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状结构

百度百科

      播报讨论上传视频

      由斑晶、基质构成的岩浆岩

      本词条由“科普中国”科学百科词条编写与应用工作项目 审核 。

      斑状结构(Porphyritic texture):岩石中矿物颗粒分为大小截然不同的两群,大的称为斑晶,小的及不结晶的玻璃质称为基质。其间没有中等大小的颗粒,可与连续不等粒结构相区别。

中文名
斑状结构
外文名
Porphyritic texture
学    科
地质学
属    性
按矿物颗粒分类的岩浆岩的一种
释    义
由斑晶、基质构成的岩浆岩
形    成
斑晶、基质形成于不同地质年代

目录

  1.       1简介
  2.       2特征
  3.       3月球岩石结构

简介

播报

      编辑

      按矿物颗粒相对大小划分,可将岩浆岩分为等粒结构、不等粒结构燥汗笑想鸦和斑状/似斑状结构埋旬甩。

      等粒结构,指岩钻探懂求石中碑订禁同种主要矿物颗粒大小大致相等,见于侵入岩中提辣挨;不等粒结构指岩石中同种设境桨主要矿物颗粒大小不等,但变化是连续的。多见于浅成岩中;斑状及似斑状结构组成岩石的矿物颗粒大小悬殊,其中粗大者称为斑晶墓热,其晶形常较完整细小者称为基质,晶形常不规则。 [1]

特征

播报

      编辑

      两种截然不同的矿物颗粒组成的结构。大颗粒镶嵌在细小的隐晶质或玻璃质的基质中,大的称斑晶,小的叫基质,基质为微晶隐晶玻璃质构成。是浅成岩、超浅成岩和喷出岩所特有的结构。 [2]

      斑晶与基质之间没有中等大小颗粒,以此与不等粒结构区分开。如果基质为显晶质且中粒以上,称为似斑状结构,斑晶和基质基本上是同一世代的产物,是在相同或接近的物理化学条件下结晶的如果基质为隐晶质、非晶质或微粒,则称为斑状结构,斑晶与基质形成于不同的世代。 [1]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世代的矿物颗粒大小不同所组成的全岩结构。其中结晶较早的矿物颗粒较自形、较粗大而称为斑晶;较晚形成的各种原生矿物为细小的隐晶质,统称为基质。斑晶和基质的结晶程度或颗粒大小有明显的差别和粒级间断。如斑晶数量很多,超过基质,称为多斑结构。如斑晶很少,则称少斑结构。浅成岩和火山岩中常见。

      斑状结构是浅成岩和喷出岩的重要结构类型,斑晶和基质多形成于不同的世代,斑晶一般是在深处(岩浆房)或上升过程中晶出的,而基质是在地表快速冷凝的条件下固结的。 [2]

月球岩石结构

播报

      编辑

      2022年,山东大学牵头完成的“月球内动力地质作用成因岩石综合图”中,亚铁苏长岩套为斑状结构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