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脐血事业高质量发展 第五届广东省脐带血应用学术大会在广州举行

地方频道 2024年05月26日 16:06:33

      原标题:

      正在加载

      央视网消息(记者 刘海林)5月24日-26日,第五届广东省脐带血应用学术大会暨新进展学习班在广州举行,国内脐血移植及应用领域的知名教授以及学者近500人参会,与会专家围绕脐血采集、应用和科研领域新进展进行经验分享,搭建起采集、研究与应用多方交流平台,进一步推动脐血采集和临床应用的高质量发展。

      开幕式上,原广东省卫生厅厅长、广东省妇幼保健协会创会会长黄庆道表示,截至2024年4月,广东省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已出库4877份脐血,救助3677位患者,为众多家庭带来了生命的新的希望。

      广东省妇幼保健协会会长温伟群在致辞中表示,脐血从以前的治疗白血病发展到现在罕见病、自闭症、脑损伤及其他免疫系统缺陷等众多的疾病,相信未来发展前景一定会非常广阔。

      “据不完全统计,到今年的年初,全世界用脐带血临床应用的病例数已经超过8.5万例,中国也有近4万例左右的临床应用。”广东省妇幼保健协会脐带血应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主任方建培表示,脐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专委会也希望通过更多同行间的交流,提高脐血临床应用的技巧和水平,促进疾病的诊断治疗,让更多患者受益。

      据了解,作为造血干细胞的三大来源之一,脐血有着来源丰富、实物储存随时出库、抗排斥反应小及配型要求低等优势,在造血干细胞移植领域越来越重要。数据显示,目前亚洲脐血移植的数量在升高,中国脐血移植也在不断发展。从2023年的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造血干细胞移植应用学组的登记可以看到,中国的脐血移植数量提高了14%,一年能达到600~700例的脐血移植。

      “目前用脐血治疗恶性血液病的植入率大于97%。对于治疗遗传性疾病、造血衰竭性疾病的成功率也有90%以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教授孙自敏表示,用脐血移植具有两大优势,一是脐血对恶性疾病抗肿瘤作用更强,它的复发率更低;二是用脐血移植以后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病率低、程度轻。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一组由多种病因所致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性综合征,属于较为严重且危险的疾病类型,因发病率高,死亡率也较高,治疗难度很大。目前治愈再障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前提是需要有适合的供体来源。

      “我们经历了3~4例的病人,他们在5~6岁的时候发生了再生障碍性贫血。了解到他们冻存了自己的脐血,在检测了没有基因的相关的问题后,我们就采用了自体脐血移植的方式,都获得了成功,治愈后现在最长的一例已经有5年以上的无病生存。”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主任黄科表示,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对治疗再障效果非常好。

      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自体脐血不仅可以治疗重型地贫、白血病、再障等血液病,还可以用于免疫系统、遗传代谢、罕见等疾病的治疗。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4月30日,广东省脐血库累计出库1003例脐血用于治疗罕见病。

      作为一种罕见性疾病,湿疹血小板减少伴免疫缺陷综合征(WAS),发病后患者出现皮肤或内脏出血等问题。目前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WAS综合征的唯一根治的方法。深圳市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兼输血科主任刘四喜在会上分享,近年来深圳市儿童医院对11名WAS综合征患者采用脐血治疗,这些患者全部存活,目前没有一例死亡。

      目前,广东省正在进行自体脐血预防超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脐血修复关节软骨损伤等科研项目。接下来,广东省脐血库将加大基础研究力度,加强脐血库与临床机构的合作,推动科研转化和临床应用,增加脐血应用病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