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weibo.com提供.
24-04-5 16:04发布于 北京 来自 微博网页版已编辑
最新一期 TE 的封面文章讨论了中国目前的发展模式,总结为三个关键词:科技乌托邦主义(Technoutopianism)、中央计划和安全优先。

在我看来,这三者本身是逻辑自洽的:追求安全就必须在“大国竞争”叙事下寻求科技突破;市场规律无法满足短时间内的科技赶超,因此只能寄望于中央计划。

但是,文章认为,在中国经济亟待复苏的背景下,上述发展模式有三个缺陷。

其一,忽视了消费者。消费端的刺激政策是应对经济下滑的常见手段,既包括直接发钱,也包括强化社会保障——前者使大家有钱花,后者使大家敢花钱。但中国基本舍弃了这条路径。

发展高科技产业固然能创造和带动就业、进而增加收入和消费,但力度和范围非常有限;此外,有限资源被非市场因素配置到高科技产业,更加剧了其他领域复苏的困难。

其二,过度依赖出口。高科技产业发展某种程度上靠中央计划扶持,扭曲了市场信号,很可能导致产能过剩。内需消化不了,就只能依赖外需。

但现在的出口形势、特别是中国较高科技产品的出口形势严峻——一方面在发达经济体遭遇巨大阻碍;另一方面新兴经济体消化量有限,而且如果损害了新兴经济体自身科技和产业发展,也将会遭到抵制。

其三,中央计划对市场规律的干预会影响企业预期。内资不敢投,外资不敢留。企业希望的是法治优先、政府受限、市场主导下的“稳预期”,但实际的“稳预期”是之前扰乱预期的那只手自己说:“我要管住我自己”——这自然缺乏说服力。

基于此,文章认为该发展战略可能效果不佳。

如果很多人都能意识到上述缺陷,为何中国还坚持这个发展模式?文章认为,一个原因就是本文一开始提到的安全优先。当安全替代发展成为实际上最重要的目标时,一切体制机制方法手段都会转变,不仅影响中国,也将影响世界。

正在加载,请稍候...