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查字典数学网 2016年10月27日

      有奖投稿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

      2、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建立 1毫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学生对毫米、厘米、米之间的关系易混淆,教师运用正误辨别、实物比较的方法使学生能正确、深刻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直尺一把。学生准备:一枚一角硬币

      教学过程:

      一、故设障碍,导入新课

      1、填合适的单位

      一棵树高6( ) 老师高1( )60( ) 橡皮长5( ) 一角硬币厚2( )

      2、动手测量数学书长多少?

      测量很短的物体长度或者要准确测量物体的长度,就要用一个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来量。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毫米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探究体验,建立表象

      1、认识毫米。

      (1)请同学们拿起直尺认真观察:直尺上除了厘米刻度线以外,还有刻度线吗?(还有一些小刻度线,这些小刻度线把1厘米又分成了一些小格。)

      教师指出:直尺上1厘米中间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2)看大屏幕上放大的直尺图

      提问:从0刻度到刻度1是几厘米?

      教师让学生用笔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数一数,在刻度0和刻度1之间有多少个小格?

      提问:从刻度1到刻度2是几厘米?数一数,在刻度1和刻度2之间有多少个小格?

      提问:从刻度3到刻度4是几厘米?数一数,在刻度3和刻度4之间有多少个小格?

      提问:这就是说,1厘米中间有多少个小格?

      得出:1厘米=10毫米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3)出示实物银行卡和电话卡,告诉学生它们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10张纸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教师让学生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厚度大约是几毫米?

      (5)说一说,测量生活中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

      三、强化练习,观念清晰

      1、教科书第3页 做一做中的题目。

      2、算一算

      3、辩一辩

      4、改一改

      小雯日记

      2011年3月22日 星期二 天气:晴

      今天早晨,我从2厘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来到了卫生间,拿起12 米长的牙刷刷完牙后,急急忙忙地洗脸,吃早饭.学校离我家不远,大约有900厘米.我来到学校, 从书包里拿出10毫米长的钢笔和5分米厚的作业本,认真地做起笔记。

      设计说明:课始通过填合适的单位,既复习了旧知,又通过让学生填一角硬币厚2( ),引出知识盲区,然后又通过测量书的长,让学生感受到引进毫米这个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分步进行,降低了学习难度。感受毫米循序渐进,先感受1毫米,再测量7毫米(数学书的厚度),学生建立1厘米=10毫米的观念,学习过程具有归纳性、猜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