进军1982年世界杯,可惜最后的一线生机被新西兰断送了。

      进入80年代,中国向国外派遣球员的势头更强,1986年古广明到了当时的西德,在科隆的教练员学校参加课目学习,回到家乡后进入国家队,并随中国国家队来到意大利进行一段时间的集训,这时正巧遇见意大利国家队出发奔赴墨西哥参加世界杯决赛圈比赛。此后中国更加注重派球员出国以取得基本经验,年仅17岁的谢育新来到荷兰,柳海光和贾秀全开赴南斯拉夫,李辉到达西德。

      这些举动的结果是:1988年新中国足球取得了历史性突破,首次打进了奥运会决赛圈,中国人对足球的热情和执着日益高涨,中国电视台转播欧洲和南美的足球联赛,意大利各球队甚至球场都为他们熟悉,球队的组织越来越好,更具职业性,赞助商切实能得到商业回报,球市火爆,有了更多外援,如乌拉圭人、南斯拉夫人或巴西人,也许不久以后也会出现意大利人的身影。现在中国国家队主教练是米卢蒂诺维奇,1998年时范志毅、孙继海赴英国甲级队水晶宫队效力,杨晨加盟德甲的法兰克福队,这次马明宇来到意甲,都可称为中国庞大计划的一部分。(熊伟)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