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册《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及反思

查字典数学网 2016年10月27日

      有奖投稿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第六册《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及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第六册《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内容: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小数乘法一 (小数乘整数)。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例子,结合实际操作,使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使学生能够计算简单的小数乘整数。

      3.通过探究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迁移、联想转化等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教材分析:

      小数乘法的意义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元、角、分与小数、小数的意义、小数的加减法和掌握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在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

      学情分析:

      我所抽班级学生有73人。这班孩子从一年级开始就使用北大(版)教材,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对于列出小数乘法算式以及得出结果,学生不会有任何困难,关键在于学生能否联想到整数乘法的意义,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出小数乘法的意义。所以针对这一点,我打算利用小数加法的复习题,引导学生观察,使学生运用类推、迁移的方法来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小数的意义:0.2 0.05 (学生口答)

      2、小数加法:0.6+0.6 0.8+0.8 0.2+0.2+0.2 0.4+0.4+0.4 0.1+0.1+0.1+0.1+0.1

      (1)学生口算

      (2)你发现了什么?(都是求相同加数的和)

      (3)你有什么想法?(可以用乘法计算)

      3、揭示新课:

      (1)0.2+0.2+0.2,用乘法怎样表示?为什么这样列式,你是这样想的?0.23表示什么意思?

      (2)0.6+0.6,用乘法可以怎样写?0.62表示什么意思?

      (3)剩下的几道怎样用乘法表示?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4)这些乘法算式与我们前面学的乘法有什么不同?(是小数乘法)

      4、归纳意义:

      小数乘整数表示什么呢?

      二、探究算法

      1、请大家想办法算出0.23的积。

      (1)学生独立思考并计算。

      (2)同桌交流算法。

      (3)全班交流:

      A.连加法:0.2+0.2+0.2=0.6

      b.联想、转化:0.2元=2角 2角3=6角=0.6元

      c.画图法:你是怎样画的?为什么要画3个0.2?

      d.推算:因为23=6,所以0.23=0.6

      e.还有不同的吗?(略)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第六册《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及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第六册《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及反思 2、小结:只要适合自己,就是最好的!

      三、巩固拓展

      1、填一填

      0.8+0.8+0.8=( )( )=( )

      0.3+0.3+0.3+0.3+0.3=( )( )=( )

      0.1+0.1+0.1+0.1+0.1+=( )( )=( )(10个0.1)

      1.22=( )+( )=( )

      ( )( )=( )+( )+( )+( )+( )(可以怎样填?你发现了什么?)

      2、算一算

      20.4 0.30 31.1 90.8 0.64 50.2 0.71

      3、文具店里的数学问题:

      (1)买4块橡皮多少元?

      (2)买3支铅笔多少元?ww w.xx j x s j.cN 小学教学..设.计..网

      (3)买2把尺子多少元?

      (4)任选一种文具,你还能提出一步计算的乘法问题吗?

      四、阅读质疑

      (1)阅读教材38~39,把书中内容补充完整。

      (2)还有不懂的问题吗?

      五、全课小结:你有哪些收获?

      课后反思:

      1、注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复习小数的意义和小数加法的基础上迁移到小数乘法。不拘泥于教材中的例题与形式,放手让学生大胆的探索和表达,努力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2、让学生自主探索0.23的结果,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本节课中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他们不仅运用了已有的小数加法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而且运用了联想转化、类推迁移等策略来解决小数乘法。

      3、教师的问题要尽量具体化。比如说:任选一种文具,你还能提出一步计算的乘法问题吗?这样可以把问题中所隐含的教学目标凸现出来,从而给学生的思考指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